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長 解振華 |
觀點: 中國將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完善環境法制等十方面措施,努力建立健全環保的長效機制。
——建設以節水、節能、節地、節約礦産資源和保護環境為主要內容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將環保指標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內容,同時探索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另外,公開環境信息,推動公眾參與,對影響公眾環境權益的政策和立法建議、規劃及建設項目,要普遍建立聽證會、公示制度。
——統籌規劃人口資源環境的發展,實現全國一盤棋戰略規劃,打破行政區劃分割,根據各地人口規模、資源狀況、環境容量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確定區域的發展方向、重點與方式,優化區域生産力佈局。
——大力發展循經濟,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節約意識和環境意識,宣傳循環經濟理念,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強化環境管理,嚴格執行重大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一是建立嚴格産業淘汰制度,將保護環境作為重要依據來制定産業政策。二是對排污企業實行排污許可制度,今年在淮河和太湖流域施行。
——健全環境監管體制,建立健全國家檢查、地區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執法監管體制。
——完善環境法制,進一步加強環境立法,加快配套環境法律的制定進程,加重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以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
——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堅持污染者負擔,治理者收益的原則,鼓勵污染治理産業化,促進專業化集中治污,培育市場化運作機制。
——健全環境經濟政策,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解決下游對下游、開發區域對保護區域、收益地區對受損地區、受益人群對受損人群以及自然保護區內外的利益補償問題,以有效防止生態破壞。
——加大環境科技投入和能力建設,努力建設數字環保,建立健全國家環境監測網絡,重點流域、城市實行環境自動檢測,重點污染源在線檢測,完善環境和安全信息應急監控和預警體系。在這方面,中國還準備在近兩年發射三顆環境衛星。
——加強國際環境合作,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承擔中國保護全球環境的責任,完善有關産品和生産工藝的環境標準,嚴格環境準入,建立環境風險評估機制,既要積極開展對外經濟和環境合作,又要嚴格防範污染物傳入、有害外來物種入侵及遺傳物種資源流失。
責編: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