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面對新聞界(十四):蘇州的新農村之路如何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7日 20:49 來源:CCTV.com

  蘇州的新農村之路如何走?

  主持人:聚焦兩會熱點,關注百姓生活,這裡是經濟頻道《中國財經報道》特別節目——《面對新聞界》,一提起蘇州大家自然會聯想到蘇州的園林風光,也會聯想到近幾年來蘇州高速發展的外向型經濟,那麼蘇州在工業獲得高速發展的時候,它的農村、農民的生活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我們今天邀請來一位嘉賓,來到我們面對新聞界的現場,他將會回答大家的這些疑問,他是誰呢?首先一起來認識一下他。

  蘇州市市委書記王榮,1958年生,江蘇濱海人,博士生導師,曾任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江蘇省教育廳廳長、無錫市委書記。他是高考制度恢復後第一批大學生,曾在農村插過隊,又是農經博士專業畢業的他,對農村有著深切的感受,無論在任何崗位,他始終眷戀著農村這片熱土。他孜孜以求的一個目標就是讓農民們提前過上小康生活。

  主持人:我們下面用熱烈的掌聲歡迎王書記來到我們的節目現場。王書記您好,請坐。非常感謝您抽出一點時間來參與我們節目的錄製,在蘇州地區,我們知道它的土地資源、水資源等等這些也是農業所需要的重要資源,但在蘇州地區這地方,這些資源就比較地稀缺,並不是很豐富,工業高速成長了會不會對我們的農村、農業産生很大的擠壓呢?

  王 榮:這個主要看我們在發展的路徑上面如何來選擇,如果説我們選擇得好,這兩者之間應該講是相互促進,如果説我們選擇得不好,正像您所説的可能工業化的進程、城市化的進程,包括國際化的進程,有可能會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或者説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佔用,導致農村萎縮的發展,而在蘇州這樣一些地區正好相反,工業化的推進、城市化的發展,國際化的行進都給我們整個農村的現代化帶來了很多的契機。

  主持人:我想今天來到節目現場有很多的新聞媒體朋友,大家在這方面也有很多的問題要向您提出來,好嗎?我們把這個機會轉給他們好不好?哪位媒體朋友有問題要提出來?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這位記者好不好。

  記 者:王書記您好,您的研究一直沒有離開過農業,那麼我想請問您,您對於加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新農村是怎麼理解的?

  王 榮:我是做了多年的農村發展的研究,但我覺得這一次中央將新農村的建設提到這樣一個重要議事日程,應該講還是就我們當前這樣一個大的發展背景而言的,就我們蘇州地區而言,應該講現在正處在一個工業化轉型、城市化加速,國際化提升的這樣一個發展階段,所以對新農村建設的理解,我們覺得就是到了一個叫“三化與三農相互推進”的這樣一個發展階段。

  王 榮:具體地講,我們提出叫用工業化來改造、提升農業的産業化。用城市化來進一步推動農村社會形態的發展,用國際化來進一步提升現代農村的一些發展的理念,所以説在整個新農村建設過程當中,我們認為它是一個整個“三化和三農”一個共存期,而不再是一個單一的三化時期,或者是農村處在一個被動的發展時期,通過這樣一個時期的建設,將使得我們城鄉一體的現代化能夠在今後若干年時間內,通過努力得以實現。


  主持人:好下面還有哪個記者有問題要提出來?

  記 者:王書記您好,我是中華工商時報的記者,您知道現在社會上對於被徵地農民的經濟補償問題和失地農民的就業及社會保障問題非常關注,我了解到咱們蘇州正在推行一種機制叫做土地股份合作制,想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謝謝。

  王 榮:我覺得在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當中,很難以避免的要改變現成土地的利用方式,甚至讓農業的土地永久地離開農業的領域,我想這個趨勢任何國家、任何地區都難以避免。那麼具體地講,我們主要是堅持兩個原則:一句話叫失地不失財,第二句話叫失地不失業,那麼具體地來講,就是當農民土地的利用方式轉變以後,農民可以在其它的領域繼續找到就業的崗位。農民不應因為土地的利用方式的改變,他們的經濟利益得到損害,而且只會增加。

