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講嘉賓:廣東省省長黃華華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各位收看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特別節目《中國經濟大講堂》。節目一開始,我想首先向大家介紹兩個數字,就是兩個兩萬億。2005年廣東省成為全國首個GDP超過兩萬億的省份,與此同時,全省的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也突破了兩萬億,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廣東省又站在了"十一五"規劃的新起點上,並且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寬裕型小康社會的這樣一個目標,那麼寬裕型小康社會的內涵究竟是什麼?廣東省又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我們今天的主講嘉賓將會為我們一一打開這些問號,現在我們掌聲有請本期《中國經濟大講堂》的主講嘉賓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先生。
黃華華:下面我就著重講兩大問題,一是“十五”時期的回顧,第二就是“十一五”的展望。"十五"的回顧,首先講講“十五”時期,我們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應該説“十五”時期,是我們廣東很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廣東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這五年來,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堅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地執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著力辦好“十件大事”,“十項工程”和“十項民心工程”,克服了這幾年來的非典型肺炎疫情的襲擊,還有嚴重的乾旱,還有就是百年一遇的洪水災害等等,這些嚴重的自然災害。經濟發展應該説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整個社會呈現出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安定,政治穩定,人民生活改善,發展勢頭良好的大好景象。
黃華華:具體來説,“十五”時期,我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個新臺階,六個新突破”的成就,“一個新臺階”就是我省經濟的總體實力已經邁上了一個歷史性的新臺階。2005年我省生産總值GDP突破了2萬億。達到了21701億,這是個什麼概念呢?這跟我們2000年比,當年國內生産總值是9600億,從算術的角度,實際上就是翻了一番,國內生産總值達到21701億元,那麼應該説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是全國第一個突破兩萬億的省份。我們廣東的GDP佔到全國GDP總量的11.9%。我們在基數比較大的情況下,“十五”期間經濟速度增長還是很快。我們“九五”期間,年平均GDP增長是10.3%,而“十五”期間,我們達到了13%,高出了2.7個百分點,這很不容易。
黃華華:一個是基數比較大,第二就是剛才我講的,“十五”期間我們碰到了很多困難,像SARS,還有百年一遇的洪水災害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有這麼高速發展是很不容易的,是相當難能可貴的,所以我們去年,應該説GDP是增長得很快。改革開放27年,我們國內生産總值突破一萬億是在2001年,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0600億,用了23年時間,第二個一萬億,我們僅僅用了四年,到2005年國內生産總值就突破了21701億,所以應該説我們廣東整個經濟發展上了一個歷史性的新臺階。
黃華華:與GDP增長同步,我們的財稅總收入情況也非常良好,去年來自廣東的財稅總收入突破了4000億元大關,達到了4430億元,我們一年,2005年一年就增加了890億元,比前年增加了890億元,應該説這個基數是很大的。從增長看,我們去年4430億元比上年增長25.2%。“九五”跟“十五”比較,2000年來自廣東的財稅總收入是2200億,而去年是4430億,也可以説是翻了一番,整個“十五”的年均增長是14.7%,GDP增長是13%,財政增長是14.7%,應該説基本上是同步增長的,而且財稅總收入略高於GDP的增長,所以這兩個突破也是很不容易的。
黃華華:早在2004年,廣東的GDP國內生産總值實際上已經超過了香港和新加坡,追趕亞洲四小龍是鄧小平同志對廣東提出的要求,現在有兩個我們已超過了,我們還要繼續努力。
黃華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省人民生活也不斷地改善。去年城鄉老百姓的儲蓄存款餘額已經突破了2萬億,達到20200億,這也不容易,説明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有了大的提高,生活不斷地改善,存款多了。剛才講了,廣東的GDP是佔了全國的九分之一,佔了11.9%,財稅總收入佔了全國的七分之一,老百姓的城鄉儲蓄存款餘額也佔了全國的七分之一,所以我們説“十五”期間廣東的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總體實力是歷史上一個新的突破,上了個新的臺階。
黃華華:通過“十五”時期的豐富實踐,我們廣東提高了駕馭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能力,昇華了一些思想認識,我們深深體會到要不斷地開創廣東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最重要的是要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結合廣東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具體來説,主要有六點體會,即“六個注重”:
一是注重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我們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不斷增強當好排頭兵的信心,樹立“追兵就是標兵,對手就是老師”的觀念,積極地搶抓世界新一輪産業轉移,我國加入世貿組織,CEPA全面實施等新機遇,不失時機地來加快發展。
