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華夏服飾   


赫哲族的魚皮服

歷史悠久的文昌木屐

“則高利”和長裙

阿昌族的衣著民族特色最濃

察哈爾蒙古族穿戴習俗

瑤族服飾

景頗族服飾

基諾族喜歡戴大耳環

滿族婦女不纏腳

獨龍族獨愛麻布衣

白族男女崇尚白色

彝族服飾

柯爾克孜族四季都戴 " 聖帽 "

俄羅斯族只有未婚少女才露發

納西族摹擬青蛙剪裁衣服

塔吉克人喜歡紅色
阿壩藏族喜歡昂貴的飾物

    流經阿壩州的這段黃河的沿岸是一片廣闊無垠的大草原。緊靠黃河的是阿壩州的阿壩縣、紅原縣和若爾蓋縣。這三個縣主要以牧業生産為主。在此,僅以紅原縣的牧民服飾為例,就可以展示出黃河之濱藏族服飾的多姿多彩。
    
    光是紅原縣這個地方來講,也有幾個不同的服裝特點,有這麼四種,一個是"麥洼"服裝。"麥洼"就是一個部落叫"麥洼",是紅原聚居比較大的部落。這個服裝來源就是"康巴"那一帶,演變過來的。另外一種是"壤口"服裝。"壤口"以前是從西藏"阿裏"地區來的,所以他的服裝是從那裏演變過來的,成了自己的服裝了。另外一個就是"麻色"服裝,是青海那一帶的服裝。再一個就是"安曲"那一帶服裝,所以我們這個地方,小範圍來講,就有這麼四個有特色的幾種服裝。
    
    藏族服飾以其豐富多彩、鮮艷華貴著稱於世,生活在不同地區的藏族,其服飾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紅原縣的麥洼、壤口、麻色和安曲這四個地區的牧民服飾同樣有著很多相同的地方,當然也有很多不同之處。
    
    在這四個地區無論男女老幼,都穿精製的羊皮袍。冬季的羊皮袍一般由皮厚毛長的羊皮縫製,春秋穿的則以皮薄毛稀的羊皮縫製。這種在牧區極為普遍的羊皮袍,寬大肥長,耐磨保暖,白天可束帶為衣,夜晚可解帶當被,它也是冬天騎馬旅行最為理想的防寒長袍。
    
    在寬大的服裝上鑲邊,是藏族服飾的主要特點。在牧區,男子的羊皮袍用虎皮或者豹皮做衣領,用黑燈芯絨或黑綢緞鑲邊是最為貴重的。這種用來做衣領的虎皮、豹皮都是從祖先那裏繼承下來的。隨著保護野生動物觀念的普及與提高,新的虎皮豹皮已經見不到了,因此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虎皮豹皮就顯得更加珍貴了。
    
    在夏天,牧民穿的是用羊毛搟制的藏語叫氆氌的紡織品或者用棉布、毛料呢子縫製的長袍。這種長袍往往用錦緞,花氆氌,或者水獺皮鑲邊。無論是哪一種藏袍,一般都是右開襟,寬領、肥腰、袖管長、下襟長。穿的時候要把腰部提起來,繫上腰帶。根據生活和生産的需要,有時只穿左袖,袒露出右肩,有時左右兩隻袖子都不穿,冬天寒冷兩袖就都穿上。
    
    藏族的襯衫色彩多樣。勞動時穿袖子短一點的襯衣,跳舞時則穿袖子較長的襯衣。長袖飛舞,使舞蹈更加瀟灑飄逸。
    
    無論是哪個地區的藏民,都喜歡配戴昂貴的裝飾品。在紅原縣的這四個地區,牧民們的裝飾物更是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瞭亂。
    
    手上戴的有用象牙、金、銀製作的手鐲、戒指,脖子上佩戴一條乃至多條用珊瑚、綠松石、瑪瑙等寶石製作的項鏈。耳朵上戴的是用金、銀及各種寶石做的耳環,身上戴的是各種護神盒、或銀制的上面裝有佛像的佛像包。男子佩戴長短腰刀,女子佩帶小刀。在這些刀上鑲嵌著綠松石、珊瑚、瑪瑙、有些女子在腰帶上佩挂銀制的奶鉤。總之他們的裝飾物的品種多得不可勝數。
    
    藏族服飾的不同之處更多的是體現在裝飾物上,而且女子裝飾物的特色更加鮮明。紅原縣麥洼的女子頭上戴有很大的琥珀和珊瑚。有的珊瑚是沒有加工過的。壤口的女子頭上戴的是用珊瑚編制的帽子。
    
    麻色和安曲的女子都喜歡戴尖尖的白氈帽,頂部還係著紅色絨線穗。麻色的女子把頭髮編成數十根細細的小辮,背後有一條很寬的辮袋,上面鑲有七至十個銀盾,狀如銀碗。
    
    麥洼的女子把頭髮編成若干根稍粗的辮子,在背後有三條辮袋,上面係著許多銀制的或寶石的裝飾物。壤口的女子也把頭髮編成許多細辮,並從額頭向兩邊分開,同時又繫上兩條藍色絨線穗。
    
    這四種不同地區的女子的其它裝飾物也有很多種。壤口的男子頭戴狐皮帽。安曲的男子也和安曲的女子一樣,頭戴尖尖的帶紅穗子的白氈帽。麥洼和麻色的男子則喜歡蓄長髮,並用紅色絨線纏在頭髮上。
    
    具有代表性的紅原縣藏族牧民豐富多彩、個性鮮明、艷麗華貴的服飾,與黃河之濱美麗的大草原風光交相輝映,同時也向世人展示著他們的聰明、才智及其審美情趣。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