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民風民俗 > 華夏服飾   


歷史悠久的文昌木屐

“則高利”和長裙

阿昌族的衣著民族特色最濃

察哈爾蒙古族穿戴習俗

瑤族服飾

景頗族服飾

基諾族喜歡戴大耳環

滿族婦女不纏腳

獨龍族獨愛麻布衣

白族男女崇尚白色

彝族服飾

柯爾克孜族四季都戴 " 聖帽 "

俄羅斯族只有未婚少女才露發

納西族摹擬青蛙剪裁衣服

塔吉克人喜歡紅色
赫哲族的魚皮服

    歷史上,赫哲人以穿魚皮服而著稱,曾被外界稱為“魚皮部”,是我國北方古老民族的一支。主要聚居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裏江三江合圍處。
    
    20世紀50年代以前,赫哲人大都喜歡穿用魚皮為面料做成的服裝,主要有套褲、靰鞡、手套、綁腿和婦女穿的長衣。後來由於製作工藝複雜、成本高昂等原因而逐漸被其他材質所取代。
    
    長衣是數張魚皮拼在一起經剪裁後用魚皮線縫製而成的,襟口、托經、前胸和後背都飾以鹿皮剪成的雲紋和野獸圖案,並用野花汗染成紅、藍、黑等顏色。有的衣服下邊還飾以貝殼等物,以示美觀。套褲一般較肥大,套在褲子外面,主要是捕魚和勞動時穿的,冬季可抗寒保暖,春秋可防水護膝,大都繡有花紋或鑲有花邊。靰鞡是半市筒皮靴,既可冬季穿也可夏季穿,具有不受潮濕、不挂霜、不打滑等優點,深受赫哲人喜愛,延續時間最長,使用也最廣。冬季穿時,為了保暖,裏邊需套上狍皮襪頭或絮上烏拉草。
    
    做魚皮眼的材料是經過認真選擇的,並不是什麼魚皮都可做衣服。在長期的實踐中,赫哲人針對當地各種魚皮的特點,逐步摸索並掌握了適合做不同衣物的材料:胖頭魚、狗魚、搗子魚的皮,是做魚皮線和褲子的材料;大瑪哈魚、細鱗、哲羅、鯉魚等可做靰鞡和手套;槐頭魚皮較大,適合做套褲、口袋以及綁腿、鞋幫等。除鰉魚皮製品結實耐用能防浸水膨脹腐爛、適合夏天穿著外,其他魚皮製品均為為冬季不下水時穿用。
    
    加工魚皮時先將剝掉的魚皮略為放乾燥,然後捲起,用木槌在槌床上反復捶打,直捶至魚皮柔軟為止。做魚皮線時,將魚皮剝下撐開晾幹,四角不整齊的地方切去,在上面抹一層魚肝油,使魚皮潮濕後捲起來,用小木板緊緊捺住,用快刀切成細線,線的一頭要細一些,以便穿針。
    
    赫哲族的魚皮服在50年前開始逐步消失,現在幾乎已經見不著了,只有個別民間老人會做這種衣服。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