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2004年一季度

看一下我眼中的大興安嶺【興安嶺上一棵樹】03-11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9日 15:02


  青山、碧水、綠樹、藍天……

  若干萬年以前,當我們剛剛學會直立行走的先祖,迎著東方升起的那輪卵黃一樣的太陽,噘著自信的下頜緩緩走出森林的時候,有關森林的情結便已深深地根植在他們以及他們後人的腦海之中。直到後來,直到後來的現在,當人類生活城市化、人造化之後,人類對於森林的那一種依戀的情結也愈來愈強烈起來。

  若乘火車沿濱州線一路西行,經松花江、嫩江流域肥腴豐碩的黑土地後,平原便開始漸漸隱去,零零星星的山突現出來,森林的色彩,漸漸也愈濃愈烈。

  腦海驀地一閃,你會突然發現自己已置身於千山一碧之中。喧囂悄然隱去,浮華也卸下了淺薄的外衣,只剩下滿眼的蒼翠欲滴,大森林的氣息本本真真地撲面而來,讓你措手不及。那綠是厚重的,沉甸甸地直壓胸臆;那綠是質感的,愈遠愈深,直到滲了藍天的色彩,蔓延至天際。

  有哪一種色彩,能比森林的色彩更能讓人心生感動。這裡便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了。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總面積1067萬公頃,佔全國國有林區的11%,森林覆被率達75、7%,是松嫩平原和呼倫貝爾草原的天然屏障,對維護東北和內蒙古東部的生態平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被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讚先生稱為中國歷史的“安靜的後院”的便是這裡了。

  的確,相對於中原的喧囂而言,這片森林的確太過寧靜,以至於古代王朝的流放者都未曾到達過這裡。它仿佛是一個歷史的棄嬰,孤單地哀嚎地歷史的曠野之上。

  這是一片極地。曾有大興安嶺的老一輩開發者説,在這裡生活,冬天出去小解要帶一根棍兒,否則未等尿完,那尿便結了冰,得用棍兒敲。這話説得有些誇張,但卻表述出了這裡的冷。在這裡,年平均氣溫-5——0攝氏度,冬季最低達-52攝氏度,真格的滴水成冰,常常眼睛眨得慢了也會凍在一起。

  但這裡卻是一座綠色的寶庫,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據統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已知植物多達1688種,其中有許多極具藥用和觀賞價值,如黃芪、金蓮花、興安杜鵑、剪秋羅、珍珠梅、繡線球。食用植物197種,有偃松子、越桔(紅豆)、蕨菜、柳蒿、黑木耳、蘑菇、猴頭等等。

  俗話説“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這“龍肉”指的就是生活在大興安嶺林區的“飛龍”(花尾榛雞)。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還生活著許多種動物,其中有丹頂鶴、金雕、野豬、棕熊、狍子、梅花鹿。人和這些動物在這裡和諧相生。許久以來,生活在林區的動物都不怕人,常有一些動物闖入人們的生活區“搗亂”,熊是其中最頑劣的一種,特別是近年來,常有報導説有熊到一些林場或小工隊搞“破壞”,人們又不忍傷它,所以只能鍋碗瓢盆一陣亂敲將其嚇走。因此有人考證説,東北土話“熊到家了”就是從這事兒來的。

  大興安嶺四季皆景。早春五月,是興安杜鵑怒放的季節。那會兒,正是冰雪初融、春寒料峭的時候,但爭春的杜鵑卻早早地綻開了笑臉,一叢叢、一簇簇,粉紅似白。林區人管它叫達達香或映山紅,花季盛時,它結夥連片,遠遠望去真的就映紅了山。興安春風度,十里杜鵑紅。遊興安、賞杜鵑,如今已是許多旅遊愛好者的心願。

  七、八月間,是大興安嶺最美的季節,那會兒大興安嶺天藍水清,碧波萬頃,柳綠松青,百般紅紫,是旅遊的最佳季節,整個大興安嶺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人們眼中。到了九月,花草次第更迭,早早地染上一抹抹鵝黃、金紅、豆紫、深棕,絢麗而迷人。一場秋雨後,山蘑菇便瘋長起來,撐一把油光的小傘,等你去採,若是能去了山裏的人家,討一顆鮮嫩的秋白菜,炒上一盤,那滋味,恐怕是神仙也得三月不知肉味。入了冬,雪花便飄飛起來,萬里興安銀裝裹,空氣也愈加清涼純凈,深吸一口,心靈便也純凈起來。

  大興安林區是純凈的。自開發建設以來,這裡一直沒有大工業出現。自然由大工業衍生的工業污染也就更與大興安嶺無緣。迄今為止,大興安嶺林區從空氣到水源、一草一木皆是純天然無污染的。這無疑成為大興安嶺和大興安嶺留給人類的最寶貴的財富。

  這是純純粹粹的大自然,而那些生活在鋼筋混凝土以及複合材料中的人們,已經距離大自然太過遙遠了。有資料統計,今年五一、十一放假,參加生態旅遊的人數要遠遠高於參加人文景觀旅遊的人。而大興安嶺正是一個純正的生態王國。中科院的生態志專家們,在遊覽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石塘林、天池等著名的景觀後給出的評價是,這裡與黃山、泰山、九寨溝有同樣的品牌價值,是難得的原始奇特景觀。

  大自然對大興安嶺林區是偏愛的。距今2---3百萬年前的第四季,為這裡留下了亞洲最大的石塘林,風光旖旎的達旖旎爾濱湖、四方山、玫瑰峰、烏蘇浪子湖、溫泉,更賦予了這裡鬱鬱蒼蒼大森林,高高的興安嶺上生長著不可計數的落葉松、樟子松、黑樺、白樺、山楊等。目前,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已有國家森林公園三處,它們 是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達爾濱國家森林公園、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其中,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和達爾濱國家森林公園以火山熔岩地貌為特點,而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更以溫泉見長。

