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民俗頻道 > 走進西藏 > 特邀嘉賓 > 正文

董鎖成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3日 13:59


  董鎖成,男,1962年生於甘肅省平涼市,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知識創新基地區域發展室副主任,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是區域經濟、區域生態經濟、資源與環境經濟。主持和參加完成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和省、部級重點研究項目30余項。兼任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區域生態經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聯合國工發組織中國綠色産業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經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一、主要教育和工作經歷

  1982年大學畢業;1987年獲碩士學位,主攻方向是國土整治與經濟區劃;1991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獲博士學位,主攻方向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1987-1988年在蘭州商學院任教;1991年7月至今,先後到中科院綜考會、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從事科研工作。

  1993年破格晉陞為副研究員,1996年破格晉陞為研究員,1998年晉陞為博士生導師。

  1995年—1998年任中科院區域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任中科院綜考會國情研究室主任;

  1998年—1999年任中科院綜考會資源經濟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9年至今,任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知識創新基地區域發展室副主任,首席研究員,兼任中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區域發展室、資源經濟室聯合支部書記。

  二、科研經歷

  正在承擔和已經完成的課題

  近十年來,正在承擔、主持完成、參加完成國家攻關、國際合作、中科院重點、地方等有關區域發展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項目30余項。已經完成或目前正在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包括:

  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西部重大科學計劃重點項目“近50年西北城市化與環境互動機理研究”。

  2、合作主持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課題“未來50年西部生態環境演變趨勢與可持續利用對策”。

  3、與美國康涅狄格大學資源管理與工程學院Hurrison Yang教授合作主持中科院海外傑出學者基金項目“黃河中上游地區水資源與産業結構調整與優化”。

  4、參加完成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關於“加快西北開發的幾個問題”諮詢報告的撰寫,完成“西北城市化戰略”報告(報告已與2000年4月10日上報國務院,得到朱鎔基總理的高度重視,已批示有關部門。一些成果正在西部大開發中實施)。

  5、主持完成中科院區域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和國家計委項目“中國西部區域類型與産業轉移綜合研究”。

  6、參加完成國家計委重大項目“西南及華南部分省區區域規劃研究”,從事區域佈局專題研究,已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實施。

  7、主持完成中科院區域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第四期項目“黃河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生態經濟協調發展”。

  8參加中科院“八五”重點項目“我國西部資源開發與區域發展戰略”,完成《西部發展戰略》報告。

  9、參加完成中科院區域前期項目“大福州外向型經濟發展與投資環境綜合研究”。

  10、主持完成甘肅省橫向課題“平涼地區生態經濟發展研究”。

  11、主持完成甘肅省橫向課題“定西地區21世紀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研究”。(研究報告主要內容已上報國務院西部開發辦)

  12、主持完成甘肅省橫向課題“酒泉市旅游經濟總體發展規劃”。

  13、2000年作為業務副隊長參與主持完成國家林業局、青海省政府、中國探險協會“三江源綜合科學考察”野外考察,曾帶隊3次翻越巴彥卡拉山,深入長江上游的玉樹、曲麻萊、通天河和黃河源頭進行綜合科學考察。主編完成《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綜合研究》研究報告,已分別報國家林業局和青海省政府,並通過國家林業局呈報國務院,建議建立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在國家已經批准立項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預計投資30億元。

  14、參與主持完成浙江省《台州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課題。

  15、參與主持完成安徽省《安慶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課題。

  16、主持完成國家環保局“八五”課題“中國東部沿海面向21世紀的資源環境戰略”,獲國家環保局科技進步3等獎。

  17、參與主持完成中澳國際合作項目“中國糧食供銷與糧食貿易”。

  18、主持完成中澳國際合作項目“中國剩餘勞動力轉移與中澳經貿合作研究”。

  19、主持完成中澳國際合作項目“區域類型劃分與決策支持系統研究”。

  20、主持完成中科院“八五”重點項目“中國區域發展模式”。

  21、參與主持完成國家“八五”攻關項目“長江産業帶綜合研究”子專題“重大基礎設施研究”,獲1998年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22、主持完成中科院“九五”重點項目“中國百年(1950—2050年)資源、環境與經濟演變趨勢”研究。

  23、參與主持完成中科院重大創新項目專題“中國敏感帶典型區環境承載力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24、參與主持完成APEC秘書處和國家科委國際合作項目“高科技工業園區在促進國際技術、信息和貿易投資自由化中的作用”。

