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都江堰市 |
|
|
|
|
|
都江堰市,古代蜀國先民聚居地之一。位於四川省中部。既是歷史悠久文化古城,也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以城西北處的都江堰工程聞名於世。 都江堰在四川灌縣城西,是一項偉大的古代水利工程,為戰國秦昭王后期(公元前276-251年)蜀郡郡守李冰父子率眾興建。建成後,使川西平原不患旱澇,沃野千里,成為"天府之國"。被稱為古代水利的燦爛明珠。同時,這一帶風景優美,有不少名勝古跡,又是一處十分理想的遊覽勝地。 都江堰由魚嘴、飛沙、寶瓶口三部分組成。魚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把洶湧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飛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作用。寶瓶口控制進水流量,因口的形狀如瓶頸故稱寶瓶口。內江水經過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從玉壘山截斷的山丘部稱為"離堆"。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國遊人,其中不少水利專家,都對它的高度的科學水平驚嘆不止。 都江堰一帶有不少名勝古跡。離堆上建有伏龍觀、殿宇三重,順山勢逐級長高。前殿陳列著1974年修建外江節制閘時從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石像造于東漢靈帝初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圓雕石像,非常珍貴。後殿陳列有都江堰灌區的電動模型。伏龍現的左側是寶瓶口,江水奔騰澎湃,氣勢磅薄。觀後最高處建有觀瀾亭,兩層八角,憑欄遠眺,可見魚嘴、索橋及岷江激流、西嶺雪峰。 在玉壘山有二王廟,是古代人民為紀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績而建,初建於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後李冰父子被封為王,改稱二王廟。現存建築為清代重修。廟宇依山取勢,宏偉秀麗,環境幽美。大殿及後殿內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廟內石壁有李冰治的口訣:"深掏攤,低作堰"等。 二王廟前岷江上的安瀾橋,橫跨在內江和外江的分水處,是一座索橋。始建於宋代以前,明末毀於戰火。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纜橫飛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現在的橋,下移100多米,將竹改為鋼,承托纜索的木樁橋墩改為混凝土樁。遠看如飛虹挂空,又像漁人曬網,形式十分別致。漫步橋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來,東望灌渠縱橫,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1994年國務院公佈都江堰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