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今天開幕的全國科技大會是我國召開的第三次全國性科技大會。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每一次科技大會的召開對推進我國科技發展和科技戰略的實施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現在我們再一起來看看三次科技盛會,給國家科技事業發展帶來的變化。
今天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是第三屆,從1978年至今的28年裏,全國科技大會總共開了三次,雖然只有三次,但卻對中國的科技事業的發展卻起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和影響。新中國成立後,科學技術得到了恢復發展,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體現了科技領域的百花齊放。但由於十年浩劫,知識分子被下放農村改造,我國科技領域基本處於停頓狀態。
粉碎“四人幫”之後,1978年3月18日第一次全國科學大會隆重開幕,5586名代表齊聚人民大會堂,他們中很多人剛從“牛棚”中走出來。在大會上,鄧小平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産力”這一著名論斷。
“四人幫”肆意摧殘科學事業,迫害知識分子的那種情況,一去不復返了。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在他的書中回憶到,我平時是很少流淚的,但這一回,我流淚了。
1979-1980年間,科學院共取得科研成果3300多項,198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通過。1986年3月,“863”計劃啟動,開始攻關突破關鍵技術。1995年,“八五”計劃即將順利完成,黨中央開始著手考慮“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問題, 1995年5月26日,第二屆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江澤民提出了“科教興國”的戰略。
江澤民説:“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全面地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偉大事業。”
1995年5月頒布了《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1996年3月“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確定:“科教興國”成為基本國策。1996年,國家科委制定“超級863計劃”。
兩次科技大會給我國的科技、經濟都帶來了高速發展,但我國科技總體水平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黨中央深刻意識到本世紀頭20年,將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而當今世界,科技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正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為此,2005年,十一五規劃把自主創新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在這個大背景下,召開了承前啟後的第三次全國科技大會,主題就是“自主創新”。
責編: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