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軼事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0日 16:53
陳嘉祥 張天授
張恨水是20世紀30年代頗負盛名的通俗小説家。他是安徽潛山人,早年學農,曾經就讀於蒙藏墾殖學校,從青年時代就酷愛文學,輟學後曾從事話劇活動。1919年他去北平求職,先後擔任過《益世報》、《世界晚報》編輯。“五四”運動後新文學蓬勃發展起來,張恨水開 始從事文學創作。他的早期作品有《紫玉成煙》、《南國相思譜》等,代表作有《啼笑因緣》、《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八十一夢》、《魍魎世界》、《牛馬走》、《傲霜花》等。因為他的許多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都屬言情小説,故曾被目為“鴛鴦蝴蝶派”作家。
1924年,他的章回小説《春明外史》在《世界晚報》上開始連載,揭示社會生活的黑暗和矛盾,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許多報紙紛紛約稿。《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長篇,情節曲折動人,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反響。 “恨水”之由來
張恨水本名心遠,“恨水”之名是他發表作品所用的筆名。不少人對其何以署名“恨水”不解,因而産生種種猜測。
抗日戰爭時期,張恨水來到重慶,寓居南溫泉,當時陪都一些愛好文學青年,欽慕張恨水之名,常到南溫泉他的住處拜訪,請教於他。張恨水都熱情接待。有人曾問他何以用“恨水”這個筆名,張恨水回答説,“恨水”兩字是取自南唐後主李煜的詞《烏夜啼》中的“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句中之意,為的是時刻勉勵、提醒自己要珍惜時間,不要讓大好時光像流水一樣任其白白消逝而無所作為。 《啼笑因緣》牽紅線
關於“恨水”之名,當時確實流傳着一些傳言,有的説張恨水暗戀某某名女士,因為始終得不到美人的青睞,失戀失意之餘,忿而假借《紅樓夢》賈寶玉的話:女人是水做的,引申而成“恨水”。其實這完全是子虛烏有的臆造,而張恨水的愛情和婚姻不但十分美滿,而且頗有傳奇、浪漫色彩。
張恨水的妻子名叫周南,比張恨水小近20歲。她原是北平春明女子中學的學生。周南讀了張恨水的長篇小説《啼笑因緣》後,她覺得自己的身世和書中的沈鳳喜十分相似,很受感動。所以對《啼笑因緣》一書愛不釋卷,成天捧着《啼笑因緣》,弄得她與書中人物感情交融,悲慼歡喜,如醉如癡,不能自己。由於讀《啼笑因緣》,使周南對作者産生了愛慕之情。後來經朋友介紹撮合,雙方情投意合,於1929年結秦晉之好。當時張恨水35歲,周南才16歲。兩人婚後情深意篤,十分恩愛,周南還成為張恨水寫作、生活的得力助手。 “待漏齋”裏創新作
“七 七”事變後平津告急,張恨水不願做亡國奴,離開北平,輾轉來到重慶。經張友鸞介紹,應陳銘德之請,在《新民報》任主筆,從事副刊編輯工作。他和張友鸞、張慧劍、趙超構,被人呼為“三張一趙”,成為《新民報》的臺柱。
