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驚艷陳家祠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30日 21:00
文:SilkEye
一路走一路問,我的目的是陳家祠,廣州的地鐵有一站就叫做陳家祠的。走在午後廣州的街,陽光很烈,灼烤着皮膚有種沙礫礫的感覺。不遠處有黃振龍的涼茶舖子,靚女問:苦的甜的?當然……還是甜的嘍。涼茶是我在廣州最中意的飲品,不管是王老吉、黃振龍還是別的什麼牌子。我也只有在廣州的時候才會想起涼茶,買回家的沖劑無一例外地被我束之高閣。
問問走走地終於來到了陳家祠的門前,門口有幾個雕塑,有孩子在雕塑間攀爬玩耍,完全不理會頭頂上炎炎的烈日。陳家祠現在是廣州的民間工藝博物館,館內有嶺南地區及全國的各種民間工藝品,剪紙、刺繡、雕刻……,不過最吸引我的是陳家祠本身,可以説是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的大成。
曾經在電視中看到過關於陳家祠的一個專題片,但當我真正站在陳家祠門前的時候,依然有驚艷的感覺。
陳家祠,又稱陳氏書院。是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族人捐資興建的合族祠,供奉陳氏始祖,同時也為廣東各縣的陳姓子弟赴省城讀書應考、訴訟、議事等事務提供臨時性局所。清朝年間,因為有的大家族借助修建宗祠的名義,聚眾與政府對抗,遭到了清政府的大力絞殺,嚴禁興建祠堂,所以陳家祠就托了書院的名頭建起來了。書院建成兩年之後,有一位叫陳波濤的人中了探花,在廣東歷史上,中探花、狀元等的很少,所以清政府特賜殊榮,允許在門邊立起兩個高2.45米直徑1.4米的大石鼓,基座雕刻了嶺南地區的吉祥花木,以示彰表,成為陳氏書院門第與功名的象徵。書院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以“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布設,穿插六院八廊,其間木雕、磚雕、石雕、灰雕、陶塑、灰塑,銅鐵鑄藝等各種建築裝飾藝術不勝枚舉,是典型的嶺南祠堂式建築。
厚重的木門上,兩個四米高的彩繪門神畫的是秦琼與尉遲恭,這兩員虎將曾經守候唐王太宗夜夜的安眠。門神像色彩艷麗,神態軒昂,裝飾有兩個直徑60厘米雕刻精細的銅制輔首,威猛的獅頭口中銜着門環。門口左右各有一個笑意盈盈的石獅,看起來不似北方石獅那般嚴肅威嚴,倒是透漏出一派活潑天真的模樣。
正門的東西兩邊共有六幅巨型的磚雕。廣東的磚雕與北方、江南地區不同,它所使用的青磚是專門燒制的,規格與砌墻用的磚大小一致,工匠會逐一挑選好之後,依照整幅圖的要求,將青磚按層排列,再一次雕出所屬部分的紋樣,最後才逐層逐塊鑲嵌在墻上。各種雕刻技法的應用,特別是深刻技法,線條歸整流暢,纖細如絲,被稱為“挂線磚雕”。在不同的光線下欣賞,人物的花紋也會産生不同的效果,非常生動。西邊三幅磚雕中,正中為“梁山聚義圖”,表現了梁山好漢匯集在聚義廳的場景,天王晁蓋高高踞坐其上,軍師吳用手搖羽扇站在當中,眾位將士的盔甲、衣褶乃至人物表情無不盡其祥。“聚義圖”的兩邊分別是“梧桐柳杏鳳凰群圖”,和“松雀圖”,畫邊分別有名家詩句,其中“梧桐柳杏鳳凰群圖”左右為范仲淹《登岳陽樓記》中的名句“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為行書,筆跡流暢,刀法鋼勁,充分體現了書法的魅力。落款為“黃南山作”,是那時磚雕大師的傑作。東面墻上的磚雕與西面對稱,中間的大副為“劉慶伏狼駒”圖,取材於西漢時劉慶降服西夏進貢的一匹名為“狼駒”的烈馬的故事,左右兩邊分別是“百鳥圖”和“五倫全圖”,其中的五倫即五常,後來人們以鳳凰、仙鶴、鴛鴦、鵓鴿和黃鶯五種禽鳥代表五倫。畫圖的兩邊同樣陪襯着名人詩句。這幾幅磚雕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從雕刻技藝上,都可稱為南派磚雕的代表,在全國也屬罕見。除了這六幅大型的磚雕,書院中的許多地方如門邊,檐下還有許多小幅的磚雕作品,或者人物,或者花鳥,具體而微,其精巧絲毫不比這些大的作品遜色。
