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除夕夜
蘇叔陽:總而言之,就是辛辛苦苦幹了一年,終於要過去了,未來的一年,充滿希望的一年又要到來了,所以特別的愉快。
俗話説“過了臘八就是年”,就是説進入臘月,吃了臘八粥就和年聯絡在一起了。人們開始準備各種年貨,準備新衣賞,過年的氣氛逐漸地熱鬧起來,很多活動與年就都聯絡上了。
趙洪濤:過春節比任何一個節日都要忙,許多人不管離家有多遠,這個時候都要千方百計的往家趕,交通也顯得很繁忙,但是儘管這種繁忙的交通,也給春節憑添了一份更加濃烈的氣氛。
蘇叔陽:過年時節每個人都要回家裏,那麼保證家裏頭團圓,而團圓又是中國人非常重要的概念,缺一個都不好,團團圓圓大家聚在一起,這是中國人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所以除夕之夜,要等到一年要過去的那一刻,大家紛紛忙忙想辦法都回到家裏去團圓。
趙洪濤:對,一年一度的春節可以説是中國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個集中的體現,中國人歷來都是很看重它的,把它看成是最隆重也是最盛大的一個節日,是其他任何一個節日都無法比擬的。
陳連山:春節的歷史是最悠久的,從我們有曆法它就有春節,不過那時候它不叫春節叫“元日”,其實就是歲首的意思。春節的內容也特別豐富,它持續的時間也特別長,從初八吃臘八粥開始,經過二十三祭灶,然後到三十守夜,然後到初一迎新年,然後到正月十五,前前後後了拖一個多月,算是中國最大的一個節日了。
趙洪濤:陳先生,過年的時候,它有的時候是年三十是除夕,有的年就會是年二十九是除夕,比如説今年就是年二十九就是除夕,這是怎麼回事?
陳連山:我們的傳統曆法一個月的長度,是按照月亮的一個圓缺變化週期算一個月的,但是問題是月亮的一次圓缺變化週期,只有二十九天多,不到三十天,所以我們的月份又有大月和小月,大月就是三十,小月就是二十九,二十九天,那麼今年正好是臘月是個小月,所以只有二十九天,那麼二十九就是除夕了。
趙洪濤:噢。宋代的王安石曾經寫了一首很著名的《元日》詩,很生動的描繪了這個中國古代迎接新年的這種生動的情景,就是指這個“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蘇先生我想問一下您,這個新桃和舊符應該怎麼理解?
蘇叔陽:過去古代有個傳説,説桃木是避邪驅鬼的,那麼有人就把這桃木劈一塊來,挂在自己門上,釘在自己門上,來驅鬼。後來覺著還不夠,就在這桃木上寫上自己的願望,自己的期望,祝福的話,慢慢就變成了這叫桃符了,也就是後世的春聯。那麼每年除夕的時候,就把頭一年挂的桃符摘下來,換上一塊新的,這就叫“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就是這個意思。到最後又來演變演變,就把民間傳説的兩位武士當做了門神,一個是秦瓊秦叔寶,一個是尉遲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