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篇
|
|
|
嘉賓李建偉 |
【輝之鶯】李老師好!"十一"特別節目如何精彩,能不能先睹為快?
【嘉賓:李建偉】如何精彩不敢説,但是我們會在有限的時間盡我們的可能,讓大家能夠在140分鐘的時間裏面看下去,因為《鑒寶》就是一個小時的節目,節目內容大約在55分鐘左右,要搞140分鐘的超長《鑒寶》,説實話,對觀眾的注意力還是有所擔心,因為它相當於差不多兩期半《鑒寶》節目的長度,但是還是想進行一些嘗試,這個嘗試就是我剛才所説的,這次不過分追求價格的競猜,而是轉換一種理念,我們轉過來去比寶物,論價值,為每一件寶物提供一個價值的基本參照體系,這樣就可以使觀眾在價格競猜的過程當中,依據這個體系使價格更準確或更接近。
可以透露一點,比如説兩件古典傢具,它們的年代不一樣,它們的材質也不一樣,可能作用也不盡相同,那麼通過評判最後觀眾朋友可以發現像傢具類的收藏品,它的價值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它的材質,比如一件黃花梨傢具和一件杉木傢具,它們的工藝都很不錯,專家在這上面評定的價值可能相差不大,但是它們差就差在了材質上,比如説黃花梨,專家可以給它打八分,滿分是十分,那麼杉木專家可能就打三分,這也在我們節目中會反映出來。至於內容,這裡比較精彩的內容,我認為像明代女畫家的作品,這種作品存世量不是很大,而且還是冊頁,像這種稀少的,裝裱形式又是很適合現代人收藏口味的作品,是很受收藏者歡迎的,我們會看到這樣的作品。
另外,我們也還會發現像工筆畫大師于非廠先生的作品,雖然于非廠的作品和明代女畫家的作品時間相差了幾百年,但是專家對於先生這件作品的評價並不低。在瓷器上面我們還會看到目前市場上比較走俏的崇禎瓷器,這種瓷器市場認知度現在看來是比較高的,藝術性也不低,這可能是跟人們對這個時期瓷器重新的認識和發現有很大的關係。節目中還有一些名人,比如青年書畫家史國良先生也會帶來他的老師黃胄送給他的一件心愛的藏品;像演員雪村也要為觀眾朋友帶來一件寶物,而且這件寶物還特別得到了史樹青先生的親自鑒定。
節目中我們還會穿插一些精彩的片段,它的內容主要是選擇一些價格懸殊的藏品,同時加上專家對這些藏品有關收藏知識的一些點評,比如説一位持寶人,他的祖上留下的一個很多幅壽字連屏,但是在傳承的過程中,因為失火品像被破壞了,近幾年它又重新修復這個裝裱。持寶人認為這個東西很值錢,至少應該60萬,結果專家最後告訴他最多值3萬,這個價格是非常懸殊的,專家最後告訴他如果説像這樣的藏品不進行修復,保持它的原貌,可能價值會更高,實際上這裡面就帶有一些收藏方面的知識。總之,我覺得這個節目應該説是看的下去的,而且在看的過程當中您會不知不覺的在猜價格的同時也在判斷這件藏品在您的心目中處在什麼樣的位置,提出您自己的收藏指數。
【薄荷糖~不喝湯】我非常非常喜歡看《鑒寶》這個欄目,十一期間會為大家奉獻哪些內容的節目?有沒有什麼特別製作?張製片人,介紹一下吧。
【嘉賓:李建偉】10月5日我們為觀眾提供一場長度140分鐘的“國慶鑒寶”節目,這個節目是經濟頻道國慶期間推出的共度好時光的其中一部分,在這140分鐘的節目中,我們把《鑒寶》的內容按照藏品的品類進行了分類,分為繪畫、瓷器、雜項四個專場。內容可以説是我們以前播放過,從這個意義上説,不是太新。但是我們為了能夠讓大家重新再看,我們對節目內容進行了新的設計。以前我們《鑒寶》節目主要體現價格的競猜上,這次重新編排,也叫做《鑒寶》精編版,我們把內容放在了收藏理念的品牌上,就是用收藏理念去重新組織的內容,每一件寶物鑒定我們在保留價格競猜的同時,重點突出了收藏價值的體現,每一件寶物的後面都會公佈一個專家對這件寶物收藏價值的評判數據,這個是在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是國慶節目中的一個新的亮點,也是我們首次把以往專家對藏品價值評估的背景內容通過量化的形式提供給觀眾朋友和收藏愛好者,從這個意義上説,這又是國慶節目的新的地方之一。
第二就是我們這次一共選擇了12件不同品類的藏品,這些藏品都是從近來一段時間方方面面反映都比較好的藏品中篩選出來的,而且經過了一部分專家的集體評議,最後確定下來,可以説這些藏品的價值不一定都很高,但都是經過專家精心挑選的,這是第二個新意所在;第三就是説,以往的《鑒寶》每期是五件藏品,分別是五個不同的品類,而這次我們精編版節目進行了歸類劃分,我們一共選了三件繪畫作品,三件陶瓷作品和六件雜項類的藏品,這六件如果細分也可以分成四五個小的品類,這樣的組合主要是我們通過繪畫和瓷器,讓大家對相同品類或者相似品類的藏品在價值上有一個可比的過程,比如説我們選擇的三件繪畫作品,有一件是明代的,有一件是清代的,還有一件應該算是近現代的,它們的價值各有所長,但是我們通過最後專家給出的收藏指數,可以看出這三件作品,它們在相同的評判項目上差距是什麼,以及總評後它們各自所得到的綜合評價值,這個綜合評價值可以反映出三件藏品在我們的這些鑒定專家心目中所處的地位。實際上我們用這種方式為大家提供了一種專家的收藏眼光,我想對於收藏是有幫助的。
【書畫過眼】十一期間能否將《藝術品投資》、《鑒寶》節目每天滾動播出,如上午、下午、晚上各播一次。
