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碉之鄉丹巴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18日 16:48
作者:東方曉
從小金縣城沿小金川河西上,過太平橋進入甘孜丹巴縣。丹巴縣是巴顏喀拉山脈,邛崍山脈等匯聚的地方,又是革什扎河、牦牛河、林小金川的發源或流經處,素有“岩巔上的城”和“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稱。這裡山巒連綿起伏,湖泊星羅棋佈,森林無邊無際,當地藏民族把這種特徵概括為“山頂積雪皚皚,山腰樹林蔥蔥,山腳海子粼粼”。
由於縣城建於大渡河兩岸狹窄的山谷中,進城後很難找到一個帶停車場的旅店。我因多次往返丹巴,便建議住縣政府招待所,這主要是相中其後院有一個如半個籃球場大小的停車場。丹巴縣城雖小,夜間仍燈火輝煌。逛街時,詹哥為太太買到了一個滿意的藏式小肩包,心裏很是歡喜。晚8點,10人鑽進街邊一小餐館吃飯,一隻凈重4斤的土雞經紅燒後僅不大的兩碗,也不知廚師是否留了些雞塊沒下鍋。
第二天一早,我爬上屋頂拍了張縣城局部照片,便驅車趕往距縣城7公里左右的桫坡拍碉樓。 丹巴素有“千碉之國”、“古碉之鄉”美譽,古碉的數量和規模居世界之冠。古碉的建築年代為唐代至清代,古碉規模宏大、類型多樣、建築技藝高超,具有極高的美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文化學價值。尤其在丹巴的梭坡,林立的古碉、鱗次櫛比的藏寨、蔥蘢的果園、近處的峽谷、遠處的雪峰,構成一幅懾人心魄的康巴藏區風情畫。
由於天氣不好,我們在河邊架起三角架耐心等候了1 小時,也沒等到旭日東昇的低色溫光線。雲縫中偶爾擠出一絲晨光,也及其微弱。拍了幾張后,我和朱哥、詹哥便刀槍入庫,上車休息。因當天要趕回資陽,大家都想早點兒上路。無奈彪哥這小子對古碉情有獨鍾,爬到半山腰去了,在那裏架起哈蘇相機瘋拍,大夥兒左喊右喊也不下來。不拍碉樓的陳琳、佳音、陳萍三姐妹,本有些高原反應,或許還有些歸心似箭,不禁有點兒心急起來。唉,看來彪哥這無組織無紀律的老毛病又犯了。
丹巴古碉是嘉絨地區藏族先民們的建築傑作,具有悠久燦爛的歷史。丹巴是群碉雲集,碉樓連片的吉祥寶地。漫步神山峽谷,藏寨村落,處處是昂首挺立的碉群、碉樓,那山容水態,互襯互映的三角碉、四角碉、八角碉……所塑造的千姿百態的碉林,座座都顯示出先民們的智慧。古碉形狀各異,個性不同,構成了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康巴人文自然景觀。難怪彪哥總也拍不夠,這可都是碉樓惹的“禍”呵呵!
丹巴古碉,以有千年以上的歷史,歷經戰爭和風雨的剝蝕,地震的考驗,至今仍巍然淩空屹立,有的久已偏倚卻不倒塌,有的甚至彎曲如弓,自成奇景,其建築藝術堪稱精湛絕妙。據説,“乾隆打金川”回京時,清軍帶去嘉絨青年,安置在北京西部一帶,修築古碉,生兒育女,現今北京香山有古碉遺地,一些年長的居民會唱嘉絨山歌,只不過唱詞已帶就京劇腔調了。丹巴無論在森山狹溝,還是在田間林園,藏房路口,隨處可見高大的古碉以及殘垣斷墻的碉址遺跡。殘酷的年代,先民們赤腳背石,手抓繩索一石一泥,一檁一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點點背上去,一寸寸砌起來。這些威嚴的古碉,它的每一個角,每一塊石頭,每一鏟泥巴,都是先民們用汗水所鑄,同時也寫下了藏民建築史上的光輝歷史。
等到彪哥終於上車,已是上午10點半, 我們馬上啟程,趕往小金。其實,丹巴不僅有古碉, 而且無處不是景。墨爾多神山、自生塔、黨嶺、美人谷等自不必説,就是我們穿行的高山峽谷,山川河流,崇山峻嶺中,可以領略到華山的險、泰山的雄、恒山的奇,還可以領略到三峽的河谷風光,黃河的激浪險流。著名的大渡河,起點就在縣城附近。大河沿岸和墨爾多山等處的石英壁畫,天工巧奪,惟妙惟肖,令人讚嘆,令人稱奇。我們沿河一路領略著高聳入雲的奇山險崖,以及大河奔流的驚濤駭浪 。本打算到小金前不再停車,沒想到途中遇到一輛超載大貨車傾斜于路中,造成堵車。我們趕緊下車去拍大渡河的峽谷風光。
大渡河是岷江水系最大的支流,它的三個源頭都發源於四川、青海交界的雪山草場,大渡河上遊為大金川、小金川,在章谷鎮北三岔河口匯流,始稱大渡河。據傳女人在匯流處沐浴,可求子保胎。嬰兒用此處的水洗浴,可變得強壯、聰慧。當地老百姓要出遠門或身體不適時,都要到此洗浴,以求平安吉祥。
半小時後,經驗老道的賀師傅小心翼翼地駕駛著金盃車,冒險從嚴重傾斜的貨車下擦身而過,我們又繼續順河上行,沿途不時看到一些頗具嘉絨藏族特色的甲居藏寨。這些藏寨沿山勢而建,從河谷到山脊,在相對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樓房灑落在綠樹叢中,雪白的墻壁在陽光的照耀下分外醒目,非常具有丹巴甲居藏寨的特色。只因時間緊,不能停車拍攝。
路過今年夏季曾爆發泥石流災害的美人谷和另一個村寨時,望著被泥石流衝壞的公路、橋梁,被泥石掩埋的房屋、果園,大家的心免不了沉重起來。不過,在丹巴美人谷,大家還是向著車窗外,將眼睛睜得大大的,希望有機會目睹丹巴美女的風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