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精彩視頻

泥石流王國裏的綠色耕耘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05日 16:06


  提起泥石流這個名詞,相信對於大家來説都不太陌生。泥石流爆發時場面驚心動魄,泥漿和巨石所到之處,房倒屋塌,農田道路被毀。但是在中國的西南山區,在雲南省東北部的小江流域,卻有一座建立在泥石流沖積扇上的城市,它不僅沒有被泥石流摧毀,那裏的人們還創造了泥石流王國裏的綠色奇跡。

  位於雲南昆明東北部的東川,是座大山裏的城市。象其它城市一樣,每到節假日,東川人也常常到公園裏散步、休閒。在水上樂園,情人們蕩舟湖面,卿卿我我。

  在森林公園,人們吹拂著陣陣山風,悠閒自得地享受著夏日的清涼。再往山裏走,還能看到許多半人工、半自然的綠色風景。水渠邊栽種的石榴,和隨處可見的鮮花綠草相映成趣。現在,已經沒有人會把山溝裏流出的水和危險的泥石流聯絡起來,更不會想到這裡曾經是泥石流經過的地方。雖然對於生活在繁華都市裏的人來説,這裡的景致遠算不上獨特,但是對於東川人而言,今天的這一切實在是一個奇跡,因為20年前這裡完全是另一副模樣。

  在離這裡不遠的一條山溝,我們就能看到森林公園過去的景象:荒蕪的泥石流溝疲倦、懶散地躺在群山和太陽之間,滿目荒涼,毫無生機,更沒有宏偉和壯麗;泥石流暴發時的氣勢已經消失,它的瘋狂已經在暴雨的肆虐中宣泄,剩下的只有無數次泥石流破壞慘澹遺跡。然而,一旦到了雨季,暴雨往往會再次喚醒這頭猛獸,爆發的泥石流災害時常威脅著城市的安全。

  東川區水利水電局總工程師 陳徇謙:"我記得1965年發過一次大的泥石流,還有十幾部汽車都淤埋了。當時泥石流就是順著石羊溝衝到城區裏來了。當時那個城還不想什麼城了,就衝進來了。那天剛好是端午節,是端陽節,就搶險,政府號召我們去搶險。"

  位於小江流域的東川是中國泥石流災害發生最為嚴重的地區,歷史上無數次遭受過泥石流的侵襲和破壞。那麼為什麼在東川會有這麼嚴重的泥石流呢?其實,這是由小江地區特殊的地理、地質和氣候狀況決定的。

  有著幾萬人口的東川,正好處於一個叫做小江深大斷裂帶的地質斷層上,所以這裡地震頻繁發生,岩層受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兩種地質運動的反復擠壓,岩石的強度大大降低,山體表面堆滿了破碎和風化的岩石,這些都是産生泥石流的原材料。象世界上許多其他的地質斷層一樣,從這裡地面上隨處可見的地裂縫也可以想象得到小江地區地質斷層的活動十分活躍。

  在群巒疊嶂的小江流域,巨大的山峰高聳入雲,與深深下切的河谷形成了幾千米的落差。這裡山勢陡峭,山坡上不是地有石塊滾落山谷。如果遇到暴雨,山石很容易在雨水的沖刷下衝下陡坡,形成泥石流。這樣的亂石陡坡是形成泥石流的典型地貌。

  中國科學院東川泥石流觀測站 韋方強博士:小江深大斷裂呢,在這裡分成兩支。這個地方剛好是兩支的交匯口,地質構造也比較活躍一些,造成這個地區岩層異常破碎,幾乎沒有一塊完整的岩石,這樣的話就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條件。可以説蔣家溝裏面的固體物質是無限豐富,所以只要有暴雨的話,就有泥石流産生。蔣家溝泥石流暴發的頻率相當高,平均每年15次左右,最高的一年是28場。

  降雨是發生泥石流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小江地區的氣候非常獨特。這裡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所以有十分明顯的乾濕兩個季節。每年的6月到9月是這裡的雨季,降雨量佔到了年降水總量的80%以上。由於山勢險峻,空氣對流十分強烈,豐富的水汽使得降雨的強度也很大。由於地形關係,小江地區的暴雨大都集中在海拔2000米到3000米之間,正好落在山勢陡峭的泥石流形成區。更為特殊的是,這裡經常出現範圍很小而強度很高的點暴雨。這樣的高強度降雨落在岩石鬆散的陡坡上,就很容易引起泥石流。正所謂"萬事齊備,只待暴雨"。

  泥石流的發生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第一是要有大量破碎的岩石,第二這些破碎的岩石要堆積在陡峭的山地上,第三還要有頻繁的暴雨。所有這些條件東川全部具備,所以自然條件決定了小江這個地方,泥石流是必然要發生的。事實上,遠在幾十萬年前,這裡就發生過無數次自然泥石流。現在的東川就建立在古泥石流的沖積扇上。

  那麼為什麼在東川這麼一個地質條件惡劣,泥石流頻繁發生的地方還有一座幾萬人的城市呢?

