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百家姓氏   


鐘包村裏説包姓

煙臺城裏的張姓人

威武之名説霍姓

彭氏與武夷

葉赫那拉今安在

源於舜的姓氏

天下少“有”

吳屯翁姓

大理“段”姓

項羽故里説項姓

浙江蘭溪徐姓多

姓氏異讀

中國姓氏的由來

客家姓氏淵源

姓氏的分佈

姓氏神話

華人姓氏來源

氏的産生

姓氏的形成












桃花古鎮説汪姓

    安徽涇縣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小鎮—桃花潭鎮。鋪滿石子的街道和明清時期的建築。使小鎮顯得鐫秀、古樸。
    從鎮中穿過的青弋江,把小鎮一分為二,可以説:"古代建築、渡口、小船和清澈的江水,使小鎮名聲在外,而據有關史料記載,真正使小鎮名聲遠播的。卻是歷史上的一位汪姓名人,他就是唐朝時曾做過涇縣縣令的汪倫。
    
    桃花潭鎮文保協會秘書長戴新彪:在我們皖南一帶,汪姓是大戶大家,俗話説十姓九汪。在我們安徽涇縣桃花潭鎮的汪姓的老祖宗是汪倫。汪倫是唐天寶年間從鄰縣(黟縣)到涇縣來當縣令,他卸任以後一直居住在涇縣桃花潭鎮,直到他謝世。從此,汪姓人氏就在桃花潭鎮繁衍開來。
    
    可以説,汪倫卸任以後來桃花潭定居的同時,也把汪姓人氏的根紮在了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經過一千多年的繁衍,汪倫的後裔在這裡已發展成為大戶人家。
    
    汪倫後裔汪順水:我是汪倫的第57代後人,聽我父親説他是56代,我們家的族譜在我曾祖父手中沒有保管好,多次搬家以後,搬來搬去就遺失了。現在,桃花潭鎮姓汪的有十幾戶人家,總共有人口300多人,這麼多姓汪的,我們都是一家人,都是汪倫的後人。
    
    眼前的這座古代建築,重建於乾隆13年,初建年代已無據可考,但它卻記載著唐代時期汪倫邀大詩人李白來此一遊並踏歌相送的動人故事。
    
    桃花潭鎮文保協會秘書長戴新彪:我們站的這個地方是桃花潭的東園古渡,我們的後面就是踏歌古岸。踏歌古岸是後人為紀念汪倫送李白而建的門樓,當時,汪倫修書一封,請李白到這裡來遊玩,信中稱,這裡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李白接信後,欣然而來,汪倫熱情的款待他,李白走的時候,汪倫帶領眾鄉親來歡送他,李白深受感動,寫了一首《贈汪倫》詩,詩是這樣寫的: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成為千古佳話,也成為汪氏後人引為自豪的一大典故。
    
    據史料記載,汪姓起源於古諸侯國汪芒氏的後裔,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關於這一點,在《國語魯語下》中有孔子的一段話:"當年禹王在會稽山召集天下諸侯,防風氏違命後至,被禹所殺"。孔子提到的防風氏,是古汪芒國的國君,當時他奉命守護浙江武康縣境內的封山和禺山。在夏、商和周朝以前,該諸侯國一直存在,但該古國亡于何時,未見史書記載,亡國後的汪芒國子孫,就以原國名為姓,稱為汪芒氏,後省略為汪氏。
    
    另外,清代張澍在《姓氏尋源》中説,魯成公支子被封于山東境內的汪地,其後人以封地的名為氏,這就形成了另一支汪姓,但具體位置不詳,而最早見於史籍的汪姓人氏春秋時的江踦卻是有據可查的。
    
    汪姓人氏自其發源地向外播遷始於戰國末年,到隋唐時期,汪姓在浙江、江西和安徽等地成為名門望族。唐朝初年,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開闢漳州,有汪姓將佐隨從前往。宋代以後,南方的廣東、廣西和貴州等地都有了汪姓居民,自清康熙年間開始,閩、粵等地的汪姓人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目前,台灣各地都有汪姓居民,汪姓在台灣排在第74位。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