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曆月的大小、重日與缺日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7日 16:39
重日和缺日是時輪歷很大的一個特點,也是最不被人理解的一點,有必要詳細地談一談。
所謂"重日"(zhag lhag),直譯為多餘的日期,就是這個日序(日期)要重復一次,也可以譯為"閏日""增某日"等等。為了避免與公曆閏年裏的二月二十九日 混淆,所以我們不譯為"閏日"而譯為"重日"。所謂"缺日"(zhag chad),就是這個日序(日期)要跳過去,空缺過去,也有人譯為"空日"。重日和缺日的有無和多少,決定該月可以有一個或兩個,但不會有三個,也可以沒有。重日也是這樣,不過重日不會多於缺日。既沒有重日又沒有缺日的月份稱為"吉祥月",這樣就産生了九個組合,其中有四個不可能,如下表。
重缺 重一 重二 無重
缺一 三十天 不可能 廿九天
缺二 廿九天 三十天 不可能
無缺 不可能 不可能 吉祥月
重日、缺日與大小月的關係就是這樣,並不複雜,但其原理卻比較複雜。
重缺日是為調節太陽日和太陰日的日序關係而設置的。太陽日就是普通所説的一晝夜,太陰日則是時輪歷特有一個概念術語。時輪歷裏年、月、日各有太、太陰、宮,三種區別,其比例關係很整齊,成為一套體系:
1太陽年=12太陽月=360太陽日
1太陰年=12太陰月=360太陰日
1宮 年=12宮月=260宮日
63太陽日≈64太陰日(近似值)
65宮 日=67太陰日
實際推算時要用其精確值,這裡不多講了。
在這九個概念裏,太陽日即一晝夜,太陰月即朔望月,宮所可説是恒星年(時輪歷沒有把恒星年與回歸年分開),這三個是各種曆法中最常用到的。太陰年即回曆中的"月分年",宮月相當於"平氣"(恒氣)。宮日在時輪歷中借用此名詞表達空間的弧度,相當於360 中的度,這些都不難理解。只是這裡的"太陽年"不是一般所説的"太陽年"它和太陽月在天文學上並無科學意義。
"太陰日"這個概念在時輪歷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了解什麼是太陰日就不能真正地了解時輪歷,因此有必要詳細地講一講。傳統文獻中給出的太陰日的定義是"月亮黑白分增損十五分之一的時間長度",其平均長度為59漏刻、3漏分、4息。一個太陽日為整整60漏刻(chu-tshod,為什麼譯為漏刻以後再專門細説)所以1平太陰日=0.9843太陽日。陳久金先生給出的太陰日的定義是:"月亮在空間裏所行弧長的三十分之一所需的時間長度"或者説是"月亮運行月的白分或黑分弧長的十五之一的時間長度(《藏曆的原理與實踐》274頁)這樣就準確又明了地概括了由於月亮的不均勻運動而産生的太陰日有長有短的變化,因為在每一個太陰日 中,月亮所行的弧度是相等的,不過由於月亮運行的軌道是橢圓的,其運行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相等的弧長中運行的時間是不相等的,有長、有短。月行速時太陰日比太陽日短,最短時間為54漏刻=0.90太陽日;月行慢時太陰日比太陽日長,最長時刻為64漏刻=1.066太陽日。當然也有一樣長的時候。
根據每個太陰月都固定為三十個太陰日的定義,每一個太陰日都是從"合朔"的那一瞬間的具時刻開始的。第十五個太陰日結束,第十六個太陰日開始的時刻為"望"的真時刻。前十五個太陰日稱為"白分"(越來越亮的那一部分)後十五個太陰日稱為"黑分"(越來越黑的那一部分)。月食必定發生的"望"也就是白分結束黑分開始的時刻。日食必定發生在"朔",也就是黑分結束,白分開始的時刻。因此推算日食,月食時,只要推算出可能出現的望日和朔日的太陰日結束時刻,和該時刻太陽、月亮的真黃經,和羅 頭尾(黃白交點)的真黃經,看其差數是否?quot;食限"(可能發生交食的範圍)以內,就可以斷定。至於食甚時刻,正是由於這一天太陰日結束的時刻就望或朔的真時刻,所以不必像其他曆法那樣費事去推算,非常方便,這是時輪歷中使用太陰日的一個很重要的優點。月相的上弦、下弦等變化對太陰日來説時間也是固定的,不必再行推算。由此可見,太陰日這個概念在天文學上有科學的根據,有特殊的作用,絕不在是什麼奇談怪論,更不是迷信成分。
當然藏文成書裏也有一些由印度的"佔音術"而來的項目附於太陰日去推算,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明白了太陰日的意義之後就可以講太陰日與太陽日日序的配合問題了。每個太陰日開始和結束的時刻落在一晝夜的任何不同時刻都有可能,可能在上午也可能在下午,可能在中午也可能在半夜。計算時是用它在太陽日裏所處的時刻來表示的。時輪歷規定太陰日與太陽日要有一定的對應關係。每個太陰日結束所在的太陽日的日序,應該與那個太陰日的日序相同。於是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太陽日比太陰日長,有時會有相鄰的兩個太陰日的結束時刻,都在同一個太陽日內,這時候太陽日的日序應該按這兩個太陰日裏哪一個去命名呢?曆法中規定:依前一個太陰日的日序命名,於是就缺少了與後一個太躒杖招螄嘍雜Φ奶羧招蚴鋇艫哪歉鎏羧招蚴統莆"缺日"或空日。