  王 榮:所以我們制定了兩個政策:一個就是土地換保障的政策,第二是土地股份化的政策。那麼當農民失去土地以後,或者説農民現成土地的利用方式改變以後,我們是通過各級政府以及這個土地利用方式改變以後,所增加的收益來給農民的保障體系進一步地完善、提高水準,使得農民永久地得到經濟和生存上面的一些保障。

  王 榮:第二方面主要就是在土地換保障的前提下,我們有一部分的土地它不是完全離開農民,那麼我們是採取土地股份化的形式來參與工業化的建設、參與城市化的建設,這樣農民不單沒有失去土地,而且成了城市化和工業化當中的股東,農民的收益在股份的分配當中得以保證,所以説我們在這些方面有益地探索,應該講為整個城市化工業化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也更重要的為農民的長期利益,農村健康持續發展也同樣奠定了基礎。

  主持人:這確實是開了一個新思路,開了一個新風氣,讓土地、農民和未來的其它的土地利用方式,不管是工業也好、商業也好,能夠大家捆在一起,搭在一條船上,利益共享。

  王 榮:是這樣。

  主持人:還有哪個記者有問題要向王書記提出來?

  記 者:您好王忘記,我是金融時報的記者,中央1號文件特別提出要推進農村現代化的建設,我們在蘇州農村採訪的時候了解到,那裏出現了許多熟悉農村市場,能為農村組織貨源的一些農村經紀人,他們的出現會對增加農民的收入起多大作用?謝謝。

  王 榮:早先農民自發地出現了一些經紀人,那麼他們相對市場,或者説農村的能人,他們更容易了解市場一點,來帶動當地農民的發展,那麼在這個基礎上,實際上我們政府現在更主動地介入,像在蘇州現在各地已經成立了農民經紀人的協會。

  王 榮:也就是説把這些熟悉市場,又能夠熟悉生産的這一部分農民,把他組織起來,來提升他們、提高他們、幫助他們,使這一部分經紀人更能夠將更多的農民帶進市場,這幾年我們也通過教育的發展,尤其是職業教育的發展,在培養新一代的所謂經紀人,或者所謂新一代的農民,他們不僅僅懂得一些傳統的市場,對一些現代的市場,國際的市場能夠更多地了解、把握。

  王 榮:第三個途徑我們現在一個很好的做法,就是我們在引進一些民營企業來進入農村,成為高水平、能夠高投入的,能夠進行現代生産組織運作的這樣一些經紀人,所以説整個農村經紀人的發展,確實為整個農村的市場化做了一個很大的推進,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這樣一個發展階段,我們的農村産業已經基本上和市場更緊密地接軌。所以經紀人在這個過程當中發揮的作用應該講是越來越強的。

  主持人:王書記,現在在蘇州地區這個經紀人隊伍有多大的規模?

  王 榮:現在20%以上的農民都已經參加了各種類型的流通生産性的組織,這樣一個規模,應該講已經在很大層面上帶動整個農村的市場化。我想如果説一定要強調一個規模的話,肯定要佔到整個農村的40%到50%,讓他們和市場的接軌,靠經紀人來發揮作用。

  主持人:我們看看還有哪個記者有問題要提出來。

  記 者:您好王書記,我是中國産經新聞的記者,我這裡有一組數據,佔全國人口60%的農村居民,現在享用的醫療衛生資源只有20%左右, 蘇州是如何建立這個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體制的,目前的情況怎麼樣?

  王 榮:現在在蘇州地區,我們95%的農民已經參加了農村的合作醫療。也就是説我們現在合作醫療的覆蓋面已經在農村達到了95%。雖然他們的水準和城市職工的水準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從覆蓋面上來講應該講已經夠大的了,在短短的幾年之內達到這樣一個成效,這個錢哪來這是很關鍵的,我們是通過四級的政府,或者是組織的層面來完成,一個蘇州市,第二我們各個縣級市,第三就是我們的鎮,第四就是我們的村,我們這四級都要每年拿出一筆錢來幫農民在醫療保障上面來擴面,來提高水平,另外農民也要參與一部分,所以每個農民每年也要交一部分,所以我們現在的統籌的醫療保險,每年農民人均已經達到了125塊,這個水準應該講,從目前我們這個發展階段應該講還是夠高的了,所以説應該説我們這樣一個合作醫療保險體系基本上解決了農民小病不便看,大病看不起的問題。