1939年,日機對重慶狂轟濫炸,主城區大量房屋被炸毀,許多人為避日機空襲,紛紛遷居市郊。張恨水也為此而搬到市郊南溫泉。當時貨幣貶值,物價飛漲,張恨水根本沒有能力自己建房,便租了農民的三間茅屋居住。伴隨他的是他年輕、美貌的妻子周南,真個是“恩愛夫妻苦也甜”。這三間茅屋,墻壁是竹片編的篾笆折,糊上一層黃泥巴,四週用幾根木頭作房柱,屋頂蓋的是稻草,下起雨來,滿屋皆漏,所以每當烏雲密布,山雨欲來,兩人就得趕緊用盆罐碗杯等一切可以盛水的東西放在漏處,書桌用油布蓋起來。張恨水給這租住的茅屋起了個名字:“待漏齋”。他在重慶的大半作品,如《八十一夢》、《魍魎世界》、《牛馬走》等,都是在這“待漏齋”完成的。他的年輕妻子周南,伴隨他在這“待漏齋”中度過了八年歲月。 “張冠尹戴”遭賊偷
張恨水的名氣很大,可是當時他在重慶的生活卻十分清貧。除了住在逢雨必漏的“茅草棚棚笆笆門”的“待漏齋”外,相伴只有“相濡以沫”的年輕妻子周南。家徒四壁,別無長物。
他喜歡穿長衫,也沒錢買高檔的西裝革履,外出時套上馬褂,既可遮醜,又能禦寒。但他也只有一單一夾兩件馬褂,替換着穿。他和潘梓年被稱為新聞記者中的二“馬褂先生”。
在他們租的這棟破茅屋“待漏齋”的另一半,還住着另外一戶人家。這家人姓尹,男主人是一位內遷的大學窮教授。兩家相處倒也十分融洽,尹教授的小兒子叫尹兆琦,還常常跑到張恨水家裏玩。
在舊中國,知識分子大半都是很窮的。也許是張恨水名氣頗大的緣故,小偷以為這位名動華夏的大作家一定很有錢,有一天夜裏竟然來“光顧”張恨水。不想黑燈瞎火,小偷卻摸錯了地方,“張冠尹戴”,竟然鑽到尹教授家裏。誰知尹教授也是窮教授,除書以外別無長物。小偷在房裏翻了許久,卻找不到一點值錢的東西,一邊找一邊咕噥:“今晚黑硬是倒楣,名氣恁個大的張恨水,啷個恁個‘幹’嘛!”實在沒有東西可偷,只好把尹教授的“拜客衫兒”給偷走了。張恨水卻因此倖免於難,未遭劫洗。 《八十一夢》成殘夢
張恨水懷着滿腔愛國熱情來到陪都重慶,亟想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中去。可是到了重慶以後,看到的卻是官僚政客們貪污腐化,紙醉金迷;廣大民眾卻貧困飢餓,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前方戰士浴血苦戰;後方官僚卻花天酒地,大吃大喝。當時重慶米價暴漲,老百姓為購平價米,半夜三更就起來排長隊。國民黨當局分配給公教人員一部分平價米,張恨水常常從七星崗《新民報》社扛着半袋糙米回到南溫泉家中,過着僅可維持溫飽的最低生活。國民黨官僚利用手中職權囤積居奇,倒買倒賣,大發“國難財”,激起張恨水的憤慨;人民大眾的貧困生活,使張恨水十分同情,他的作品轉而為反映下層社會的生活問題,《牛馬走》、《傲霜花》就是這樣寫出來的。在報上開始連載,就成為廣大民眾喜愛的作品,竟相閱讀。因其作品貼近民眾生活,當時凡是連載張恨水作品的報紙銷量就會上升。
1939年12月,張恨水的新作《八十一夢》在重慶《新民報》連載,受到讀者的歡迎。他假托“説夢”,用嬉笑怒罵的筆調,揭發那些腐朽醜惡、喪盡天良的官僚資産階級,給予無情的抨擊、鞭撻,痛快淋漓。民眾看了心頭解氣稱快,國民黨當局對之則咬牙切齒,所以在結集出版單行本時,受到圖書審查委員會的刁難,被砍去大半。為此,張恨水寫了一篇“楔子”説:《八十一夢》書稿完成以後,妻子沒有收藏好,孩子在書稿上灑了些菜湯,結果許多“夢”都被貪吃可惡的耗子咬壞了,致使“八十一夢”竟成了“殘夢”了。讀者自然明白所指,對國民黨當局限制言論出版自由感到憤慨。 謙拒生日慶祝茶會
1944年5月16日,是張恨水50壽辰,又是他從事新聞工作和小説創作30周年的紀念日。全國文協、新文學會、新民報館等團體原打算聯合發起紀念茶會以示慶祝。張恨水卻謙虛地加以拒絕。
在他生日這天,重慶《新華日報》還發表短評説:“由於恨水先生的正義感與豐富的熱情,他的作品無不以同情弱小、批抗強暴為主要‘題目’。也正於此,他的作品得到最廣大讀者的歡迎。”對張恨水的作品作了肯定。作家老舍也代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寫了祝賀文章,並集張恨水作品篇名題詩,發表在《萬象周刊》上:
