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餘枚秦簡緣何深埋裏耶古城“1號井”2200年不朽?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長袁家榮道出了個中奧秘。 今天在此間召開的裏耶秦簡學術座談會上,袁家榮説,“裏耶秦簡當時並未採取任何特殊的防腐技術,之所以保存2000年不腐爛,主要是因為‘1號井’井壁用約厚15厘米的木板以榫卯結構嵌砌而成,隔離空氣效果好。古井裏有許多淤泥,將這些簡牘包裹起來,形成一種還原環境,而不是氧化環境,因此不會發生化學變化。” 北京大學文博學院院長高崇文教授認為,中國南方出土的漆器、木器保存好,是因為地下水位高,埋得比較深,空氣隔絕後,微生物不容易繁殖。 袁家榮介紹,在古井中發現簡牘的情況並不多見。1996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長沙走馬樓一口古井中出土了10多萬枚三國吳簡。走馬樓吳簡出土時,所有的簡牘都是成捆的,擺放整齊。而裏耶古城出土的秦簡十分淩亂,裏面夾雜著大量的廢棄物品,如碎罐子等。兩相比較,走馬樓吳簡可能是窖藏于井中,而裏耶秦簡極有可能是秦末戰亂時,檔案文書來不及銷毀,被倉促扔進水井。 記者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看到,清洗後的秦簡保存較好,2200年了,木簡已不再是新木,可出土時字跡仍然清晰可見。木簡的質地也比較好,處於飽水狀態。 據悉,被清洗的秦簡已經得到科學保護,不會再發生霉變、腐敗等,其物理現狀經久不變。(記者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