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火星探測歷史回顧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30日 20:50
火星是自然環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所以被認為是最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近百年來,科學家們對這顆紅色的星球進行了種種猜測,人們幻想著火星上佈滿蔚藍色的大海、縱橫交錯的河流、鬱鬱蔥蔥的深藍色的植物,甚至還有火星人等,飛往火星是人類多年的願望。火星探測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天體的演化過程,尋找生命存在的證據,進而揭示生命的起源。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人類已經對火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它的直徑約為6800km,質量約為地球的1/10,距地球最近時為56x106km,一個火星年相當於687個地球日,火星表面溫度隨季節和晝夜變化較大,在-80 C到+20 C之間,火星有兩個“月亮”,火星表面被沙漠和岩石覆蓋,兩極存在大量的冰,火星存在微弱的磁場和稀薄的大氣,每年有幾個月連續的沙塵暴等等。然而這些了解還是很初步的,揭開火星之謎還需要人類不懈的努力。
前蘇聯於1960年10月10日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個火星探測器“Marsnik -1”,美國也於1964年11月5日發射了 “水手-3”號火星探測器,但是都沒有成功。1964年11月28日美國的“水手-4”成功地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火星飛越,而前蘇聯於1971年5月28日發射的“火星-3”號實現了第一次火星軟着陸,不過由於遇上了塵暴,在着陸後僅僅20秒,着陸器上的儀器就停止了工作。截止到2001年底,人類共發射了31個火星探測器。其中美國14個,前蘇聯(包括俄羅斯)16個,日本1個。在發射成功的15個火星探測器中,有美國9個,前蘇聯6個。其中飛越火星5個,火星軌道器6個,火星着陸4次(1次有火星漫游車)。從1960年至1975年期間,美國先後發射了“水手”系列和“海盜”系列探測器,前蘇聯則發射了“火星”系列探測器,併發射了“探測器-2”、“Sputnik-22”、“Sputnik-24”、“宇宙-419”探測器。
|
|
|
圖1 “海盜”號着陸器 |
發射成功的探測器中,最著名的是美國的“海盜”號 探測器(見圖1)。海盜計劃包括兩個完全相同的探測器,即“海盜-1”和“海盜-2”號。“海盜”號由軌道器和着陸器兩部分組成,軌道器質量883kg,加上燃料後,總重3527kg。軌道器是在“水手-9”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其任務是運送着陸器到火星、識別和確定着陸位置、為着陸器提供通訊中繼,並完成本身的科學研究任務。與着陸器分離後,它繼續在軌道上完成對火星的測繪任務和其它科學操作。 “海盜-1”號於1975年8月20日發射,1976年6月19日進入1513 x 33,000km的環繞火星的軌道。軌道器帶有72kg科學儀器,包括攝像機、大氣水蒸氣測量儀、紅外熱成像儀等。軌道器於1980年8月17日結束任務。着陸器質量為572kg,有三個着陸腿,能量由兩個13.6kg的放射性同位素(钚238)熱發生器提供, 並帶有91 kg的科學儀器,包括兩個360度的圓柱形掃描攝像機、採樣器臂、收集器頭、溫度傳感器、磁鐵、風向和風速敏感器、地震儀、放大鏡、X-射線粉末分光儀、壓力傳感器等。着陸器的任務是測定火星表面化學成分、研究火星生物、氣象、地震、磁特性、火星地貌、火星表面和大氣的物理性質等。着陸器工作到1982年11月13日,由於地面的一個錯誤指令,使聯絡中斷。 “海盜”號在火星軟着陸後,做了兩個著名的生命科學方面的實驗,沒有發現任何生命存在的跡象。此後,大多數科學家認為火星上沒有生命,這一認識大大降低了人們對火星探測的興趣,加上昂貴的探測費用,使火星探測計劃被擱置起來,擬議中的載人火星登陸始終沒有能夠實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徐世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