  阿爾山溫泉有48個泉眼,散落在方圓近100公頃的草地上,泉水經年不息,溫度各不相同,所含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也有差異,所以飲用或使用的效果也不相同。更為神奇的是這裡有一種鯉魚,不但體大,而且無論什麼季節所有的魚肚裏都有卵,甚為奇特。這三個公園都擁有大片美麗的森林,其中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保存有中國最後一片寒溫帶明亮針葉原始林景觀,公園內紅豆坡、一目九嶺、界河漂流等景觀十分引人入勝,享有“南有西雙版納,北有莫爾道嘎。”的美喻。

  大自然賦予大興安嶺的寶貴財富,正愈來愈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中國歷史進程之中,大興安嶺這塊蒼鬱之都雖然一度寧靜,但這寧靜卻哺育過許多中國古代偉大的北方民族,東胡、鮮卑、契丹、柔然、蒙古……他們或威震歐亞,或入主中原,或雄踞一方。有資料記載,在中國自公元前221年至1911年清王朝覆滅的2110年曆史中,以包括.奴、突厥、回鶻、女真在內的北方民族建立的王朝就佔去了429年,為全部封建歷史的五分之一強,加上在中國北方維持半壁江山的王國政權,時間長達六個半世紀。鮮卑建北魏、契丹建大遼、蒙古建元……從大興安嶺馳騁出的金戈鐵馬一再使中原王朝黯然失色,並幾度遠震歐亞。

  在大興安嶺深處,有一阿裏河小鎮,鎮有一山,名嘎仙。其南崖壁之上有一石洞,洞闊二十余米,深百米。經考證,它就是古代鮮卑人的祖居舊墟,當年鮮卑的先祖們就從這裡出發,一步步走向中原,建立北魏了王朝。北魏太平真君10年(公元443年),中書侍郎李敞奉太武皇帝拓跋燾之命自洛陽出發,回此地祭祖,並刻下祝文。而如今當我們面對那刻著祝文的斑駁石壁,怎樣也想像不出,當年的李敞迎著大興安嶺那粘粘稠稠的血色黃昏遙想自己的先人是怎樣地悲壯著出發時,是怎樣的種心情。他會感觸到大興安嶺那番博大的寧靜嗎?

  史載,蒙古民族的興起也源於大興安嶺,只是如今,這萬頃碧浪間卻已無法追尋當年成吉思汗射雕時的清靈箭聲。

  走進現代歷史,大興安嶺也曾經歷經過炮火硝煙。發源於阿爾山南溝林場的哈拉哈河就曾經歷過一場殘酷的現代戰爭。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藉口滿蒙紅軍侵犯了“滿洲國”邊界,以三個精銳師團近十萬人越過哈拉哈河向外蒙古大舉進攻。蘇聯遠東第一集團軍司令朱可夫把日軍放進了遼闊的諾門罕大戈壁,然後集中四個坦克旅、三百架飛機和二百五十門大炮,突然對敵人施行了毀滅性打擊。哈拉哈河畔的罕達蓋——諾門罕——阿木古郎一線,一時間硝煙瀰漫、炮聲隆隆,日本侵略者的陣地頃刻間變成了一片火海,蘇軍坦克毫不留情地碾碎了日本士兵的精神和肉體,把日本帝國主義狂妄北進的野心埋葬在哈拉哈河畔。這場戰爭,日軍死亡五萬,蘇軍傷亡不到三千。日本平沼內閣辭職,日本天皇被迫地《蘇日停戰協定》上簽字。

  而如當你佇立於哈拉哈河邊,除了幽幽東逝的潺潺水聲,一切早已歸為沉寂。這沉寂卻又為大興安嶺憑填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大興安嶺深處流淌著一條安娘娘河,其岸現存一古岩畫。雖經多年風雨剝蝕,畫面仍依稀可辨。那是一幅古人狩獵圖,上畫馴鹿以及薩滿鼓。留下這畫的就是那個自稱為“住在大森林裏的人”的民族——鄂溫克。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生活著三個人數在我國的民族大家庭中都堪稱“最少”的民族,鄂溫克、鄂倫春和達斡爾。“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裏面住著勇敢的鄂倫春”講的就是它們故事。世世代代生活在興安嶺的每個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自己相對獨立的馴鹿文化、狩獵文化、宗教文化和獨特的民俗風情等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産,更是散發出無窮的魅力,吸引著無數世人關注的目光。

  從文化的意義上講,森林或樹木往往並不只是森林或樹木。現執教于中國科技大學的侯建華教授説,假如把北海、頤和園的古樹加在一起,恐怕不夠林區的一個小工隊幹上一個星期,裝不了幾車皮,也賣不了幾個錢。但作為旅遊資源或文化遺産,它們卻是無價之寶。

  森林的價值絕不在於它僅僅是一棵樹,或是一群樹組成的集體。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真正意識到了森林的生態價值,意識到了森林對於人類生存、生活的重要意義。因此説,森林往往在樹木之外還承載了太多太多東西。

  國家的天然林資源保護一程實施後,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也逐漸走上了轉變生産模式之路,幾年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正在一步步限産,林業工人們從伐木者變成了護林人。這是林區人對國家的貢獻,對人類的貢獻。

  大興安嶺是博大的、美麗的,在生態環境脆弱的當今世界,它仿佛一塊璞玉,正守望著最厚重的一襲綠色,等待世人的解讀。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

相關文章:

  • 看一下我眼中的大興安嶺 (2004/03/19/ 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