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潮州 |
|
|
|
|
|
潮州,我國南方著名國家級歷史文化古城。潮州地處廣東省東部韓江中下游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山地、丘陵佔全市總面積的65%,主要分佈在饒平縣和潮安縣北部。境內北部多山,中部為丘陵地帶,南部為韓江沖積平原。韓江從豐順縣流經潮安縣境內,然後分流入海。黃岡河貫穿饒平縣南北。 秦漢時期這裡稱南海郡揭陽縣。自晉代以來為路、郡、府的所在地,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設置海陽縣,縣城就在現在的潮州市。東晉義熙九年(公元413年)建立義安郡,郡治便設在海陽縣。隋開皇十年全國廢郡設州,十一年(公元591年)義安始稱潮州,潮州州治仍在海陽縣城。歷史上是粵東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民國3年(1914年),海陽縣改稱潮安縣。解放後行政體制多變。1953年拆潮安縣城區建潮州市為省轄市。1955年粵東行署從潮州遷至汕頭。1958年潮州市改為縣級市,同年11月根據省府518號文件撤銷潮州市併入潮安縣。1979年恢復市建制。1983年撤銷縣併入潮州市。1989年1月潮州市恢復為省轄市。1990年由廣東省定為副地級市。1991年12月經國務院年批准,原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同時擴大區域,現轄新恢復的潮安縣、新設立的湘橋區、楓溪區和原汕頭市管轄的饒平縣。 潮州文物之富始於唐而盛于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由於長期的對外交往和中西文化交融,歷史的演化過程蘊含、積聚、發展了豐厚的地域文化,使本土的原生文化與周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互相交流滲透,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潮人文化。她擁有地方特色鮮明、結構完整、門類齊全、品位甚高的文化景觀。潮州市現有文物點700多處,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海蝕、古建築、古祠、古寺、古井、古橋、古塔、古牌坊、摩崖石刻、碑碣等,是粵東文物古跡薈萃之地。從梅林湖的古海蝕到鳳凰山的古火山口,從東山湖的地下溫泉到饒平柘林的海灣浴場,從民間文藝到民俗風情,從潮州大鑼鼓、潮州戲到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東南西北中無處不存景觀,江、海、湖、山具備,聲色香味具全。 古城潮州,山雖不高,但氣勢不凡,水雖不闊,但風光旖旎,金山峙其北,筆架山列其東,葫蘆山臥其西,川流不息的韓江水繞古城南流,組成“三山一水護城廓”的絢麗風光。名勝古跡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第一座啟閉式石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的潮州湘子橋;有被專家譽為“國內罕見的宋代府第建築”、“潮州古建築三件寶”之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許駙馬府;有全國僅存的四個開元寺、廣東四大古寺之一的佛教勝地潮州開元寺;有我國現存歷史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紀念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祠宇韓文公祠;有我國目前建築面積最大的泰式佛殿;有始建於宋、著稱于明、依山傍水、金碧輝煌、遠近聞名的潮州八景之一北閣佛燈;有號稱“百窯村”的筆架山宋窯遺址;有木雕藝術堪稱一絕的己略黃公祠;有石刻藝術出神入化,令人嘆為觀止,堪稱嶺南第一的金沙從熙公祠;有與羊城越秀山五層樓齊名的明代建築廣濟城樓;有建於花崗石之下深16米寬25米、依岩鑿半臥彌勒佛像的甘露寺;有怪石嶙峋,形態各異,被世人冠之山鷹、海狗、蟾蜍、百鳥求凰等美名的古海蝕石群;有鳳凰塔、孔廟、卓府、象埔古寨、王大寶墓、林大欽墓等一大批文物古跡,琳瑯滿目,不勝枚舉。 潮州不僅有豐富的人文景觀,而且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古老的文化藝術傳統。鳳凰山是粵東第一高峰,主峰海拔1497米,以群峰競秀,形似鳳凰而得名,這裡是我國畬民族的發祥地、烏龍茶的故鄉,聚居著三千多畬族人,有高10多米、覆蓋面積一畝多、年齡600多歲的宋茶樹王,多彩的畬族風情和鳳凰茶聞名於世,鳳凰山頂有面積60多畝的古火山口,現為蓄水天池,池水清澈,終年不涸,湖邊綠草如茵,湖面風雲萬變,珍稀動物“四腳魚”四方遊弋,無尾螺隨手可持,景色迷人,相傳“七仙女”曾下凡于池中嬉戲。有與肇慶七星岩齊名,同屬廣東久負盛名的兩處古石刻之一的葫蘆山摩崖石刻。有峰巒疊嶂曲徑幽深,堪稱粵東第一壁的饒平石壁山風景區;有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石雕羅漢群五百羅漢山;有薈萃名種蘭花數十萬盆,集當地名人、書法名家詩詞書畫于一體的高品位賞蘭勝地雲峰蘭苑;有悠揚細膩,別樹一幟,特色鮮明,飲譽海內外,流行東南亞的潮州方言、潮州戲、潮州音樂和潮州大鑼鼓;有素淡清新,別具風味,舉世聞名並躋身於全國八大菜係之列的正宗潮州菜、潮州小食、潮州蜜餞和涼果;有與無錫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張同為全國三大泥塑區之一的大吳泥塑;有以清新素雅、細膩傳神的獨特風格而馳名中外,世人譽為南國瓷都;還有潮州抽紗、潮州金漆木雕、香包、麥稈畫等,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其技藝精湛、工藝細膩,堪稱一絕。 潮州沿海海岸線長136公里。潮州市地處亞熱帶,南面臨海,北回歸線穿過南境。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這裡夏長冬短,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終年不見雪,年平均氣溫21.4℃,是個天然的恒溫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