  東川自古以來,就以産銅而著稱全國。到了清朝中葉,東川銅就已經成為朝廷鑄造貨幣的主要原料,東川的人口也隨之逐漸增加。雖然現在煉銅方法完全不同,但是東川仍然是我國重要的銅都。

  古老的煉銅方法對木炭的需求量極大,每煉銅100斤,要用木炭1000斤,而燒出1000斤木炭,又要砍伐10000斤林木。據專家推算,在清朝乾隆年間,每年要砍伐約10平方公里的森林,才能滿足當時煉銅的需要。這樣的砍伐速度,遠遠超過了森林的再生能力。

  東川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加上幾百年來人類不合理的活動,曾經是青山綠水的小江流域,現在成了世界聞名的暴雨泥石流王國。

  2001年8月19日晚,東川地區暴雨如注。在離市區xx公里外,著名的泥石流溝-蔣家溝暴發了入夏以來第16次泥石流。平時流量不足1立方米的河床,滾動著幾十個流量的石塊和泥漿,一陣陣的泥石流龍頭奔騰而下,巨大的石塊在溝中激起十幾米高的巨浪。龍頭過後,持續幾個小時的連續流,還把數以萬噸計的泥沙衝進小江,不僅阻斷河道,而且泥沙最終還將流入金沙江,成為長江重要的泥沙來源。

  第二天早晨,在蔣家溝和小江的匯合處,還能看到泥石流堵江的痕跡。像蔣家溝這樣的泥石流溝,在長約100公里的小江流域共有100多條,密度之大,世界罕見。所以,小江地區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暴雨泥石流王國"。

  中科院東川泥石流觀測站副站長 韋方強博士:"蔣家溝泥石流災害不僅僅是沖毀這片農田,它的更大災害是阻斷小江。阻斷小江以後造成泥石流的壩,造成回水,回水可以上漲二十多米甚至更多,把上遊到東川礦務局的公路、鐵路、還有一些選礦廠都造成災害。"

  這裡是中國泥石流暴發最集中的地區,是世界上公認的"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館",而有效地預報、控制和積極治理泥石流,成了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為了保護東川這個産銅基地,也為了減少通過金沙江進入長江的泥沙量,從1964年開始,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在蔣家溝邊的山坡上建起觀測點,開始了對蔣家溝泥石流長達40年的野外觀測研究。為了了解泥石流,找出泥石流發生發展的規律,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研究人員來到這裡,不間斷地記錄著每一次泥石流的各種數據,掌握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材料。通過對泥石流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的勘測,結合泥石流的流速、流量、粘度等數據,人們逐漸了解了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泥石流,這對於避免泥石流形成災害十分重要。這是一些從泥石流中取到的岩石樣本,通過對這些石頭和泥漿的分析,能夠了解泥石流的物理學性質,有助於推斷泥石流的破壞力。

  在成都,還有一個大型的專門研究泥石流的實驗室。世界各國研究泥石流的科研人員經常在這裡進行合作和交流。在這個實驗室裏,泥漿、水槽都用來模擬泥石流發生時的各種情況,逐步摸清了泥石流發生、發展的規律。幾十年來,這個實驗室的研究數據為控制和治理東川的泥石流溝提供了大量的幫助。

  泥石流的發生,實際上是地球地質和氣候共同導演的一幕驚心動魄的鬧劇。山、石、雨這三個角色配合得天衣無縫的表演著每一次破壞。對於山區地質條件和降雨,人可能無能為力,但是人可以利用山勢,在泥石流經過的地方設置一系列的連環攔檔壩,把水放走,把泥石流帶來的大量石塊固定在山谷中,這樣不僅穩定了山體,同時也抑制了溝兩邊的岩石進一步崩塌有效地阻止泥石流在移動過程中不斷加強的勢頭,保護下游的工農業設施;

  人還可以改變山區的地表,在泥石流最開始形成的區域裏進行地表改造,用合理搭配的草、灌木、喬木,重新建起立體的植被環境,穩定形成區的地表;

  在泥石流的下游,建立供泥石流通過的溝槽,以"東川槽"命名的排導槽能有效地把泥石流逐漸引向危害小的地區,甚至淤積在人們設計好的地方,達到綜合治理的目的。在中科院泥石流專業人員和當地民眾共同努力下,東川人已經控制了不少泥石流溝。目前,直接影響東川市區的石羊溝等8條泥石流溝已經得到有效的治理,昔日泥龍橫行的泥石流溝,被改造成滿目蒼翠的"森林公園"。

  其實,泥石流是一種自然現象,對這種大尺度的自然災害,完全治理是不大可能的。但在摸清了泥石流發上的規律後,在一些特殊的地區對這種自然現象做一些巧妙的干涉,完全有可能避免對人員財産的損害。

  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在東川,泥石流的危害已經得到了初步的控制,泥石流溝也逐步得到了治理,東川人創造了一個綠色的奇跡,建設起了一個美好的家園。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