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SilkEye > 正文

雲南行走——麗江啊麗江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2日 17:24

  ■圖/文:SilkEye

麗江有高原水鄉的美名,建築風格和我在徽州看到得很象。

  結束了虎跳峽的徒步之旅,我們這次的雲南之行也大約行程過半了。車子往麗江開,道路的情況越來越好,顛簸而塵土飛揚的土路不復存在,而諸般美景看過,也不再有太多的惦念。遠遠的看見玉龍雪山,殘雪與黑色的山體交映,遊完了中甸的雪山、湖泊之後,麗江的此類景觀不再有太大的吸引力了。這和我的初衷倒也一至,本來就打算懶懶地泡在麗江的。沿途有山體裸露,雲南特有的紅土地,山坡上一塊塊的梯田相連,有的莊稼已經成熟,有的則剛剛返青,黃、綠、紅三色相間很是悅目。路邊一片淡紫色的小花,問師傅是什麼植物, 師傅説是雞豆。雞豆?麗江有一種特色小吃就是雞豆涼粉啊!!話一齣口,滿車的人都笑了起來:功課做的真的是完備啊。臨近麗江,車子駛入一條寬闊的林蔭路,兩旁的樹木青翠, 葉子在陽光下閃著光。

麗江民居的裝飾 - 懸魚

  已經聯絡好要住的客棧,車子一停,客棧的小姑娘已經等在那裏。麗江古城不許機動車進入,甚至在其中騎車也會遭到人們的側目而視,所以,車大多停在古城口,人們需要步行進去。

  還不到五一,也覺得麗江的人確實不少,我們一路走一路不停地有人將名片遞給我們, 問我們是不是需要包車遊玩。所有的名片照單全收,因為我們過兩天要去瀘沽湖,車肯定需要的。

  拋開嘈雜的遊人不管,古城的確很美。麗江有高原水鄉的美譽,小城的風貌和江南很像。 青石板的街道,小河悠悠在街邊流過,河邊傍水而建的房子,石橋,燈籠,河邊洗衣洗菜的人們,這一切都很容易讓人想起江南。我們住的客棧是當地的民居客棧,四合院的建築,院內種了許多的花,院子當中撐了兩把遮陽傘,白色的桌椅散落,一隻胖胖狸花貓趴在那裏,見我們來,只是懶懶地睜了一下眼,喉嚨裏咕嚕了一聲,就算打過招呼了。客房都是木門, 門分六扇,上面雕了鵲梅牡丹等吉祥圖案。這是這一代的風俗,稱作六合門。

  已是午後,我們收拾清爽,準備出去吃午飯了。

麗江青年旅館的小狗“和尚”:我們去租自行車的時候,看到它正在院子裏和另一隻小狗滿世界瘋呢。還車的時候它倒是這麼乖乖地趴著,估計是累了。

  食在麗江

  其實這次出遊之前,著實擔心不習慣雲南的飲食,特別在中甸,那是一個藏民區,我們在一家藏民家訪的時候,藏民招待我們特色的吃食,酥油茶啊,青稞酒啊,蕎麥餅啊,我都不是很喜歡。不過,這只是藏民家訪,平時吃飯就沒什麼問題了,臨出發前的擔心有些多餘, 在昆明買的種種零食也有點多餘。雲南的飯菜還是偏辣的,可能和當地的氣候情況有關係, 川貴滇一帶餐飲都不離一個辣字。不過,可以和餐館提前打招呼,少放些辣椒也就可以了。 當地還有一種特色就是牛幹巴,就是肉乾,特別是牦牛幹巴,我們吃了一次,就不再嘗試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在核桃園吃的烙餅雞蛋,印象深深的一种家常食品就是麵條。這一路上的麵條好吃極了,大多是雞湯麵。那可是貨真價實的土雞湯啊,在城裏可是很難吃到那麼原汁原味的雞湯的。並且當地的飲食消費並不貴,每人每天30元就可以吃得很不錯了。

  拿著出來前準備好的資料,我們準備去大石橋吃飯。大石橋是古城的一個中心了,就在赫赫有名的四方街後面,許多家小吃店雲集。麗江的特色小吃象黃豆面、麗江粑粑、江邊辣、亂燉、雞豆涼粉、餌塊等在這裡都可以找到。黃豆面就是將油炸黃豆灑在麵條上;麗江粑粑很像炸烤的油酥餅,甜鹹兩種口味;江邊辣很像沙鍋魚,但有很多的辣椒和一種當地泡製的酸菜;至於亂燉,這個名字很像東北菜麼,做法也差不多,白水煮菜的感覺;而餌塊,其實很像是年糕,可以炒食。在麗江逗留的時間比較長,所以不妨一一吃過。在靠近古城門口的地方有一家叫做“勤雲”的小吃店,那裏的酸辣魚和雞豆炒飯的確美味,我們吃過之後唸唸不忘,還是再去吃了一頓才算罷了。一天早起在古城立閒逛,我們在四方街口看到了一個賣烙餅的小吃攤,就是我們在虎跳峽吃到的那種烙餅呢,包上當地人自己腌制的辣椒。一個貪心的小夥子要了五張餅,幾乎將所有的辣椒一網打盡,看得旁邊的我們心裏直著急,忍不住出聲喝止:“喂,給我們留一些麼。”想想如此與人爭食,真是有趣啊。還有什麼沙鍋飯啊等等的,反正在麗江,吃的東西還是蠻豐富的。