  25、參與負責所知識創新工程前沿項目“中國區域格局與産業空間結構研究”。

  26、參加完成國家計委主持、20多個部委參加的重點項目“中國21世紀初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27、參加完成中科院“八五”重點項目“中國東部沿海地區21世紀的持續發展”。

  28、參加完成中科院區域前期項目“環北部灣地區社會經濟綜合研究”。

  29、參加完成中科院“八五”重點項目“我國資源節約型社會經濟體系研究”。

  30、參加完成國家計委、中科院主編的《中國自然資源叢書》,任總論卷區域篇主編,完成第二十一章“青甘區”的撰寫,1992年開始,1994年結束,已出版。

  31、參加完成中科院“八五”重點項目“我國資源態勢”,完成《資源管理》研究報告一篇,1991年開始,1994年結束。

  32、參加完成農業部《農業自然資源報告》,完成《農産品》分報告和《總報告》,1995年完成。

  33、參加完成由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和國家海洋局組織的科研項目“中國21世紀海洋可持續發展戰略”,承擔“海洋資源與環境態勢”課題。1997年完成。

  34.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趨勢研究”。

  35、主持四川省橫向課題“四川産業結構調整與優化戰略”研究課題。

  36參與主持聯合國前年生態系統評估項目課題“西部環境政策效應評估和響應對策”(MA Sub-Project:Policy impact and Emergency Response

  Measure to the Ecosystem in Western China,MA WEC)。

  三、發表論著情況

  主編、獨立完成、合作的專著,以及在《資源科學(學報)》、《城市規劃》、《資源學報》、 《地理研究》、《地理學報(海外版)》、《地理科學》、《科技導報》、《中國軟科學》雜誌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和出版專著130多篇(部)。主要包括:

  1、郭文卿主編,董鎖成等副主編《大福州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與投資環境綜合研究》,中國科技出版社,1994年。

  2、董鎖成等著,《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研究》,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

  3、An Approach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Location in West China, The 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 (《地理學報》海外版,中國地理核心期刊), Vol4, No.3/4, 1994。

  4、董鎖成,中國西北城市化戰略,《城市規劃》,2000年第四期。

  5、董鎖成,周述實、醜潔明著,《西北比較優勢與特色區域經濟》,甘肅人民出

  版社,2001年。

  6、董鎖成,“西北區域産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中國科學院院刊》,2001年,

  第2期。

  7.董鎖成,“西部大開發中的生態環境問題與對策”,《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1年第2期。

  8、董鎖成、王傳勝等,西部經濟社會地域分異規律研究,《地理研究》,2002年第3期。

  9、董鎖成等,陜甘寧接壤區發展潛力評價和生態經濟發展模式,《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3年第一期。

  10.董鎖成,西部生態經濟類型劃分與區域發展戰略,《開發研究》,2000年第二期(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

  11、董鎖成,西部地區超常規發展的六大戰略,《科學時報》,2000年4月18日

  12、董鎖成,我國東西差距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0年2月。

  13、中國西部發展新思路,《今日中國》,1999年第9期。

  14、李宇,董鎖成. 水資源約束條件下西北農村地區生態經濟發展研究.《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2年.

  15.王海英,董鎖成.黃河沿岸地帶水資源短缺問題的癥結與對策探討.《自然資源學報》,2002年第5期.

  16、李宇,董鎖成.西北農村地區小城鎮人口集聚與人居生態環境研究.《自然資源學報》,2002年第5期(第二作者).

  17、尤飛,董鎖成.安慶市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初步研究.《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18.董鎖成,21世紀中國西部超常規發展戰略構想--兼論資源型城市攀枝花可

  持續發展戰略,在2000年4月12--14日西部大開發中的攀枝花研討會上發言,刊於《攀枝花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

  19、董鎖成,“中國西部區域類型與産業轉移研究”,《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

  氣象出版社,2000年。

  20、董鎖成,21世紀西部大開發目標的新取向,《科技日報》2000年5月5日。

  21、董鎖成,郎一環,中國西部發展戰略綜合研究:西部區情、東西差距、區

  域類型劃分與發展戰略、東西部産業轉移,《中國西部大開發暨西安發展戰略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中國經濟導報》2000年2月3日刊登。

