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泉州 |
|
|
|
|
|
泉州位於福建東南部,晉江下游北岸,隔海與台灣相望,是閩南僑鄉的中心和台灣同胞“祖家”之一。 泉州枕山面海,全境山川逶迤,風景秀麗。古人讚曰:“山川之美,為東南之最。”瀛海環其東,雙溪繞其西。城北的清源山、朋山(雙陽山),城西的紫帽山和南面的羅裳山,號稱四大名山。晉江發源於戴雲山東南麓,穿過城市南部注入東海,城市東南為泉州灣並與台灣海峽連接。 泉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勞動生息。泉州禹貢時屬揚州城,周時為七閩地。春秋戰國時為越地。秦漢時期,中原戰亂頻繁,晉人大批南遷,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産工具、技術和文化,使泉州得到進一步發展,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由武榮州始改名為泉州。 唐中葉的“安史之亂”給中原造成嚴重災難,中原人民進一步南遷,經濟文化中心轉移,促進泉州進一步繁榮。唐大歷間,泉州“文風大盛”、書院林立。經濟上,泉州已逐步成為南方重要大港口,天佑間,已是一個車旅輻輳、商賈雲集,“雲山百越路、市進十州人”的國際港城,北宋時在泉州設市舶司,專管海外貿易。南宋時與廣州並駕齊驅成為全國的兩大商港。在泉州,不同語言,不同宗教的民族融洽相處,綻放出人類和平與文明之花,使泉州贏得了“海濱鄒魯”、“世界宗教博物館”等稱譽。 泉州又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薈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長期在這裡交流匯聚,造就了燦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戲、南音、南少林為代表的輝耀古今的文化遺産和大量珍貴的中外歷史文化瑰寶。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泉州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古樸幽雅,有“中國宮廷音樂活化石”之美譽的南音,被海外遊子視為最親切的鄉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鯉城木偶頭、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産,聞名遐邇,遠銷海內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