進門便是首進正廳,迎面就是一具四扇鏤空雙面雕屏門,隔開隱約可以看見裏面院落的光景。屏,是中國建築中常用的,可以暫時阻隔一下視線,有先抑後揚的功效。這四扇屏門雕琢得非常精細:上部均採用鏤空雕法,每個畫面又被分成三部分。正中的兩扇門佈局相似,最下面是“漁舟唱晚”,畫面上晚來收工的漁人們泊船岸邊,漁網被高高地懸挂晾曬起來,漁人們聚集在船頭吹拉彈唱,年輕的母親懷抱着哺乳的嬰兒微笑回望,那邊,淘氣的孩子身上綁了水葫蘆正在戲水游玩。整個畫面表現了勞作一天的漁人們晚來休閒時悠然自得其樂融融的場面。兩扇屏門的中部分別是“金殿比武”和“金殿賜賞”,兩幅木雕佈局相似,細節上有所不同,相互映襯呼應。兩邊的鏤空木雕還有“太史第”。“太史”是過去的官稱,太史第當然就是太史的府第了。全國許多地方都有(因為中國的太史太多了),廣州也有一家江氏太史第,就在廣州河南同福路,是前清太史江霞江孔陰的私宅。木雕中的太史第多半是用來借指官宦豪宅的,畫面上一行人有的敲鑼,有的打鼓,還有幾個人舞着一條長龍,浩浩蕩蕩地向着太史第而去,門前有人站在欄杆後面觀望,大概是什麼節慶時分的情景吧。鏤空門板的雕塑中還有“英雄圖”,畫面為飛鷹和黑熊,取其諧音“英雄”相遇的意思;而“漁樵耕讀”,“衣錦還鄉”則是木雕中常見的題材了。下面的門板不再鏤空,為實木雕,最突出的一幅是一個“福”字,由一株老竹蜿蜒盤曲而成,筆力遒勁,筆畫間點綴瑞鳥靈芝等,旁邊有題字“青春發達,大器晚成”。另一個門板圖畫為室內陳設,一雕花幾案上供奉一個寶鼎,煙氣裊裊上升,盤旋成“壽”字形狀,旁邊有五隻蝙蝠托舉。畫面題字為“英雄吐氣,福壽連綿”。兩幅“字”畫構思精巧,畫面精美,令人讚嘆。
轉過屏門,迎面是聚賢堂,兩條長廊分在左右,大紅的燈籠在廊下懸挂,廊上裝飾着廣東地區獨特的灰塑。左右手分別為廂房,東廂房辟作了廣州明清傢具展廳,裏面按照西關大屋的擺設,分書房、廳堂、等,還有的按照新婚洞房佈置,有新娘帶來的梳妝檯、粧奩什麼的。陳列的傢具多為酸枝等硬木製造。桌、椅、幾、床,氣派豪華。其中半椅半榻的羅漢床是明清傢具的代表之作。與這邊的豪華相對比,還單獨有一塊地方陳列廣東自梳女所居住的“姑婆房”陳設,不過是一幾、一凳、一櫃的簡單。“自梳女”是嶺南一代的習俗。過去的嶺南女子多留長辨,出嫁時由女長輩為她挽了發髻,表示已婚。如果女子自願選擇了獨身,在自梳儀式上,會由自己或者年長的自梳女將其頭髮盤起,以示不再嫁人。姑婆房就是自梳女們自己集資蓋的居所,通常陳設都很簡單。她們自成一個群體,與別的人群很少往來,男子更是不能進入姑婆房中的。中國有個電影《女人花》就是反映自梳女的生活的。東廂房的玻璃很有特色,為套色蝕花玻璃,藍色為底,銀白色的圖案或者花卉鳥獸或者人物,透過玻璃的陽光柔柔的,廂房中參觀的人並不多,顯出一種靜靜的閒適來。
出廂房,便是書院的主體建築聚賢堂,本是當年族人舉行春秋祭祀或者議事聚會的地方。堂前有月臺,灰白色的石制欄杆上雕以花鳥果品為主,連枝纏繞,最特別的是其中鑲嵌着黑色鐵鑄通花欄板,色調對比鮮明醒目,極富裝飾性。臺階兩邊的望柱頭雕飾獅子,小而精巧,中間的鐵藝為“龍戲珠”的圖案;正面六幅為“麒麟玉書鳳凰圖”,月臺的東西兩側鐵藝一為“魚戲蓮池”,一為“三羊開泰”,周圍或裝飾盛滿禾穗鯉魚的花籃,或者為鹿和鳳凰及鷹、熊等,用其諧音寓意“年年有餘”,“富貴福祿”等。在書院大門兩邊的石墻上也有許多石雕,多是些有寓意的圖案,如“寶鴨穿蓮”中蓮鴨寓意連甲,比喻學子在殿試中連登榜首;“麒麟送書”則來源於孔子的傳説:據説孔子出生時曾有麒麟光臨,口吐玉書,不久孔子就出生了。麒麟送書比喻人才輩出的意思。還用用雀鹿諧音爵祿、玉兔比喻蟾宮折桂等。聚賢堂前的石欄板上,院中的立柱橫樑、雀替、柱頭,精美的石雕隨處可見。聚賢堂最為人所稱道的就是它的20扇雕花門檔,東廳四扇為《三國演義》中的故事, 有“長坂坡救阿鬥”、“赤壁之戰”、“三顧茅廬”、“三英戰呂布”。