  22、陶寶祥,董鎖成,保護三江源,造福千萬代,《科技潮》,2000年第10期。

  23.董鎖成,西部開發不能撒胡椒面,《中國經濟導報》,1999年11月24日。

  24、李志剛、董鎖成,陜甘寧接壤區發展戰略,《科技導報》,1999年第7期。

  25、董鎖成,西部地區産業結構特徵及其優化對策,載於中國科協編《西部發展戰略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測繪出版社,1996年(《開發研究》,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1998年3全文刊登)。

  26.李志剛、董鎖成,欠發達地區資源優勢與開發方略,《中國軟科學》,98年第7期。

  27. 董鎖成,中國環北部灣地區的戰略地位與作用,載於《中國環北部灣地區資源開發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國科技出版社,1997年。

  28.董鎖成、許存茂,地域生産綜合體與大西北開發,《開發研究》,1990年第2期(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

  29.董鎖成等,甘肅鄉鎮工業之出路探究,蘭州經濟研究,1990年第6期。

  30.董鎖成等,西南及華南地區生産力佈局研究,《國土經濟》,1992年第3期。

  31.董鎖成,西部資源優勢及其開發,《國土與自然資源》,1993年1期。

  32.董鎖成等,西南及華南部分省區産業結構調整的基本設想,載於劉江主編《西南和華南

  部分省區區域規劃研究》,中國計劃出版社,1993年。

  33.董鎖成,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系統研究,《開發研究》,1992年第3期(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

  34.董鎖成,我國西北地區跨世紀交通幹線建設構想,載於中國科協編,《中國西部地區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研究》(中國西部交通研討會論文集),測繪出版社,1994年10月(選入朱光亞、周光召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文庫》)。

  35.董鎖成,《長江産業帶的建設與發展研究》,科學出版社,1997年。

  36.董鎖成,中國區域發展模式,《開發研究》,96年第3期(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

  37.董鎖成,勞動地域分工的條件與機制探討,《地域研究與開發》,1992年第4期(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

  38.董鎖成,地域分工, 載於陳述彭主編《地球信息科學—中國進展世紀展望》,中國科技出版社,1998年,P1165—1169(該書獲1999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暨“科技進步獎(科技著作)”二等獎)。

  39.董鎖成等編著《中國東部沿海地區21世紀資源與環境戰略》,科學出版社,1996年9月{獲國家環保局1997年科技進步三等獎,本人排名第一}

  40.董鎖成著《經濟地域運動論——區域經濟發展的時空規律研究》,1994年12月,科學出版社。

  41.董鎖成主編《21世紀中國可持續發展新論—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模式和對策》,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

  42.董鎖成合著《中國沿海地區21世紀持續發展》(中科院《人與自然叢書》),湖北科技出版社,1996年。

  43.董鎖成等,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與産業結構調整,《中國農村可持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

  44.董鎖成,非均衡系統協調發展模式在區域開發中的應用,《經濟地理》,1995年第2期(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

  45.董鎖成,長江上中游産業帶發展的目標與方向,《開發研究》,1995年第3、4期連載(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

  46.董鎖成等,地域生産綜合體與增長極理論的比較研究,《甘肅社會科學》,1996年第2期。

  47.董鎖成,長江産業帶在世界及中國的戰略地位與作用,載於中國科協編《長江——二十一世紀的發展》(長江沿江地區跨世紀持續發展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測繪出版社,1995年10月。

  48.董鎖成,長江産業帶的戰略地位,《中國科學報》,1995年4月21日2版。

  49.董鎖成,非平衡規律在我國區域開發中的應用,《開發研究》,1991年第3期(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

  50.Fang Chuanglin,Dong Suocheng,A Primary Approach to Chinese Strategic Industrial System,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地理科學》,英文版),Vol.6, No.3, 1996。

  51.董鎖成,長江産業帶跨世紀的發展目標與方向,載於中國科協第二屆青年學術年會執委會編《資源開發、全球變化與持續發展》,中國科技出版社,1995年6月。

  52.Dong Suocheng,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oastal China, 收入

  94年8月《第四屆東亞工業變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53.董鎖成,東北地區投資環境研究(在’95中國東北—東北亞經濟合作國際研討會宣讀),《國土與自然資源》,1996年第4期。

  54.董鎖成,合著《人類活動中心》,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

  55.董鎖成,淺談大中華經濟協作的幾個問題,載於《海峽兩岸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環境問題》,1992年,中國科技出版社。

