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飲食文化   


我國古代十大名廚

點心的歷史

老北京豆汁王

小吃文化與文化的小吃

略談食粥

陜西涼皮的四大流派

荊楚魚席譽天下

中國啤酒史話

千年文化品位茶

冰淇淋最早源於我國

老北京人的吃吃喝喝

爆肚與羊頭肉

基諾人的昆蟲食譜

什剎海邊的烤肉季

馬家老鋪月盛齋

白族“三道茶”

桂林三寶

藏家的糌粑

去藏胞家喝酥油茶

回族炸油香

過橋米線的傳説

羊肉串的老家不在新疆?

品位閩南茶文化

豆腐漫話

吃火鍋應五忌

滿漢全席起源

羊肉串與手抓飯

烹飪起源説

北京小吃:褡褳火燒

京城小吃炒疙瘩

海南人喜愛嚼檳榔

獨特的炊具

夏日裏教您如何挑西瓜

夏日飲食宜講究

北京人夏天好吃麵條

油條的來歷

餃子的來歷

京城魚頭

話説素菜

狗不理的傳説

筵席的由來

滿漢全席菜單

端午節吃粽子

火鍋的由來

中秋吃月餅
吃的十二字訣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曾被孫中山先生譽為中國在世界上最可驕傲之術。中國的飲食文化可分為四個層次,一是市井文化,其代表是家常菜和小吃;二是文人文化,其代表是《隨圓食單》;三是商賈文化,其代表是舊京八大樓;四是官府和宮廷文化,其代表是譚家菜和宮廷菜。這四個層次與地域性文化傳統相結合,形成了種類菜係。
    
    目前的中國飲食市場,地域性特點逐步淡化,這有利於飲食文化的交流和創新,但影響了文化的延續。創造時尚,促進中國飲食文化深化發展的要義是形成精品文化,使生産者與消費者都感到飲食是一門文化。我們常常提起的烹調四要素,即原料、調料、刀工、火候,僅是從生産者角度提出的基本要求。飲食作為文化性消費是一個全過程,這個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分解,分解後的每一個要素在質量上都應該是同等的。在文化內涵上應該是一致的,在相關關繫上應該是協調的。為此,下面試提出飲食12字,以求教于方家。
    
    觀色、品香、嘗味、賞形這四個字作為基本要求,已經是盡人皆知了。但這遠遠不能涵蓋飲食文化的全部內容和全過程享受。前些年又有專家提出了滋和養兩個字。滋,是指食物的口感,實際上,這個字的重要遠遠超出一般的理解。爽、滑、嫩、脆,都是口感。還有口感的複合性要求,這就要在配菜時研究。養,是指食物的營養,其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藥膳和各種養生菜譜的市場化發展就是明證。
    
    第七個字是聲,這一方面是指菜品的聲音,菜要熱,有的要發聲,如鐵板燒、油炸鍋巴以至火鍋的沸水聲,同時還包括食物在嘴裏咀嚼時自己聽到的聲音感覺如清脆、糅糯等。另一方面是指環境的聲音,該鬧要鬧,該靜要靜,背景音樂適當與否,服務小姐插話的時機和語氣,等等。
    
    第八個字是名,一是連鎖經營;二是名字號、名廚師、名菜品的一致性;三是要形成品牌宴席,以文化內涵、標準操作、規範服務和精製包裝相結合,如有的企業推出“大江南北宴”,形成市場形象和規模生産;四是菜單設計,講求獨特的風格。最終還是要名實結合名實相符。
    
    第九個字是器,一是器皿的文化性,二是器具的方便性,三是器械的專用性。目前,這三個方面的過度與不足同時存在,文化性不如日餐,方便性和專用性不如西餐。
    
    第十個字是境,直接是指環境,一是乾淨,二是寧靜,三是尊敬;進一步是指境界,潔靜精微,小橋流水人家,“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都是一種境界。燈紅酒綠,金碧輝煌,也是一種境界。
    
    第十一個字是服,即服務,服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服務的文化性卻不易把握。有文化的服務是錦上添花,少文化的服務卻敗人食興。在西方文化中,最高等級的服務員是風度翩翩的老服務員,這與我們追求小姐漂亮、服裝眩目恰恰相反成反比。
    
    第十二字是續,即售後服務或後續服務。這在飲食經營中似乎是新題目,實際上已經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如海外的中餐館普遍流行餐後送吉利餅,主動打包;有的企業對客人贈賀年卡,熟悉常客的愛好等等。既是飲食經營的延伸,也是飲食文化的延伸,營造了一種親切的朋友氣氛或溫馨的家庭氣氛。
    
    色、香、味、形、滋、養、聲、名、器、境、服、續十二字,既是市場需求的綜合表現,也是飲食文化的全面要求,同樣,構成了對中國飲食業的總體挑戰。技高達于藝,欲極達于境,供給的藝術與需求的境界的結合,將是中國飲食文化輝煌的前景。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