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今天向學術界展示了近日清洗的2000枚秦簡,眾多國學大師觀看後無不嘖嘖稱奇。 記者早些時候曾在考古現場看到一捆捆的秦簡從一口古井的淤泥層中出土,木簡上的字跡無法辨認。今天上午,這2000枚簡牘靜靜地躺在一盆盆的清水中,有的已經被玻璃覆蓋,紋路畢現,墨跡清晰,“洞庭郡”、“出鐵銅八十四斤”、“收谷一斗三升”之類的古隸書文字一眼即可識別。 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高崇文、著名歷史學家吳榮曾等國學大師手持放大鏡,在手電筒的照射下細細觀看這些2200年前的檔案文書。幾乎是每念一枚秦簡上的內容,他們就驚嘆一次。 “你看,這枚郵書性質的木簡上寫有‘快行’兩個字,原來秦朝早就有‘特快專遞’了。”歷史學家吳榮曾釋讀出一枚簡牘後,和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加浩相對一笑。 “這幾枚簡很有意思,一枚説‘以洞庭司馬印行事’,一枚有‘洞庭郡’三個字,一枚寫著‘遷陵以郵行洞庭’,由此看來,洞庭當時是一個郡。這在《史記》、《漢書》中沒有記載,它改寫了秦史。”古文字學家張春龍對這個重大發現驚喜不已。 歷史學家吳榮曾在數枚木簡上驚奇地發現“貲贖”、“責”這三個詞。“這生動地反映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很嚴厲。”他説,“木簡上的大意是,老百姓欠了官府的錢,必須要做勞役來償還,不許抵賴。”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長袁家榮説,考古專家通過觀看秦簡,能充分認識到秦簡的學術、科學、歷史、文物、藝術等方面的價值,從而為秦簡下一步的保護和研究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記者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