  56.董鎖成,京九鐵路沿線地帶機電工業發展方向,《中國京九發展年鑒,1999年》,中國言實出版社,1999年。

  57.董鎖成,第二條亞歐大陸橋與我國區域經濟開發,《國際商報》,1991年4月6日。

  58.董鎖成等,增長極理論的新進展,《計劃與經濟研究》,1991年第1-2期(翻譯)。

  59.董鎖成,“區域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規律研究”,《全國區域經濟地理學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

  60.董鎖成、許存茂,淺談經濟特區在我國區域經濟開發中的應用,《國際商報》,1990年1月3日。

  61.武偉、董鎖成,論京九鐵路沿線地帶工業發展與結構調整,《京九鐵路沿線地區開發與香港發展》,科學出版社,1997年10月。

  62.董鎖成,加強資源管理,載於《中國資源態勢與對策》,科院《人與自然叢書》,湖北科技出版社,1996年。

  63.董鎖成,跨世紀的選擇——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協報》,1996年11月17日第2版。

  64.董鎖成,資源産業論,載於《資源科學論綱》,地震出版社,1994年6月。

  65.董鎖成,我國資源危機與資源管理,《現代化》,1992年第9期。

  66.董鎖成,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研究,《甘肅社會科學》,1992年第4期,被編入1992年國家計委、國家科委、中科院聯合召開的“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發展對策研討會”論文集。

  67.董鎖成,中澳合作研究的主要領域及其前景,《中國科協報》,1996年11月24日,第二版。

  68.方創琳、董鎖成,中國沿海地區礦産資源開發利用與21世紀持續發展戰略,《地理研究》,1997年第1期。

  69.黃靜、董鎖成,自然資源綜合評價,《地理科學》(中國地理核心期刊),1994年第4期(選入朱光亞、周光召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文庫》)。

  70.董鎖成、石玉林,明確産權關係,健全土地市場,《中國科協報》,1994年7月31日,第二版。

  71.董鎖成,自然資源代際轉移機制及其可持續性度量,《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中國地理核心期刊),1996年第3期(該文已選入北京市政府96年可持續發展培訓班教材,獨立完成)。

  72.董鎖成,土地産權界定與土地市場建設,《科技導報》,1994年第10期(獨立完成,在國家土地局、聯合國、世行聯辦的94年中國土地市場國際研討會上宣讀,獲全國第三屆“土地資源與資産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73.董鎖成、何希吾,九十年代我國反貧困戰略——人口、環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中國地理核心期刊),1994年第1期。

  74.董鎖成,我國資源管理的若干問題,《經濟研究參考》,92年7月,總64期。

  75.董鎖成,我國資源節約型農業發展之管見,《農業經濟問題》,1992年第8期(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

  76.董鎖成等,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與中國可持續發展,《文化反思與文化建設》,中國工商聯合出版社,1998年7月。

  77.董鎖成,中國21世紀資源節約型可持續發展模式,中國科協編,《中國科協第三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資源環境科學與可持續發展技術)》(中國科技出版社,1998年8月)摘發,《中國軟科學》雜誌1998年第12期。

  78.李猛、董鎖成,建立區域可持續發展信息系統的構想,《中國青年學者地學科學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地震出版社,1998年7月。

  79.董鎖成等,資源、環境與經濟作用機制和規律,《中國科協成立40周年大會論文集》,中國科技出版社,1998年8月,《資源科學》99年第4期轉發(中國地理核心期刊)。

  80.董鎖成等,土地資源管理與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國青年學者地學科學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7月。

  81.董鎖成,國情研究室的演變歷史與發展方向,載於《綜考會成立四十周年文集》,中國科技出版社,1996年9月。

  82.Dong Suocheng,Grain production and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Working Paper of Center for Asia Studies, Adelaide University, Australia,1996.

  83. 董鎖成,中國海洋資源環境問題與戰略對策,《科技導報》,1998年11期。

  84.董鎖成,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潛力與産業化對策,《首屆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態勢與對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資源科學》2001年2期。

  85.董鎖成,21世紀:綠色經濟興起,《科學時報》99年12月5日,第三版。

  86.Dong Suocheng,Local interests in energy exploitation, Internet of Leader's Home Pag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1998.