  主持人:好,我們來看看還有哪個記者有問題要提出來?財經時報的記者。

  記 者:王書記您好,我是財經時報的記者,我剛剛看您提出來一個要用城市化來促進農村建設,像蘇州這樣美麗的園林城市,它的村鎮規劃可能更需要智慧,在保持傳統特色和適應現代化生活之間做一個平衡,蘇州在這方面是怎樣做的?謝謝。

  王 榮:新農村的建設,確實我們也是像中央一樣十分強調不要搞運動,更不要搞拆房、建房這樣一種形式主義的東西,勞民傷財,這樣新農村不但搞不好,而且可能還帶來很多負面的作用,但是新農村的建設確實要有一個新的形象和新的拉動,所以這裡我們也就是考慮到如何通過城市化讓農村的發展形態有一個新的變化,但這種新的變化不是簡單的城市化。

  王 榮:不是都建成城市,而我們正好反過來提出來這樣一個口號,要通過我們新農村的建設使得城市更像城市,農村更像農村,那麼這句話怎麼解釋呢?這句話解釋就是在空間形態上要農村更像農村、城市更像城市,但是在社會形態上,又要把城市的現代文明引到農村,就是從以人為本這個現代化理念上,城鄉應該有很多質的一致性,但是在空間形態上,在外觀形態上,它可能又保留農村是農村,城市是城市。所以我們説要把蘇州建設成為既保持傳統的魚米之鄉特色,優美的江南風光,同時又是一個現代文明進步的一個社會,要讓這兩者在蘇州新農村建設當中很好地結合好,這就是我們理解的城市化來改造提升整個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的指導思想。

  主持人:我們看看還有哪位記者有問題要提出來?

  記 者:我們國家的國情就是大部分農村都比較落後,好多西部或者中部的這些省區,他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呢,資金方面肯定和發達地區不可同日而語,我想請王書記對這些地區,他們應該怎樣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回答這個問題,謝謝您。

  王 榮:我覺得在新農村建設過程當中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將來的工作指導思想,就是農村的發展也應該規劃先行,農村住的什麼房子並不重要,但是農村它將來應該有個長遠的發展目標,然後按照這個目標一步步地按照這個目標去邁進,我覺得這一點對全國來講都是應該要引以借鑒的,我們堅決要防止過去講的叫一代人造幾次房,現在我們要把它變成一次造房幾代人住,比如這就是一個規劃的問題。

  王 榮:再一個,我覺得新農村建設全國都應該確立一個理念,就是三農我們要少索取、多給予,甚至不索取,應該講這幾年中央力度很大,比如説農業稅的部分減免,到整個減免,各個地方都在推行,也就是在我們工業化城市化已經快速發展的這樣一個階段,我們再也不能靠農業的積累、靠三農的積累來維持工業化、城市化,應該讓農村有個更內在的發展動力,更有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以多給予少索取這一點我覺得在全國也要進一步地來鼓勵這樣一些政策的措施。

  王 榮:第三點,我覺得應該講圍繞農民增收,農民現代生産組織的培育,這些方面我覺得應該全國形成更好的一些政策導向和一些經驗的總結,因為現在已經進入市場農業時代了,但是我們的農民又要長期封閉在農村,他們對外界不了解。所以他們那裏生産的方式,尤其生産流通的組織方式很落後,那我們現在應該是幫助他們去改造他們,我想這一點跟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也是有聯絡,但聯絡不很大。

  主持人:我們知道蘇州不僅僅是在工業上發展得很快,它在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的解決上也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我想各位記者可能還有跟多的問題要向王書記提出來,但是我們的時間有限,我們今天的提問就到這裡先結束了,讓我們再次用掌聲感謝王書記來這裡接受我們的訪問,謝謝。

  ——完——

責編:依寧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