中間聚賢堂門檔雕刻的內容為從商周到宋代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説等。有《隋唐演義》中的“太白退番書”,《説唐全傳》的“郭子儀上壽”,《封神演義》的“渭水訪賢”、“黃飛虎反五關”,“攜琴訪友”,民間傳説中的“龍王八仙朝玉帝”,以李白詩意描繪的“夜宴桃李園”,“榮歸故里”,《前漢演義》的“韓信點兵”“薛仁貴東征”;《説岳全傳》的“岳飛大破金兵”等共計12副。西廳四扇為《水滸》中的“拳打鎮關西”,“血濺鴛鴦樓”,“三打祝家莊”“枯井救柴進”。這20扇門檔被人們譽為“木刻鋼刀雕就的歷史故事長廊”實不為過。欣賞這些木雕最好在一個閒情的日子,一幅一幅慢慢地看過,畫面和記憶中的故事逐一吻合:你看看垂釣渭水的姜太公怎樣地怡然自得,胸有成竹;再看看赤壁之戰中那些出沒於波濤中的戰船,雙方將士有的奮力划槳,有的側身挽弓,當然也有的驚惶失措,而岸上人仰馬嘶,好一幅宏大的戰爭場面;而三顧茅廬中張飛怎樣的不耐煩、劉備又是如何地謙恭、惟有諸葛亮是運籌於胸;你還可以在心中默默地吟誦李白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和桃李園中的文人雅士們一起享受“開琼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的歡娛……總之,你盡可以讓自己的思緒盡情馳騁於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之中,放縱一場精神的行游。書院的各個廳房現在已經做了展廳,你可以看到足可以稱為“硯床”的端硯,看到可以雕至40層,層層皆可轉動,人稱“鬼工球”的象牙球;看到鄉土氣息濃厚的民間剪紙和麥稈畫……
終於要説説書院中的陶塑和灰塑了,這是廣東潮汕地區特有的建築裝飾工藝。陶塑一般用於屋脊的裝飾,以石灣燒制的陶塑脊飾最為著名。這種石灣特有的陶塑脊飾原本用於廣東、香港、澳門等地的祠堂豪宅,後來更被廣東人帶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石灣脊飾使用黃、綠、寶藍、褐、白五色,或者花鳥瓜果,動物走獸,或者是人物故事,亭臺樓閣。從大的輪廓上着眼,適合從下往上觀看的欣賞效果。陳氏書院共有十一條陶塑脊飾,規模宏大,五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脊飾的獸吻是凌空翱翔的鰲魚,兩根長鬚伸向長空,顯得非常的優美。鰲魚不但符合民間流傳的獸吻防火避災的用意,同時也顯示了人們希望子孫能夠獨佔鰲頭的願望。聚賢堂的脊飾最為規模宏大,據説總共有224個人物,可惜太遠了,總覺得看不真切,下次一定要帶着望遠鏡,好好看看才是。灰塑也是廣式民居常用的裝飾手法,通常人家只是在山墻的兩邊用石灰堆塑成簡單的卷草紋樣,稱為“草尾”。陳氏書院的灰塑規模非常宏大,主要集中在首進園中的兩條東西連廊上,有“竹林七賢”圖,“公孫玩樂圖”等,還有以“羊城八景”為題材的灰塑,旁邊裝飾着花鳥瑞首的圖案。灰塑的色彩十分艷麗,在古樸的院落中間非常醒目。在首進山墻的上面還有六對灰塑的獨角獅,朱紅色,大眼睛,金色的鬃毛,張嘴翹尾的看起來威嚴而不失可愛。據民間傳説,獨角獅本來是人們用來嚇跑怪獸,以怪制怪的産物,節慶時分,廣東人舞的也大多是這種獨角獅。人們將它放在垂脊上,同樣也是為了避邪以保平安。
在陳氏書院流連了整整一個下午,着實地被如此精美,如此眾多的各種裝飾工藝給深深地震撼了,一方面感嘆書院的豪奢,一方面對過去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藝嘆服不止。我想,陳家祠會成為我每次去廣州得必游之地了,下次,下次,如果再來,我一定還要仔仔細細、清清楚楚地好好看看這個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