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華:中國新興品牌崛起的契機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8日 11:51)
波導是一個新興的品牌,所以我今天要談一談中國新興品牌成長的契機和危機。
契機一:中國改革開放以後20多年,改革開放為中國品牌的誕生和成長開闢了新的時代。我們沒有仔細統計,但據我估計改革開放以後,新誕生的這些品牌,是中國過去幾十年來的上百倍,所以説沒有改革開放,中國的新興品牌就不可能有這麼多,而且也不可能發展這麼好,所以改革開放是中國品牌誕生最大的契機。
契機二:不斷增長的消費者需求,是中國品牌誕生和成長的巨大推動力。改革開放以後,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隨着消費者各種需求的産生,中國新型品牌不斷産生,從八十年代初老百姓買彩電,誕生出長虹、康佳這樣一批彩電品牌,後來冰箱洗衣機需求又誕生海爾這樣品牌,後來到計算機進入老百姓家的時候,計算機消費增長,就誕生了聯想這樣一些品牌,再到後來通信發展,就誕生像我們波導這些品牌,後來汽車又進入了普通的百姓消費,誕生新的汽車品牌,包括一些互聯網,一些新興品牌,都是在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過程當中,形成一波又一波消費需求過程當中,一批一批品牌誕生。所以説這個是我們新興品牌誕生的最大的動力。
契機三:中國的媒體,特別是中央電視臺為中國品牌的成長作出了關鍵的重大的貢獻。可能中國的任何一個品牌的誕生和成長,都離不開央視的支持和幫助,不可想象哪個品牌是沒有通過中央電視臺而成功的,沒有這樣的品牌。所以媒體為中國的新興品牌的誕生搭建了很好舞臺,使得中國品牌有成長和宣傳這樣表現的舞臺。
危機,我就講一個,新興品牌發展的危機,這個可能在有些行業不是很嚴重,但是在我們這個行業危機是很嚴重的。中國改革開放時間不長,市場競爭環境還不規範,使得我們這些品牌的成長土壤還不是很好,是什麼呢?我要講的主要是我們這個行業大家可能經常聽到的,水貨和貼牌。這在我們行業是非常嚴重的。這都是有一些三無公司,三不公司。三無公司就是無固定地點、無技術、無正式員工這樣一些公司,三不公司就是不交稅、不宣傳,不售後服務,這樣的公司大量存在,這在我們手機行業非常嚴重的。手機産品比較小,價值很高,小小的煙盒大的手機要賣七八千,5、6千塊錢,比彩電還貴,這樣的話,手機的水貨走私非常方便,特別手機裏面的集成電路,集成電路從關外進來比走私一輛汽車容易的多,走私一輛汽車的價值做手機不知道要做幾十萬台,所以水貨走私手機很方便。現在有很多這樣的公司,在台灣或者在韓國甚至國內一些設計公司就買一個設計方案,從國外走私關鍵元器進來,利用深圳等有些地方很強的電子通信的配套能力立即裝成整機,貼上牌子就可以賣給一些大的銷售店。這樣的話,它過關的時候,雖然手機關稅是零,但是17%的海關帶貨增值稅沒有交,銷售是不開發票,賣了以後不做售後服務,所以它這個逃稅不做售後服務也不做宣傳,這一塊比我們的成本最起碼低20%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這些正規的企業做品牌宣傳的企業,要搞研發的企業,做後售後服務的企業,我們就受到價格戰的衝擊,使得我們整個行業收益下降,使得我們正規企業經營更加困難。如果這種局面不扭轉的話,我們最後可能會出現産量,數量上佔全國70%,甚至80%這樣的量,但是利潤可能為零這樣的局面。這樣的局面在我們這樣的行業,不要説走出國門,成為國際品牌,就是在國內我們正規企業的國産品牌都活不下來。因為現在老百姓很容易把品牌分為國內和國外品牌,那麼那些小企業它賣的産品,質量問題售後服務不管,老百姓買了他不會説這個是國外品牌不好,他一定統統歸入國産品牌質量不行,售後服務不好,那麼這樣對這些正規企業的建立是有巨大傷害的。
所以我在此呼籲國家有關部門,一定要像99年支持移動通信發展那樣,再一次支持移動通信發展,要對這些所謂的水貨、貼牌貨進行堅決打擊,只有這樣我們行業才有可能成長自己的品牌,才有可能走向國際。謝謝大家。
責編:依寧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