“上下古今牛馬走,文章啼笑結因緣。
世家金粉春明史,熱血之花三十年。”
許多朋友和不相識的人,其中大半是他熱心的讀者,聞訊自發前往新民報館,要求參加慶祝會。他們送來壽禮、聚餐金。張恨水卻避壽於南溫泉家中,堅不受賀,並要把賀禮、賀金一一退回。事後,他在《新民報》上刊登了一篇《總答謝》聲明:“我的朋友不是忙人,就是窮人。對忙朋友,不應該分散他的時間;對窮朋友,不應當分散他的法幣。於是我變為懇切的婉謝。”
張恨水先生這種謙拒生日慶祝的行為令人欽佩,所以老舍先生稱讚説:“恨水先生不以有名的作家自居,他不要裝飾自己的金字招牌。”
稿件來源:《文史月刊》2002年第3期
張恨水簡介
(1895~1967)現代作家。原名張心遠,筆名愁花恨水生、恨水。祖籍安徽潛山,生於江西廣信。從小喜讀中外文學作品。少年時代主要在江西讀私塾。16歲回潛山自學。後考入蒙藏墾殖學校,因學校解散而返鄉。1918年任蕪湖《皖江日報》編輯,開始寫作生涯。1919年發表第一篇小説《南國相思譜》。同年赴北京,任《益報》校對、上海《申報》駐京辦事處編輯、北京世界通訊社編輯。1924年主編《世界晚報》副刊《夜光》,此後創作了大量社會言情小説。1935年舉家遷至上海,編輯《立報》副刊《花果山》。次年往南京與張友鸞創辦《南京人報》,編輯副刊《南華經》。抗日戰爭爆發後到重慶,任《新民報》主筆,並主編副刊,被推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寫了許多小説和詩文。1946年任北平《新民報》總經理,編輯副刊《北海》。1948年辭去《新民報》職務,結束了40年的新聞生涯。1949年初發表他的回憶自己生活和創作的《寫作生涯口億》。此後任文化部顧問、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所寫長篇小説《秋江》、《孔雀東南飛》、《鳳求凰》等發表於香港、上海等地的報刊上。
張恨水的小説取材廣闊,新聞性強,追求情節的曲折起伏,故事的生動有味,注重語言的平易曉暢,注意讀者的審美心理和欣賞習慣,運用章回體這一藝術形式錶現現代生活,茅盾説:“在近三十年來,運用‘章回體’而能善為揚棄,使‘章回體’延續了新生命的,應當首推張恨水先生。”(《關於〈呂梁英雄傳〉》,《中華論叢》第2卷第1期,1946年9月1日)張恨水一生寫了約3000萬字的作品,中長篇小説達100餘部。他是由深受鴛鴦蝴蝶派影響的舊派小説向現代小説過渡的代表性作家。20~30年代初所寫的言情小説《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緣》,通過戀愛悲劇反映軍閥統治下的黑暗現實。後者更是風靡一時,它將言情內容與傳奇成分讀為一體,在傳統章回體式中融入西洋小説技法,吸引了各個層次的廣大讀者。“九 一八”事變後所寫的以抗戰為題材的“國難小説”,如收在《彎弓集》內的短篇小説,意在“鼓勵民氣”(《彎弓集 序》)。中篇小説《巷戰之夜》,則直接描寫天津愛國軍民反抗侵略、浴血奮戰,藝術視野趨於開闊,格調趨於豪放。寫於抗戰時期和抗戰勝利後的長篇小説《八十一夢》和《五子登科》是揭露國民黨腐敗統治的社會諷刺小説,巧於構思,富於想象,諷喻辛辣,現實主義成分明顯增強。此外,長篇小説《落霞孤鶩》、《銀漢雙星》、《滿江紅》、《夜深沉》、《蜀道難》、《水滸新傳》、《大江東去》、《石頭城外》、《熱血之花》、《紙醉金迷》、《魍魎世界》等都是有影響的作品。還著有古典文學論集《水滸人物論讚》、散文集《山窗小品》,以及大量雜文和詩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