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SilkEye > 正文

廣州記游——六榕寺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2日 15:19

  ■文:SilkEye

  廣州有四處著名的佛家禪林,六榕寺是其中之一。在網絡上看到了六榕花塔的圖片,喜歡,於是找了一個早晨,去看。

  和出租司機説去六榕寺,又補充到,就是那個有花塔的地方,司機點頭,知道知道。車子拐進一條很窄的路,旁邊的路牌上寫着“六熔路”,原來離中酒並不遠,不過是一個起步價的距離。遠遠地就看到好多好多的人,奇怪啊!怎麼會有這麼旺盛的香火。

  站在街的這邊看對面的六榕寺,這樣居於鬧市的佛寺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通常佛寺門口都會有一個比較開闊的類似廣場的所在,相比而言,六榕寺未免簡單些了。黑底描金邊的匾上兩個金色的大字“六榕”,筆畫圓肥,旁邊落款小字寫着“眉山軾題並書”。腦子轉了轉,不成這古寺還和蘇軾有什麼淵源?後來在寺中看到一亭名曰“補榕”,裏面有蘇東坡的立像,還刻着那首豁達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詞本是東坡先生一次山中出游遇雨所寫,尋常的場景,卻體現出豁達、達觀的處世態度,其實所謂禪意,真的是無所不在的,能否體會,只在各自的修為。東坡先生被貶嶺南,仍然自得其樂,説“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做嶺南人。”也是這種豁達心態的反映。這六榕寺名就是一次東坡先生游寺,看見寺中有六株老榕樹,欣然命筆題了“六榕”二字,寺中主持大喜,請人刻了匾,懸挂於寺門前,古寺也就被人們稱作六榕寺了。

  我們幾乎是被人群涌入寺中的,滿目是攢動的人頭,到處是繚繞的貢香。後來看到寺中的一個告示説“農曆六月初一至初五本寺在大雄寶殿啟建消災解難圓成善願藥師法會”,推算了一下,我們去的那天正好是六月初一。難怪難怪,原來趕得這麼巧。屏門後面就是韋馱相,看的廟宇多了,對一些規矩也有大致的了解,比如這韋馱手持的金剛杵。一般韋馱的金剛杵大多雙手執駐地或者兩手合十平端金剛杵於胸前,雲游四方的行腳僧人見到對於廟宇的規模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前者大多不會接待挂單的僧人,頂多也就管兩頓飯罷了,至於後者,僧人盡可以大搖大擺地進去,這樣的寺廟是包吃包住的。六榕寺韋馱手置於身側,金剛杵直指向上,這表示該寺可以接待食宿,但要收取一定的費用。不過這些説法現在也沒有那麼絕對了,因為世事變幻,寺廟與當初建立時的情景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僅僅看看金剛杵,是很難作判斷的。進得大門,面對的就是六榕也是廣州的標誌性建築——六榕花塔。六榕寺始建於南北朝梁大同三年,當時刺史蕭譽為迎“舍利”建的塔,梁武帝祠寺號為“寶莊嚴寺”,塔則為“寶莊嚴寺舍利塔”。塔為八角樓閣式,外觀九層,內部十七層,每層均供奉有佛像,塔身為朱紅色,襯琉璃碧瓦,看起來猶如沖天的花蕊,據説元宵、中秋等節慶時分,廣州的市民還會懸挂花燈於塔上,更加裝點得寶塔如花,於是舍利塔就得了個花塔的美名。塔頂的塔剎為銅柱,柱身密布1023尊小佛像,所以花塔又被稱為千佛塔。拾級而上,不覺就到了塔頂,俯瞰廣州市,遠遠近近、新新舊舊的樓宇密布。最喜歡每層檐角吊挂銅鈴,鏤空狀,側神看透過花紋的瓦藍的天,想起一個詞“玲瓏”,心就有一種澄明的感覺。塔的後面是大雄寶殿,供奉阿彌陀佛(過去)、釋迦牟尼佛(現在)和無量壽佛(未來)三世佛,佛前善男信女虔誠膜拜,我們走到門前,看到身披紅色袈裟得僧人魚貫而出,手中拿着鈸鼓木魚,口中誦着佛號,南面觀音殿前的空場上有許多的鳥籠,僧人們誦完經,一會要帶這些鳥兒去放生。南面的六組堂中供奉着依照六組惠能真人真身鑄造的紫銅坐像。當初惠能憑藉一偈“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由來無此物,何處染塵埃。”接了五祖弘忍的衣缽,開創了禪宗一脈,提出了頓悟成佛,使得佛教得以平民化。六祖像面容清癯,表情平和。我遠遠地拜了拜,不僅僅是拜一位佛祖,更多的是拜一個智者。

  六祖堂前的菩提樹枝葉婆娑,那些悟道成佛的智者們於九重之上俯瞰眾生碌碌,佛自拈花微笑,誰能説出佛在笑什麼呢?

  (未經作者本人或CCTV.com專項許可,請勿轉載。)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
關於CCTV | CCTV.com介紹 | 央視人力資源儲備庫 | 版權聲明 | 法律顧問:岳成律師事務所 | 聯絡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結
 中國中央電視臺 版權所有
京ICP證060535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4
網頁設計:中視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