二是注重增強發展後勁和提高發展質量。我們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不斷地加大改革攻堅的力度,大力地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積極地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進程,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統籌內外源型經濟發展,不斷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推進文化大省建設,積極實施科教興粵,人才強省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為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良好的環境。
三是注重分類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我們全面謀劃,統籌協調,分類指導,以工業化、農業産業化和城鎮化來解決“三農”問題,因時因地制宜,指導珠三角、東西兩翼和山區加快發展,力促省內不同區域的協調共進,同時我們還深化粵港澳大珠三角區域合作,全面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發展,形成了區域合作發展的新格局。
四是注重了重點突破,以點帶面推動全局。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集中精力抓好我們新一屆政府開始定下來的“十件大事”、“十項工程”,以加快以電子信息産業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産業,汽車、石化、裝備製造業等等産業建設為重點,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和佈局,加快高速公路、鐵路、內河航道和水利、環保設施等建設,提升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保障煤、油、電等能源供應,積極地解決制約我們發展的瓶頸問題。
五是注重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以實施“十項民心工程”為載體,認真解決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地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保障全省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六是注重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我們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努力解決社會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努力建設文明法治,諒解寬容社會,維護社會穩定。
黃華華:縱觀國內外的形勢,"十一五"時期,廣東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著比較嚴峻的挑戰,但是形勢總體上是有利於我省加快發展。
首先,從國際上看,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不斷加強,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過渡期即將結束,這既為廣東全面參與國際與區域經濟合作,進一步地拓展發展空間,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現實途徑,同時也使廣東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佔整體競爭優勢的壓力,面臨著日益複雜的能源、金融等經濟安全問題的挑戰。現在能源問題大家都看到,油價不斷地上漲,現在已到六十幾美元了,下來還可能會增加。
從國內來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西部大開發加快推進,中部地區加速崛起,東部沿海地區加快發展,可以説是“百舸爭流、萬馬奔騰”,區域發展的格局正在經歷一次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從廣東自身情況來看,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們廣東積累了相當的産業基礎、經濟實力和成功經驗,市場化程度比較高,已經具有了加快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內在要求,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廣東形勢大好,但問題也不少。
“十五”時期,我們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需要在“十一五”期間來加以解決。比如經濟結構還不是太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特別是能耗較高、污染較重、資源環境的壓力加大,我們廣東90%多的能源要靠從省外調進,本身沒有什麼能源,土地越來越緊張;還有東西兩翼和山區發展明顯地滯後,這是最大的問題,就是地區發展差距太大;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且要採取切實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十一五”時期,我們總體的發展目標是什麼?“十一五”時期,我們總體的目標就是把廣東建設成為經濟強省、文化大省、法治社會、和諧廣東,實現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具體目標:GDP全省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單位生産總值能耗降低13%,人均GDP(人均生産總值)2010年比2000年要翻一番;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增長方式進一步轉變,單位生産總值能耗消耗要降低13%;經濟結構要更趨合理,自主創新的能力要顯著提高,産業和城市競爭力要明顯增強,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要取得新突破;對外開放與區域合作要邁上新水平,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事業也要全面發展,精神文明與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增強;就業形勢保持穩定,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産狀況進一步好轉,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寬裕型小康水平。
黃華華:為了實現“十一五”時期的發展目標,我們覺得在發展思路上很重要一條,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六個關係”,要解決好“六大問題”:
