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日蓉城之旅:行攝匆匆望江樓【東方曉】03-04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9日 14:16
成都望江樓公園坐落在東門外錦江河畔的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積近200畝,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古跡和游覽勝地。幾年前曾去過,但沒留下多少印象。前不久拜讀網友心岱的《望江樓 望江流》一帖,受其感染,又有了想去游攝一番的念頭。2月29日,時逢閏月閏日,利用出差公幹之機,如願游攝了望江樓。
公園大門為倣古建築。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茂盛的竹林,修篁夾道,綠蔭蔽日,其竹園特色,迎面而來。穿過翠竹長廊,豁然開朗。面前是一個假山高聳的魚池,不少的游人在此賞魚或購買魚食逗魚玩兒。這時,雲縫中忽來幾束陽光,雖不十分明媚,但也很是難得,使陰天的茂竹、松林、假山、草坪生動了許多。我立馬舉起相機,將長廊、魚池收入鏡中。
繞過魚池,就是古建築區,為望江樓公園的精華所在,佈局巧妙,構思奇特,是四川古典園林代表作之一。左有崇麗閣、濯錦樓與吟詩樓臨江而立;右有薛濤井及浣箋亭。亭後有流杯池、枇杷門巷、泉香榭、清婉室、五雲仙館,構成一個獨立的景區。
望江樓是公園最宏麗的建築,又稱崇麗閣,高達39米,共4 層,上兩層平面為八角形,下兩層為四方形。每層的屋脊、雀替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閣頂為鎏金寶頂,麗日之下,金光閃閃,耀眼奪目。設計巧妙,飛檐翹角,雕梁畫棟,雄偉壯觀。
明清兩代先後在崇麗閣旁建起了濯錦樓、浣箋亭、五雲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構成極富四川風格的園林建築群。民國時辟為望江樓公園,成為市內著名的風景點。薛濤一生愛竹,有《酬人雨後玩竹》詩托物言志,以竹喻已,詩與翠竹佳人融為一體,後人將此詩看成是她的自我寫照。
吟詩樓在崇麗閣東側。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建,一樓三疊。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為此樓撰聯:詩箋茗碗香千載,雲影波光活一樓。薛濤曾作校書郎,與當時的白居易,劉禹錫、杜牧等互有唱和之作。樓前佇立片刻,閉目靜心品味,多少感受到了一些薛濤“蒼蒼勁節奇,虛心能自持”的心境。
薛濤一生與竹密不可分,公園因而遍栽佳竹,處處皆是薛濤詩魂化身。其中有不少為名竹,如人面竹、彌勒竹、方竹、觀音竹、雞爪竹等,品種多達100多種。由於園內景色古典秀麗,因而成為市區各大影樓的經典外景地。在望江樓前,只見3對身披婚紗的青年,在攝影師的調度下,輪番上陣,拍攝婚紗照。本想偷拍一張這難得一見的拍攝場景,可我舉起相機後又放棄了。
作為紀念薛濤的古跡名勝之地,在成都,望江樓公園與武侯祠、杜甫草堂齊名。每年有成千上萬的游客來望江樓公園,其中許多人是專程前來憑吊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因為這裡的樓臺亭閣和一竹一木,大都與薛濤有關。從明清時代起,就不斷有人到今望江樓一帶憑吊這位享譽千載的女詩人,或謁墓,或登樓,或訪井、或賞竹,留下無數詩篇楹聯。於是有人説,沒有女詩人薛濤,就沒有今天的望江樓公園。
來到薛濤井旁,幸運的我又遇見難得的春陽斜照,摁動快門便將古樸的石井拍了下來。據文字介紹,此地原名玉女津,明代蜀王命人在此汲水仿製薛濤箋,故名薛濤井,後人便認為薛濤當年在此造箋。自明代起,不少文人在此題咏薛濤井。清初康熙三年(1664年),冀應熊書“薛濤井”三字,刻為石碑立於井畔。
來到“聽蟬”窗前,忽見春花、老樹、古宅竟然匯聚窗玻璃上,別具古典韻味兒,於是趕緊將其定格於相機中。院內鐵角海棠花開極茂,本想再拍一張“蜜蜂海棠”,可那勤勞的小蜜蜂總是飛個不停,忙活了半天也沒抓住那小精靈的身影,鏡頭中只收進了春海棠燦爛的笑容。
望江樓公園栽竹約120畝,精選國內外優良竹種,是全國竹種面積最大、良種最多的竹子專類公園,有別於其他園林,故有“竹的公園”和“天下第一竹園”的別稱。這些竹子姿態萬千,各有妙趣。如粉簞竹,通身粉白,好似冰肌玉骨的婷婷少女;人面竹,在接近根部的竹竿上重重疊疊地佈滿奇節,就像一張張人的面孔;佛肚竹的節間光滑凸出,猶如笑羅漢的便便大腹。還有質地堅韌的方竹,軀幹高大的雞爪竹,飄逸瀟灑的鳳尾竹,文雅娟秀的觀音竹……它們各逞丰姿,而又和諧相處,或互抱成叢,或交織成廊,或夾成濃蔭幽徑……
薛濤塑像位於園中幽篁深處,塑像高3米,由漢白玉雕成,四週碧水環繞、地面綠草如茵。薛濤墓由墓碑、墓體、墓基平臺組成,墓碑上題有“唐女校書薛洪度墓”。墓四週由青磚砌成矮墻圍護,配置有草坪、小桃花、翠竹。讀竹苑是公園的品種竹區,苑內翠竹叢叢,疊石配景,漢白玉石碑上刻有薛濤和歷史名人咏竹畫竹的佳作,構成一幅幅的竹石圖景,寓意深邃。
本想多拍一些園林秀色,無奈林中四處都是密布的麻將桌,很多時候拍照都無法有效地避開,收入鏡中又覺得煞風景,加之時間有限,園內好些景點只能跑馬觀花,匆匆走過。來到後門府河邊,走累了的我正想坐下休息,忽見岸柳已吐出新芽,與河上的石橋、對岸的繁華街景構成了一幅和諧的望江春色圖,房頂的“河濱印象”四個大字,也正好點明我猴年新春行攝望江樓的意境,於是,拍下這張照片,作為我此行的小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