另一種相反的情況是太陰日比太陽日長,造成某一個太陽日內沒有一個太陰日的結束時刻落在其內,一個都沒有,也就是説該太陽日缺少與他相應的太陰日日序。那麼,這個太陽日的日序應該怎樣命名呢?只好把前一個太陽的日序重復一下了。這種日子稱為"重日",或閏日。但要注意這個閏日與閏年、閏月沒有關係。閏年是公曆的二月份多一天的年份,這個多出來的一天也可説是"閏日",但它與時輪歷的閏日或"重日"毫無關係。閏月是由太陰月(朔望月)與宮月(平氣月)的關係而來的。時輪歷的閏日(重日)是由太陰日與太陽日的關係而來,閏月與閏日二者本來沒有關係,不過?quot;無中氣置閏月"的道理與推算閏日(重日)的道理有相似相通之處。無中氣置閏月的道理我們前面已經講過,是由於太陰月的長度與平氣月不同,而其序數命名又與氣有固定的關係;重日的原理是由於太陰月的長度與太陽日不同,而二者的序數又有規定的關係。從這個道理上説二者是相似的。
我從二百年前的一部時輪年曆裏採取一個月份為實例來説明缺日與重日。
第十三勝生周壬戍年,公元1802年,清嘉慶七年曆書,蒙古月二月:
太陽日序 1 2 3 10 11 12 25 26 27
太陰日結束 曜序漏刻漏分息 62434 657273 053112 中 略 055502 2015 34132 中 略 22480 256534 350592 下 略
太陽日序 1 缺2 3 10 11重11 12 25 缺26 27
表中第一行為太陰月序數,從1到30,每個月都永遠是整三十,不多不少。第二行是計算出來的太陰日結束時刻(定曜)以曜日(星期)、漏刻、漏分、息表示。〔1漏刻=鐘錶上的24分,1漏分=24秒,1息=4秒〕曜日與最下一行太陽日序逐日以次對應,邊疆排列。它與漢族古代用干支推算歷日的作用是一樣的。須要注意的是:這些曜序的數字並不就是現在漢語中通行的星期幾。1不是星期一而是日曜日,即是星期日;2是月曜日,3是火曜日(星期二),4是水曜日,5是木曜日,6是金曜日,0是土曜日(星期六)《藏曆的原理實踐》第一次印刷本的第127頁上已交代清楚,但是第294,295而上對表的説明中有誤。第三次印刷本上已改正。
太陰日初一下面的數字,表示它的結束時刻落在金曜日早晨2漏刻(時輪歷的太陽日從天明開始計算)。金曜日這一天的太陽日序數應該與太陰日的序數相對應,也應為初一日。太陰日初二的結束時刻仍然落在金曜日這一天,時刻是天明前的57漏刻,於是太陰日初二這一天就沒有太陽日與它相對應,所以太陽日的初二就只好跳過去成為"缺日"了,即在歷書上的日期過完初一之後,其下一天不是初二而初三。太陰日初三的結束時刻在土曜日天明前7漏刻,即53漏刻,於是與太陰日初三相對應的日曜日應該是太陽日初三了。由此可知太陽日初一為金曜日(星期五),其下一天土曜日(星期六)在日序上與太陰日初三相當,但與太陽日初一是相連的。
該月二十六日的情況與初二類似也是空缺日。
第一圖 缺日時兩種日序配置示意圖
木曜日(星期四) 金曜日(星期五) 王曜日(星期六)
太陽日 30 1 3 4
太陰日30 1 2 3 4
第二圖 重日時兩種日序配置示意圖
木曜日(星期六) 金曜日(星期日) 王曜日(星期一)
太陽日 9 10日 11日 重11日 12日
太陰日 10日 11日 12日 13日
從上面的表和圖中可以看出,第十個太陰日結束的時刻在土曜日(星期六)55漏刻50漏分,即主這一個太陽日的結束還有4漏刻多一點,而第十一個太陰日結束的時刻卻在月曜日(星期一)開始後的一漏分多,中間跳過去了日曜日(星期日),也就是説沒有一個太陰日與日曜日相對應。由於太陰日十一日結束的時刻落在月曜日裏,所以月曜日應為太陽日十一日。這個這個日曜日被卡在十日與十一日之間了,它的太陽日日期怎麼辦?時輪歷規定按後一個算,這個日曜日也為十一日,於是這個月曜日就成為第二個十一日,即重十一日了。
由此可見藏曆中的重日與缺日是為了將太陽日序和太陰日的日序對應地配置起來而産生的,是建立在科學計算的基礎之上的。而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中國天文學簡史》197-198頁上説:"宗教統治者還規定兇日要除去,吉日可重復,從而造成藏曆日序的混亂。在黑暗的封建農奴社會制度裏,藏族勞動人民在生産實踐中創造和使用的藏曆,就這樣被反動統治階級篡改成了宣傳宗教迷信的工具。"這種技法是十分錯誤的。在這一類錯誤看法的影響下,導致了其間有好幾年,傳統的藏曆被廢棄了,而用藏文出版的歷書只是農曆的譯本,得不到藏族群眾的歡迎,這是不正常的做做法。反而是流亡到印度去的達賴集團在達蘭姆薩拉(Dha ramsala)仍出版傳統的藏曆,封面上寫著英文The Tibetan Medical Center's Annual Almanac (見附圖),流入國內,為國內藏族所珍視。所以從1978年起我有關地區又逐漸恢復了傳統藏曆的出版發行。
固然,過去在藏族社會中確實有人把日期的重缺與人類社會的吉兇禍福聯絡起來,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牽強附會地利用科學方法推算出來重缺日期進行迷信活動,實際上不是用吉兇定重缺,而是盜用重缺去定所謂的"吉兇"。這與古代的漢曆中用"吉、兇、宜、忌"等附會迷信的性質是一樣的,不可因果倒置,因噎廢食。
來源:中國西藏信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