第一個是要正確處理好引進技術和自主創新的關係,全面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我們廣東經濟發展最致命的弱點,就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儘管我們2005年總體的自主創新能力排在全國第三位,但是與排名第一位、第二位的北京、上海相比差距很大,他們科技實力很強,大學的重點實驗室比我們多得多。比我們多很多倍,還有我們整個知識創造的能力才排到第七位,與廣東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稱。儘管我們名牌産品比較多,但是我們名牌産品多,拳頭産品少,量不大就不是拳頭産品,名牌不見得是拳頭産品,量大才是拳頭産品,我們廣東的名牌産品,應該説我們獲得的中國名牌在全國是最多的,但是我們的名牌産品産值佔工業的比重只有15.6%,低於全國15.8%的平均水平,這很不應該。所以“十一五”期間,我們要把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
現在我們核心技術關鍵設備還沒有掌握很多,自主知識産權品牌少,是很吃虧的,很多利潤會被外國人賺走。我舉個例子來比較,比如VCD,我們出口一台VCD,價格大概是39美元,但其中的專利費就必須交19美元,是從外邊引進來的技術,引進零件14美元,剩下了6美元,39美元減掉那兩項,剩下6美元,這6美元還包括國內的零件配套,再就是加工費,所剩無幾。實際上19美元專利費給人家賺走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核心技術要掌握,自主品牌要多增加。廣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一定要抓好三大創新,一個是原始創新;還有一個是集成創新;第三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這三大創新對廣東來講,特別要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上做文章。自主創新不等於自我創新,一字之差。自我,就是什麼都靠自己,自主是在開放的前提下的自主創新,所以我們廣東要走好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條道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是第一個關係。
第二個關係是要處理好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關係,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我們廣東到目前為止,可以説經濟增長方式還是粗放型的。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有四大特徵,一是高投入、第二是高消耗、第三是高污染,還有第四個特點,低效益、低産出,“三高一低”,廣東到目前可以説基本上沒有擺脫這種粗放型增長方式。比如説投入,我們每增加一個億的GDP(國內生産總值),80年代大概要1.6億元的投入,90年代要2.6億元的投入,2000年到2003年,大概是3.3億(元)的投入,這是真正的高投入。高消耗就是能源消耗大,土地消耗大,還有高污染,所以我們這种經濟增長方式,是一個最要害的問題,如果不轉變,今後我們將難以為繼。要實現到2010年人均GDP翻一番,2020年人均GDP翻兩番,那我們的資源根本跟不上,根本不可能滿足。到2010年按照人均GDP翻一番,我們還必須要6000平方公里土地,按照原來的方式,實在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地抓住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這一要害,處理好速度、結構、質量、效益這個關係,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抓住産業結構調整的關鍵,要擴大內需,還要建設節約型的社會,建設綠色廣東。
黃華華:第三個關係,就是要處理好外源型經濟與內源型經濟的關係,促進外源型經濟由大到既大又強,內源型經濟由小到大的轉變。我們知道,廣東外源型經濟比重很大,外貿進出口當中,70%多都是加工貿易,一般貿易才20%多,所以我們今後要改變這種結構,一個就是做大做強外向型經濟,我們現在只能説是外向型經濟的大省,但不是外向型經濟強省,要繼續發揮我們外向型的優勢,要抓住世界産業轉移有利的時機,繼續把外源型經濟做大、做強,同時把我們比較弱的內源型經濟做大,內源型經濟一個是國有企業,一個是民營經濟,還要多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品牌。
我們在外貿進出口方面,還要改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不斷地增強國際競爭力。處理好這個關係,同時還要優化投資結構和佈局,實行促進消費的政策和措施,更多地依靠消費需求拉動經濟的持續增長。增強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不斷地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
第四個關係就是處理好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關係,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不同區域共同發展,是我們廣東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們在“十一五”期間,地區發展差距問題還要繼續解決,不能使它擴大,要縮小。到去年,我們珠三角地區的人均GDP是山區人均GDP的五倍,是東西兩翼的四倍。城鄉收入方面,2000年,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是農村人均收入的2.5倍,2005年達到了3.01倍,是擴大了,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差距擴大的問題。
珠三角不是要等,而要率先發展,能多快還要發展多快,同時還要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因為珠江三角洲不走在前面,稅收就少,對山區、東西兩翼轉移支付也就少,所以珠三角不能等。關鍵是我們山區和東西兩翼要加快發展,跨越式發展,人家走一步,你要走兩步,人家走兩步,你要走三步,努力做大經濟總量。我們正在推動珠三角與山區、東西兩翼共建産業轉移園區,實現互聯互動,共同發展。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大粵港澳合作和“9+2”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力度,促進區域合作發展。
第五個關係是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推進和諧廣東建設,我們要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和保護環境,合理開發利用資源,這是建設和諧廣東的必然要求。
