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持人:聚焦兩會熱點,關注百姓生活,這裡是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兩會特別節目《面對新聞界》。這一段時間我們總結和搜尋了一下在兩會上最受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發現那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那麼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字究竟體現在什麼地方,新農村應當怎麼樣來建設,那些離開了土地的農民又應該怎樣融合到城市中,這些都是我們大家非常關心的一些熱門話題,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一位權威人物來到我們的演播室現場,和我們大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他是誰呢?首先一起來認識一下他。
李成玉,身材魁梧,思維敏捷,諸多數字隨手拈來。輕易地從一個數字過渡到另一個數字,從這個觀點迅速轉移到另一個觀點。
1946年生於寧夏的李成玉至今普通話中還帶有寧夏口音,但是很多人都樂意傾聽,因為他的每一句話都實實在在地表達出他對河南這片土地的厚愛,對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的人們的親情和關愛。2003年1月,他開始擔任河南省省長,這使他成為河南最有力的發言者之一。
主持人:他就是河南省省長李成玉先生,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李省長來到我們演播室。李省長您好,我們知道河南是全國的人口大省,也是農業大省,那麼在今年的兩會上河南省代表團的代表們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
李成玉:今年的兩會應該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話題還是一個最熱門的話題,我注意到總理在做十一五規劃説明的時候,有六個方面的重點,第一個重點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那麼這無疑對我們河南這樣的農業大省,人口大省應該説是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我們感到在這一輪的經濟發展中,城鄉差別已經是我們諸多矛盾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那麼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很可能在我們國家會縮小城鄉差距。
記 者:李省長好,我是《人民日報》記者,您剛才談到關於農民增收的問題,我聽到一個數字去年河南是率先免除農業稅的,全年整個省的農民增收情況也非常好,大概是有30億的總額。我想在如何讓這些種糧的農民能夠繼續掙到更多的錢,這方面您有什麼樣的一些考慮?謝謝。
李成玉:關鍵還是要調整農業內部的結構,單純靠種糧食,單純靠賣原糧,農民肯定是不會增收的,現在我們的調整結構,就糧食而言,也要生産優質糧食,像河南的優質小麥,一斤小麥比普通小麥就要多賣一毛錢,我們優質小麥的種植面積已經到了4千萬畝,在我們糧食的總産量中已經替代了我們國家進口小麥的品種。
李成玉:當然還要搞糧棉油和畜産品的加工,我們通過加工衍生了産業鏈條,增加了就業崗位,增加了産糧區的財政收入,所以就現代農業講,就是要走“産加銷一體化”的路子,像我們河南去年糧食的加工能力已經到了3200萬噸,肉類的加工能力有390萬噸,通過加工帶動了包裝業、運輸業,又帶動了零售業,提供了眾多的崗位。
李成玉:中央國務院的文件也提出要發展現代農業,我們地方政府理解現代農業,就是要有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能夠提供更多的附加值,能夠給地方提供更多的財政收入,所以這個路子在河南我們感到已經嘗到甜頭了。
記 者:李省長你好,我是經濟日報的記者。我們知道河南省還是人口大省,我想請問李省長,咱們河南在發展勞務經濟方面有哪些好的經驗?謝謝。
李成玉:去年按照我們的統計,農民通過勞務贏得的收入是730億元,佔我們農民收入的40%。現在可以看出勞務收入,勞務經濟在農村經濟裏面又佔了相當的份額。
主持人:幾乎佔到半壁江山了?
李成玉:是的。近些年我們也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對農民工進行培訓,這種培訓就按照用工地的,用工企業的要求有針對性的,有些地方就搞定單式的培訓,通過培訓以後農民進入這個新的就業崗位就比較熟練一些了。
李成玉:我們現在政府給每一個農民工培訓補助400到600元錢,當然我們這種培訓還是短期的,一些適應式的培訓。但是也有做得比較好的,比如説我們信陽的新縣,它就成立了勞務培訓中心,它主要是對著國外的勞務進行培訓的,它的輸出主要是對著新加坡、日本、韓國,半年的培訓時間裏面要學語言,要學一些將來要從事的工種的技能,這種培訓政府花的代價要更高一些,但是農民工的收入也非常可觀,他們到國外去務工三年回來凈賺人民幣都在十萬元以上,對一個家庭講那就是非常豐厚了,可以改善他家庭的生産、生活條件。所以我們現在的農民工由過去的那一種自髮式的外出務工到有組織型的轉變,過去由分散的盲目性的外出務工到現在一種基地式的轉變,過去是主要靠著你體能型的務工,現在向一些技能型在轉變,這也是農民工在進入,融入我們城市經濟時候的一種變化。
記 者:李省長你好,我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我採訪過一個河南固始的農民,他在北京已經十年了,他是靠收廢品起家的,他現在覺得家鄉的發展也不錯,他想回家鄉投資,您覺得這種現象在河南情況多不多?然後再想問一下,現在河南籍老闆或者打工者對家鄉的反哺作用,對經濟的發展有多大的促進作用?謝謝。
李成玉:剛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提這個問題,可能也是農民工走了20、30年的這麼一個發展的歷史階段,到了一定的時候,你就地的消化、吸納的能力也在增強,我們最近就有這麼一些比較好的現象,像信陽這個地方外出務工、打工的人就比較集中一些。現在回去的農民工經過在外面十年、幾年的拼搏,也有一些資金的積累,自己回去也辦起了一些大大小小的企業,像在信陽,現在辦企業的一共有4000多家,有一些人辦的企業還有一定的規模,能夠吸納幾百個勞動力,已發展成在一個地方比較知名的企業。
李成玉:這實際上就是已經開始在反哺家鄉,在支持家鄉的發展,農民工一旦到了家鄉回來投資,一個他在外面闖蕩、實踐的比較多,他對項目的取捨也有很認真的思考,哪一些項目該幹,哪一些項目我不敢幹,而且他在用工上應該説他是走過了這麼一個歷史階段,他會善待農民工的,農民工有什麼辛苦,農民工我應該怎麼去對待他。那麼這種農民工發展到一定程度,用他們的積累來反哺當地經濟的發展,這又是一個社會現象。
主持人:我想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許多的話題可能需要我們來討論,各位記者也可能有很多問題想向李省長繼續來提問,但是我們節目時間畢竟有限,所以我們今天的提問也到這裡暫告結束了,讓我們再次用掌聲感謝李省長來到我們演播室接受我們的訪問,謝謝。觀眾朋友,歡迎您在明天同一時間繼續收看我們的《面對新聞界》,再見。
——完——
責編:史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