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民間故事   


七夕的古老傳説

滄州鐵獅子的傳説

geo_header

昭君賜名桃花魚

三山不見、九橋不流

魚峰山與劉三姐的傳説

牛郎織女

冰糖葫蘆傳奇

宜興紫沙壺的故事

杭州東坡肉

下雪的來歷

蘇州街和泉宗廟

上方寺和下方寺

正月十五挂紅燈的傳説

“晾經石”的傳説

丹頂鶴頭上的“鶴頂珠”

雙拋橋傳説

“壓歲錢”的傳説

思兒亭與慘惻橋

雙門前三獅朝五虎

傳説中的幔亭招宴

北海“潿洲沙”

泰山石敢當

珠還合浦

大王和玉女動人的愛情故事

“三姑岩”的由來

“趙州石橋什麼人兒修”

"扎龍"與丹頂鶴

彭武、彭夷開闢武夷山

口弦琴與石頭姑娘

四姑洞與自滿臼

姚縣令審石頭

馬頭琴的來歷

冰塊和水晶

神筆馬良

三戲海龍王

峨眉四女圖

白蛇傳

孔雀公主

牛郎織女

曹衝稱象

百鳥朝鳳

三過家門

百褶裙的傳説

雷公山頂水井的傳説

黔東南龍舟節的傳説
呂洞賓與紹興香糕

    紹興香糕是浙江名點,它的歷史十分悠久。
    
    傳説在很久以前,杭州西湖邊的城隍山下住著一個姓孟的紹興人。由於他年紀輕,大家便叫他小紹興。小紹興每天半夜就起床,磨米粉,蒸松糕,天亮後再挑起糕擔沿銜叫賣,以此來養活自己和瞎眼的母親。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由於杭州有春節登山的習慣,以討“步步登高”的吉利,城隍山上山下,遊人如織。小紹興的松糕賣得很快,不大一會兒功夫,就賣得僅剩了一小塊破碎的松糕了。小紹興想起母親還未吃飯,便留下了這塊破角糕,準備帶回去給母親吃。當他走到城隍廟時,只見一個白髮銀鬚的老人,頭枕在口對口地對在一起的兩隻破碗上,伸手向他乞討。原來這是上八洞仙呂洞賓,因見人間鬧,便下凡來看看。當時,小紹興並不知道這就是呂洞賓。他見老人衣衫襤褸,瘦骨嶙峋,非常同情,便摸出幾文銅錢給老人。誰知老人不要銅錢,卻要討塊松糕吃。小紹興便拿出留給母親的破角糕,遞給了老人。老人不客氣地吃了下去。
    
    小紹興回到家裏以後,把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十分讚許。從此,小紹興天天走過廟門口,只要看見那老人,便送給他一塊松糕。
    
    有一天,老人見小紹興愁眉不展地遞給他一塊糕,便問道:“你有什麼不如意的事嗎?”
    
    小紹興答道:“連日陰雨,生意清淡,松糕賣不出去。我娘吃了賣剩的糕,得了重病,茶飯不思。”
    
    老頭聽了哈哈大笑:“別著急,要吃的沒有,良藥我可有。”説著,從懷裏掏出個葫蘆,交給小紹興。吩咐他做松糕時,將葫蘆裏的藥放到松糕裏,他娘吃了這種糕病就會好。説完話,一陣風起,老人就不見了。小紹興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那口對口對在一起的破碗,猛然醒悟到這就是呂洞賓。於是高高興興地回到家,按照呂洞賓指點的方法制松糕。他先把葫蘆裏的藥倒出一點兒,放進糕粉裏,製成糕胚,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待糕冷卻後再一塊一塊地排放在炭火上,烘成金黃色。烘烤出來的松糕散發出一股奇香。三天三夜水米末進的老母親聞到這股異香,頓時覺得腹中饑餓,即叫小紹興把糕拿來吃。老母親吃下糕後,第二天病就好了。從此,小紹興就一直用這個辦法制糕。由於這種糕奇香撲鼻,食之松甜可口,大家都讚不絕日。於是改松糕名為“香糕”。因為香糕是小紹興做出來的,又被稱做“紹興香糕”。
    
    後來,人們才明白,香糕裏放進去的藥,原來是中藥裏的砂仁。砂仁性溫,能理氣寬胸,健脾和胃,增進食欲,適用於脾胃氣滯以及消化不良等症。作為一種療效食品,香糕更受人歡迎了。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