第六個關係,就是要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努力為科學發展提供體制支持和環境保障。在改革方面,“十一五”期間,我們還要著重抓好幾個方面,一個是政府管理創新,特別是怎樣更好地抓好社會管理,從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到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都要抓好,還要抓好國有企業的改革,抓好金融的改革,抓好市場體系的建設等等。
黃華華:從工作的著力點上來説,我們還要抓六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個就是著力增強整體經濟實力。這是第一個重點。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戰略機遇期,努力推動國民經濟再上新臺階,繼續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同時還要鞏固農業農村經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強重點産業的建設,進一步做大做強支柱産業,促進工業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鞏固提高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斷地壯大第三産業,建設綜合運輸、能源保障、現代重化、平安保障等十大工程,積極採取有效的措施促進投資、消費和出口的穩定增長。
第二個重點是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立和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和以公共平臺建設為主要形式的創新支撐服務體系,大力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抓好重點領域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我省成為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基地和成果轉化基地。繼續推動工業産業高級化和適度重型化,重點建設汽車、石化、鋼鐵、裝備製造等産業基地和重要的産業項目,發展和提高高新技術産業,用高新技術來改造傳統産業。
第三個重點是著力深化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深化行政管理體制、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改革,積極地推動地方金融企業的改革,健全現代市場體系。進一步採取措施促進民營經濟的大發展,推進國有經濟佈局調整和結構戰略性的調整;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優化利用外資和出口商品、出口市場、貿易方式結構,努力承接國際産業的轉移,推動內外源型經濟的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力度,著重完善交通運輸、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立健全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
第四個重點是著力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規劃建設和管理,以農業産業化為基礎,縣域工業化為龍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提高城鎮化的水平,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整優化區域産業結構,鼓勵山區和東西兩翼結合自身的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加快珠三角産業向山區和東西兩翼轉移,形成珠三角、東西兩翼和廣大山區各具特色、功能互補、各展優勢的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格局。進一步地落實CEPA,加強粵港澳的大型基礎設施、口岸和服務業合作,提升大珠三角的國際競爭力。深入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創新合作機制,完善並大力實施合作規劃,推動區域內投資貿易、高速公路、鐵路幹線、電力輸送、能源建設等合作。
第五個重點是著力推進文化大省的建設。改革文化體制,推動文化與經濟的進一步融合,完善促進文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建設重點文化項目,完善公共文化的服務體系,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壯大文化産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進教育現代化,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眾化,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實施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六大人才的培養工程,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創新力強的人才隊伍。
第六個重點就是著力建設和諧廣東。關心和改善人民生活,不斷地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統籌城鄉就業,健全和完善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力度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産生活問題,完善醫療衛生體系,繁榮體育事業,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加強社會管理和利益協調,認真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營造法治、誠信、公平、文明的市場環境。實施“綠色廣東”戰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和合理高效利用,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暢通民主渠道,促進民主管理,構建文明法治社會。
我今天主要講兩個問題,到這裡就講完了。謝謝。
主持人:好,非常感謝黃省長的精彩演講,我想通過黃省長的介紹,我們大家都能夠感受到廣東人常説的,“敢為人先,務實進取,開放兼容,敬業奉獻”的廣東人精神。在此,我們也衷心地祝願廣東省在未來走向全面富裕的道路上,能夠繼續一帆風順,早日實現寬裕型小康的目標。感謝大家收看本期的《中國經濟大講堂》,也再次感謝黃省長的精彩演講,謝謝。
--完--
主編:趙悅
編導:謝昆
責編: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