  麗江有許多外國遊客,當然就少不了酒吧、咖啡館。不過這裡的咖啡館、酒吧和通常的餐館沒什麼太大的區別,在那裏,除了喝酒、品咖啡、看看書,看看畫,吃飯同樣沒問題。 供應的小吃也很齊全,當然更多了一份西餐。麵包啊,牛奶啊,意大利面啊,牛排啊應有盡有。甚至我們還看到了Mr.Pizza, 不知道和北京的是不是一家。不過,到了麗江這樣的地方吃匹薩,我還是覺得滿怪的,也挺浪費資源麼,匹薩哪沒有呢?當地美食才是不容錯過的。 這裡還有一家德克士炸雞,自然也不在我的餐館名單裏面,不過它門口的菜單的確有趣,所有提供的食物都配有東巴象形文字,我們拍下菜單,權作紀念。

  逛在麗江

  在麗江的大部分時間就是閒逛。逛街邊林立的店舖,雖然他們都在賣大致相同的貨品。 牛肋巴布,一種當地特色的手織土布,因為都是窄窄的條紋,很像牛的肋巴骨,所以這種土布就被稱作了牛肋巴。麗江的店舖裏充斥了各種用牛肋巴做的東西,衣服啊,包啊,頭巾啊, 披肩啊。在那裏用牛肋巴做了一件小旗袍,當時試穿的時候覺得過為寬鬆,誰知道回家一洗竟然縮水了許多,險些穿不進去了,看來純棉手織布天然是天然,“水分”也未免大了些。還有許多小包,鑲著古老圖案的繡片,不過到底是不是手繡的,就要看各自眼力的分辨了。麗江有許多銀器鋪,但是一來不是很清楚銀飾的品質,再者樣式也不是很新穎,想想還是做罷了。再有就是滿街的烙畫,用燒熱的烙鐵在小木牌上烙出小橋流水的景色,也有畫的木牌。在幾乎每一家店子裏都有。麗江有的時候看起來像是一個藝術家朝聖的天堂,我們在街上轉的時候, 總是能看到有人對著小徑石橋流水人家畫呀畫呀的,全不理會週遭遊人的喧嘩。 在麗江開店舖的幾乎全都是外地人,想來是有人來了,就愛上了這個地方,所以就留下來了吧。 東巴文字也是麗江的一大賣點,街上有一面寫滿了象形文字的墻,就叫做猜字墻,不過,好像肯靜下心來猜一猜那些文字的人並不多,許多人只是把它當作一個景觀, 看看就罷了。同樣在麗江熱銷的還有手繪的東巴文字的文化衫,我在旁邊看著那些駕輕就熟畫著東巴文字的人們,覺得那只是一個個熟練的匠人,和文化,和傳統均無關係。

  到麗江,當然要聽一聽久負盛名的納西古樂,還有那富有傳奇色彩的宣科先生。我一直想不明白,宣科先生是拯救了納西古樂麼?如果他真的拯救過它,那麼現在也已經毀滅了它。 古樂不再是古樂了,在嘈雜的劇場裏面,不停地出場入場的觀眾,越來越不加掩飾的人聲私語,頻頻閃動的閃光燈,沒有人可以傾聽到千年流傳的樂音,可以體會樂音中悠揚的惆悵, 納西古樂死了,那死亡讓我想起沙漠中的胡楊,它生長著,據説可以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腐,可是,那又有什麼用呢?死了就是死了,不管它死後以什麼樣的形態存在,都不能改變它已經死去的事實了。

  在麗江,有個一直想買而最終沒買的東西,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刻意要給自己留一些遺憾,是不是只能給自己留一些遺憾呢?那就是布農鈴。 據説,布農鈴是一個叫布農的旅者, 獨自穿越茶馬古道,孤獨中,他用撿到的銅片做成了鈴鐺,伴隨旅程。黃銅鈴只有一種,而青銅鈴是分了雄雌的,雄鈴的聲音沉厚,雌鈴的聲音清揚,我在大石橋邊小小的店舖中一遍遍地敲著那鈴,聽著那聲音悠悠地傳了好遠好遠。然而最終,我還是沒買那鈴鐺,就讓那聲音在每個想念的時候,響起吧。

  麗江的白天是喧囂的,行色匆匆或者安逸的旅者,招攬生意的店舖,人聲才是麗江最大的特色。坐在路邊的酒吧裏,看著來來往往的人,想,自己到底屬於哪呢?註定是不會屬於麗江的,然而我所熟悉的城市在這些日子裏也離我漸遠,到底是屬於哪呢?

  一天早晨我們早早起來,想趁著小城未醒,遊人未上的時分逛逛,結果發現和我們想法一致的還是大有人在啊,大家都拿著相機,你瞄著我,我瞄著你,忙著拍照,彼此成了彼此鏡頭裏的風景。也許,只有這時候的麗江才是每個人期待的麗江吧。寧靜,安逸,美麗。

  (未經作者本人或CCTV.com專項許可,請勿轉載。)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