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民俗頻道 > 風俗細説 > 正文

“納吾熱孜”節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2日 10:22)

  哈薩克、烏孜別克族、維吾爾族和塔塔爾族,把農曆春分那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相當於春節。是哈薩克等民族信奉伊斯蘭教之前的節日。這一天晝夜相等,被看作為“交歲”的一天,因而稱作“努魯斯”或“納吾熱孜”,前者為維吾爾語,後者為哈薩克語,均有辭舊迎新之意。

  從這一天開始,就算已辭舊歲,迎來新春。過節時,各家各戶都用小米、麥子、大米、奶疙瘩和肉等混合做成“納吾熱孜飯”。還要食用馬肥腸、馬肉灌腸、馬脖肉等。人們全都成群結隊地從一個阿吾勒到另一個阿吾勒,走家串戶吃“納吾熱孜飯”,唱“納吾熱孜歌”,歌的曲調是固定的,歌詞可即興自編,內容多為祝願鄉親們在新的一年裏,老幼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吉祥話,如下面的歌詞:

  “春天來臨,人間有了繁榮;春雨飄灑,人間五穀豐登。窮漢也樂無窮。如今是母雞孵出小雞的日子,心頭的憂鬱也無影無蹤。大家歡聚,盡情盡興,把疲憊和憂傷,都遺忘乾淨。” 

  人們互相擁抱,祝賀新年,祝願在新的一年牲畜興旺,莊稼豐收。 去年冬天宰殺牲畜時留下的羊頭,這一天要獻給老人。孩子們歡天喜地,白天踢毽子、放風箏,晚上捉迷藏。

責編:郭翠瀟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