【嘉賓:李建偉】您的建議很好,既反映了廣大觀眾的需要,也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目標,但是節目編排是有組織有計劃的。國慶期間,每天都會有《藝術品投資》節目的播出,10月4號21:55播出一期《鑒寶》,10月5日13:55—16:15播出“共度好時光”之《鑒寶》精編。
【LAOSHU49】《鑒寶》的總導演李建偉先生:您好!我是《鑒寶大家談》的“客座斑竹”,目前論壇的功能,發揮的還不夠,比如信息交換很慢,網頁的查找功能極不方便,希望《鑒寶》節目除了搞好銀屏《鑒寶》外還要重視網絡論壇,這裡是眾多去不了,鑒寶大廳的觀眾,與央視聯絡的紐帶。這裡需要有幾位權威的專家每週定期為大家〈鑒寶〉,這樣才能兩條腿走路,吸引更多的關注,引導觀眾們收藏。建議:節目〈鑒寶〉節日裏開放論壇請專家蒞臨指導,(每次可以兩三個小時)雖然看圖片有些藏品不能斷定,但是大多數是可以判斷的。建議可以通過屏幕向全國觀眾發出消息,這樣可以加速我們節目的親和力,提高知名度。
【嘉賓:李建偉】您發的一些帖子,我都認真看了,而且還做了筆記,我覺得您確確實實是在關心我們,而且也想了很多,我希望有時間(當然是國慶以後),我們能夠找個機會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最近我們在設想利用網絡與網友進行溝通,想法很多,也在清理思路,但是我們還是要積極付出行動,至少我們會在10月中旬組織部分專家,可以説也是像國慶節目一樣經過精心挑選的專家,與網友再進行一次交流;另外,我們現在正在和央視國際網站商討計劃,力爭國慶以後儘快實現屏幕上的《鑒寶》與網絡上的“鑒寶”互動起來,網絡“鑒寶”作為屏幕上《鑒寶》的延伸,對《鑒寶》節目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屆時參加現場鑒寶的專家也要到場,節目中容納不下的一些鑒定技巧方面的內容可以在網上進行交流,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把網上的來自於民間的寶物通過我們的專家發現出來,通過一種可行的渠道進入到《鑒寶》的演播室,而且我們還可以事先把一些藏品有選擇的發佈出去,讓觀眾進行評價評定,這樣會形成幾種不同形式的互動交流。這是我們近期在想,也是準備做的。
【薄荷糖~不喝湯】《鑒寶》如何參加呀?我想參加,不知怎麼報名?
【嘉賓:李建偉】以往參加《鑒寶》節目主要是通過郵寄藏品照片報名的方式,我們要先請專家對照片進行篩選,把可能或者説確確實實有價值的藏品挑選出來,然後我們再通知收藏者參加實物鑒定的具體時間,如果實物鑒定符合我們節目的要求,我們就會為您安排錄製的時間和場次。現在,我們錄製大約是40天一個週期,每次要錄製30件藏品,而我們現在每天收到的信件大約就要在一兩百封,遠遠超過了我們一次錄製的節目量,所以有的時候報名以後就會等上一段時間。最近,我們也在進行嘗試,為廣大觀眾提供義務鑒定的同時進行藏品的篩選,這樣在選擇的過程上和時間上就簡化和縮短了很多,10月底,我們就有這樣一次活動。
【輝之鶯】李導,能不能在<鑒寶>節目上為論壇作點宣傳?
【嘉賓:李建偉】140分鐘節目,目前已經進入了後期合成階段,也就是説近幾天就已經可以完成製作,等候審查了,這個想法我們可以通過逐漸的探討摸索找到更好的形式,只要是對觀眾有好處,對節目有好處,對欄目的發展有好處,我們都會積極地去合作,共同把節目辦成一個品牌性的節目。
【yococo】《鑒寶》能否以央視的名義組織一些可信的專家,進行現場鑒定、在線評估之類的活動?
【嘉賓:李建偉】今年7月初,我們就組織了一場《鑒寶》專家與觀眾見面交流活動,到場有1200多人,一共請了24位比較有資力、有眼力、人品好的專家,通過交流雙方都比較滿意,以後包括10月底我們要搞的現場鑒定活動,都是《鑒寶》專家與觀眾面對面交流。
【yococo】那我們從哪可以得到消息呢?怎麼參加呢?7月的鑒定為什麼網上沒有發公告?
【嘉賓:李建偉】7月份我們的鑒定活動可以説是一種封閉型的,也就是説我們邀請的人都是給我們寄來信件和照片的觀眾,我們從這些觀眾中按照書畫、瓷器、玉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器等藏品照片中挑選的觀眾,當時由於怕人來的少,所以我們通知了一千人,結果實際到場的有1200多人,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其中也包括北京地區一些知道消息後趕來的。其實,我們這樣做就是一種參加鑒寶的形式,也就是説,首先您要把您的藏品照片寄到我們的欄目來,然後我們分類篩選,我想以後這個速度會大大加快,因為我們要準備把現場的鑒定與寶物的篩選結合在一起,這樣就會給觀眾朋友們提供很多的機會,但是這個機會首先來自於我們從照片裏篩選。我想將來網上也是一個渠道,但是也需要提供照片,因為這樣可以避免一些比如往返的路程耽誤的時間,支出的費用,而且我覺得網上報名可能比郵寄信件更有效,因為到時候我們會請一些專家來和大家交流的同時,也可以把照片進行篩選了,當然只要您有好的藏品,我們歡迎您參加我們的節目,來信可以直接寄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