  87.董鎖成,垃圾資源化潛力與産業化對策,《中國科協報》,99年12月15日。

  88.董鎖成,社會公平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AMBIO—人類環境雜誌》,95年第1期(翻譯)。

  89.董鎖成等,中國島嶼資源類型與開發模式研究,《自然資源》,1995年第6期 (中國地理核心期刊)。

  90.李飛、董鎖成,我國農業資源的現狀與潛力及利用對策,《科技導報》,96年第5期。

  91.董鎖成,青甘區資源報告,載於房維中,孫鴻烈主編《中國自然資源叢書總論卷》,中國環境出版社,1995年(任區域篇主編,獨立完成第二十一章青甘區)。

  92、董鎖成、江毓秀,西北皮毛旱碼頭——張家川皮毛市場,《蘭州商學院學報》

  1988年,第三期。

  93、董鎖成,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潛力與産業化對策,《資源科學》2001年第

  2期。

  94、吳玉萍,董鎖成,綠色財政-西部資源環境可持續開發制度創新切入點,《中

  國生態農業學報》2001,3。

  95、吳玉萍,董鎖成,中國草業發展的制度創新切入點,《草業科學》,2001,3。

  96、吳玉萍,董鎖成,徐民英,綠色財政-政府矯正資源配置中市場失靈的首選

  政策,《生態經濟》,2001,增刊。

  97、吳玉萍,董鎖成,當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現狀與展望,《城市環境與城

  市生態》2001,1。

  98、賓融、董鎖成,“二十年我國地區間綜合實力的變化”,《經濟研究與參考》,1999年12月。

  99、董鎖成,乾旱啟示錄,《中國經營報》,2001年6月12日,第五版。

  100、方磊、董鎖成,縮小地區差距與區域可持續發展,載於劉江主編《中國21

  世紀初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

  101、薛東前,董鎖成,區域發展的實質初探,《地理學與國土研究》,2001年第

  三期。

  102、吳玉萍,董鎖成,《環境經濟學》與《生態經濟學》學科體系比較,《生態

  經濟》,2001,9。

  103、董鎖成,吳玉萍,中國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相互作用規律研究,《中國學

  術期刊文摘》,2001年第11期,p1470-1473,在2001年國際環境治理和污染削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Emerging Abatement Technologies, Beijing,China, October 9-12,2001/10/19)。

  104、董鎖成,中國西部經濟“低谷”地區“隆起”戰略--以陜甘寧接壤區為例,在

  中國科協第四屆青年學術年會宣讀(2001年10月20-22日),載於《中國科協第四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科技出版社,2001年。

  105、周長進,董鎖成,“三江”河源地區主要河流的水資源特徵。自然資源學報,

  2001,(6):P493-498.

  106、董鎖成,“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産業化管理問題與對策探討”,在城市固體廢

  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國際會議宣讀(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May,2001,Guangzhou, China),載入《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國際會議論文集》,P199-203。

  107、Dong Suocheng,Zhouchangjin,“An approach to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three rivers source areas in Qinhai Plateau of China”, 4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Industries Week/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cation of High-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iodiversity Conversation and Utilization, May 9-11, 2001.

  108、吳玉萍,董鎖成,北京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演替軌跡探討,《中國學術期

  刊文摘》,2001年第11期,p1473-1476,在2001年國際環境治理和污染削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Emerging Abatement Technologies, Beijing,China, October 9-12,2001/10/19)。

  109、吳玉萍,董鎖成,中國草地可持續開發的制度創新切入點,《資源科學》,

  2001,3

  110、董鎖成合作完成陳宜瑜主編的IGBP中國委員會國家報告第4號《中國西

  部與農業相關的水問題(中英文)》,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年,該報告由中科院陳宜瑜副院長在2001年7月在荷蘭召開的IGBP大會上代表中國政府宣讀,該報告還以“New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water cycle in atmosphere in China”的題目在《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1,No4上發表。

  111. Suocheng Dong, Developing Western China in 21sty Century—Reg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New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112.Dong Suocheng, Kurt W. Tong.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China:using commercial management to solve a growing problem.《Utilities Policy》,Vol. 10, No.1, 2002, (UK).

  113.董鎖成,周長進等.“三江源地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與對策”.《自然資源學報》,2002年第6期.

  114.吳玉萍,董鎖成. 綠色會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考核制度.《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2年第3期(第二作者).

  115.吳玉萍,董鎖成.北京市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水平計量模型研究.《地理研究》,2002年第2期(第二作者).

  116.吳玉萍,董鎖成.面向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經濟動向—綠色經濟.《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2年第2期(第二作者).

  117.周長進,董鎖成.黑河水資源特徵及水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學報》*2002年第6 期.

