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SilkEye > 正文

廣州記游——戀戀西關之趟櫳深深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2日 15:47

  ■文:SilkEye 

  出了泮溪酒家,站在荔灣湖公園的門前,前後左右地望著,有點暈:我是標準的路盲,到哪都認不清道路。想到接下來的一個下午自己要瞎貓一樣地在這裡亂撞,心下有些打鼓,打鼓歸打鼓,鼻子底下有張嘴,勤問着點總不至於走丟。我手中拿着一張打印的地圖,圈定了我想要去的地方,重點是陳家祠,我決定徒步過去,正好可以看一看大名鼎鼎的西關大屋。

  荔灣湖公園真的是一個好地方,泮塘酒家的美食就不用提了,對面就是文塔,本是供奉文曲星的,他可是掌握着文人一生的命運啊!文曲星又叫魁星,我在許多地方看到變形的“魁”字,多半是個鬼臉的人拿着支筆反手點在“鬥”上。“文人走筆安天下”,所以文塔的樣子就是一支筆尖朝上的樣子。公園的東北有仁威廟,聽到的信息都語焉不詳。有點猶豫要不要先到這兩個地方去看看,可下午安排了陳家祠,時間怕是不寬裕。想了想還是決定按照原計劃行動,那決絕頗有點“禹過家門而不入”的氣勢。

  民諺説“東關少爺,西關小姐”。蓋因那時東關住着官宦人家,那裏的少爺多有軒昂之氣,西關住着富紳,這等人家的小姐自然家教謹嚴。而西關也是得那時的時尚之先的,習慣小姐的髮式、服裝無不是潮流所在,引得人們效尤。廣州城未拆城開路之前,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區域劃分就是東關、西關、南關,北面是山就不叫北關了。現在東關、南關等已經淹沒在城市的歷史中了,只有西關的名稱還延續使用,西關和西關大屋成了廣州古老文化最直接的承載。

  所謂西關大屋是指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巨商富賈、新型買辦們在“西關角”興建的豪宅:青磚墻抹逢不用水泥,而是用糯米漿拌灰,外面還要貼一層人工打磨的水磨青磚。當時的潘、盧、伍、葉四大富家的住宅都建在西關,潘氏住在顏家巷連慶橋附近的海山仙館,盧氏住在十七甫,伍氏的住宅在十八甫,現在的富善東、西街就是它的兩個正門,葉氏住在今天十六甫的大部分。另外逢源、寶源地區的小畫舫齋,寶華地區的鍾家花園,多寶地區的清代探花李文天的住宅等都是有名的西關大屋。不過,現在這些大屋都改做了尋常民居,一所大屋中會有幾家合住,想要重溫當初的西關大屋的氣勢就只能到荔灣博物館東側“整舊如舊”的西關大屋去參觀了。真正的西關大屋佈局很有講究,門口有三重門,進去就是門廳,然後依次為茶廳、正廳,到頭房即長輩房、二廳也就是當初的飯廳,最後是二房也叫尾房。三房三進不容錯亂。廳與廳之間會有小開井,有天窗採光,大屋中有兩條青雲巷 - 這也是西關大屋的特點,又叫“冷巷”、“火巷”、“水巷”等,有交通、採光、通風等很多的功能。

  一路邊問邊走,好容易找到了耀華大街。説是大街,其實不過是百米的小巷而已,巷子的兩邊是整修過的西關大屋,看起來很整潔。西關大屋最大的特點就是那三重門。第一道門很矮,一人多高,稱角門,像是一道屏風擋在外面,門的上端鏤空,講究的就是雕花,不講究的就是柵欄。門的上部通常有兩個突起,飾以雕花或就是簡單的菱形,據説如果大人外出,小孩子在家,就可以只用竹圈將這兩個突起一圈,小孩子就關在裏面出不來,但若有什麼事情,也很方便周圍的鄰居或路人幫忙的。第二道門是嶺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樘櫳門,這幾乎成了西關大屋的標誌之一。所謂趟櫳,全用13條胳膊粗的原木橫樑做成,最上面的橫樑固定,用於左右抽拉的軸。開為趟,合為櫳,可以鎖上,看起來很有些防盜門的樣子呢。曾經在陳家祠看到一個雕像,描述過去的小孩子在趟櫳門玩耍,將腦袋伸在橫樑之間,進不得、出不得的樣子,很是有趣。再裏面就是真正的大門了,一般用樟木或者坤甸木製造,門很厚,可防盜,冬天也可防風。到了夏天天熱,大門就不關了,只鎖上趟櫳門即可,外面有雕花的腳門檔着,路過的人看不清屋裏的情狀,裏面的主人盡可以優哉游哉了。

  在耀華大街來來回回走了幾遭,扒在角門上看那些雕花,想象着門裏的廳房,甚至幽靜的花園。外面是寶華路,路上有各色的店舖,有收集古舊傢具的門前挂着個招牌,寫着“酸枝”,以前以為是某種水果,後來才知道是種名貴的木材,酸枝傢具曾經擺在一所所西關大屋的廳房裏面……

  (未經作者本人或CCTV.com專項許可,請勿轉載。)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
關於CCTV | CCTV.com介紹 | 央視人力資源儲備庫 | 版權聲明 | 法律顧問:岳成律師事務所 | 聯絡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結
 中國中央電視臺 版權所有
京ICP證060535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4
網頁設計:中視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