  118.周長進,董鎖成.柴達木盆地主要河流的水質研究及水環境保護.《資源科學》* 2002年第2期.

  119.董鎖成、王海英,“海洋資源開發前景與我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方略”,《中國高科技報告,2003年》,科學出版社,2003年。

  120.陶寶祥、董鎖成等,為何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科技日報》,2000年3月31日。

  121.蘭宜生、董鎖成,中國剩餘勞動力轉移與小城鎮建設,《山頭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122、董鎖成,廣西邊貿,載於《中國邊境地區投資貿易旅游指南》,中國審計出版社,1995年12月。

  123、董鎖成、武偉,把握新形勢,樹立新觀念,解決新問題—試論新時期規劃工作的幾個問題,《規劃師廣角》,1998年第2期。

  124、董鎖成等,建立上中下游利益補償機制,促進可持續發展,《科技日報》,2000年10月4日,第四版。

  125、董鎖成等著.《中國百年資源、環境與發展報告——1950—2050年資源、環境與經濟演變和對策》.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主編、第一作者).

  126、尤飛、董鎖成等,“黃土高原貧困地區生態經濟系統良性演化的條件與對策”,《資源科學》,2003年第6期。

  127、董鎖成、王海英,“中國西部生態經濟發展模式”,《中國軟科學》,2003年第10期。

  128、董鎖成等,“黃土高原生態脆弱貧困區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研究”,《地理研究》,2003年第5期。

  129、孫鴻烈、董鎖成,“西部大開發應注意的生態環境問題與對策”,《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3年第2期。

  四、獲獎情況

  1、主持完成的《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研究》,於2001年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

  2、作為主要參加者完成的國家“八五”攻關課題“長江産業帶建設綜合研究”獲1998年度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編號98J—2—008—6,本人排名第六)。

  3、主持的國家環保局“中國東部沿海地區21世紀資源與環境戰略”研究項目獲1997年度國家環保局科技進步三等獎獎一項(970506—1,本人排名第一)。

  4.獲1996年度香港王寬誠獎研金。

  5.參加完成中科院“八五”重點項目《中國沿海地區21世紀的持續發展》,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五、國際和海外學術交流與合作

  長期參與國際合作和交流,與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學術機構和大學有緊密的合作關係。主要合作和交流包括:

  1、2002年3月26日—4月6日,應邀作為執行副主席在美國丹佛爾市與美國中國發展基金會合作組織了大型國際會議“WTO後中國經濟與投資機遇”,有180名美國代表、十多位中國代表參加了會議,考察了美國西部城市洛杉磯、拉斯維加斯、舊金山、西雅圖的旅游、城建、農場、生物工程、釀酒、美聯儲分中心等。

  2、2002年4月—5月底在美國康涅狄格大學、波士頓國際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加拿大溫哥華British Columbia University 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進行合作、講學和學術交流。

  3、2001年應美國國務院邀請參加“美國國際訪問者計劃”在美國華盛頓、紐約市、奧伯尼、馬裏蘭、波士頓、新墨西哥、科羅拉多、加利福尼亞、西雅圖等九個州、市訪問,重點考察、交流了美國區域可持續發展、城市管理、資源與環境管理等領域的先進經驗和技術;

  4、1997年獲香港王寬誠獎研金資助,赴澳大利亞做高級訪問學者,從事國際合作研究;

  5、1997年組織中澳國際合作“GIS”在社會經濟中的應用研討會與培訓;

  6、1995年應邀帶領4名學者赴澳大利亞進行國際合作研究。

  7、2002年11月作為特邀專家,應邀參加日本環境廳和聯合國大學舉辦的“流域管理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並做大會發言。

  8、2003年3月底至4月初應聯合國漁業中心邀請,參加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國際研討會,並做大會發言。

  9、2003年10月至11月應台灣清華大學邀請,赴臺參加“海峽兩岸環境保護政策與區域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做大會主題發言。

  六、主要社會兼職

  1.聯合國工發組織中國綠色産業專家委員會委員

  2.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

  3.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兼中國區域生態經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4.中國西部發展與研究促進會經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5.中國資源學會理事

  6.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

  7.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理事

  8. 國際著名雜誌《Utility Policy》編委、《資源科學(學報)》編委。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路3號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郵政編碼:100101

  電話:010——64889430

  傳真:010——64854230

  email:dongsc3@163.com Dongsc3@hotmail.com

(編輯:郭翠瀟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