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教育頻道 > 第20個教師節賀詞徵集專版 > 文字專欄 > 正文

至誠至真的愛(散文)(李雪萍)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1日 14:48

  有一種愛,它不圖索取,不求回報,源源不斷,義無反顧,全然發自內心,我姑且稱它作至誠至真的愛。那麼,誰擁有這麼崇高的愛呢?

  她叫蔡秀細,出生於馬來西亞,並就讀于斯,可在她的脈管裏流淌著世代華人的濃濃熱血。她時刻銘記著在這塊土地上謀生的華人備受著的艱辛與淩辱,在她的內心裏熱切地呼喚著“祖國”的名字。做小學教員時,她因繡國旗,在校園的旗桿上升起國旗,並將孩子們識字課本上的青天白日旗改成五星紅旗,給弟子們滿懷深情地講解旗的含義而被捕入獄。

  出獄後,她設法擺脫了當地局長的監視和家人的阻撓,于1953年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國懷抱。從此,她的一腔熱血就化作了為祖國努力造就棟樑之材的強大動力,任你千般考驗,萬般磨難,她都一如既往地兢兢業業工作。她有海外關係和一個有“歷史問題”的丈夫,不僅自己在政治上長期經受各種運動的考驗,苦苦地追求黨二十餘年,才成了一名黨員,就連自己的子女也在入團入黨就業等方面受到了重重阻力,但她毫無怨言。五十七中的師生們每天面對著的永遠是一個樂觀向上的、幹勁十足的蔡老師。她不怕普教工作的瑣細平凡報酬低,因為這就是她的選擇。不是嗎?她曾放棄了做異國富商闊太太的優裕,而心甘情願地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並且選擇了自己心愛的事業——教育。她把對黨對祖國的深愛化作了愛教育愛每一位學生,這是她三十年如一日始終不渝的最高追求。

  一個春寒料峭的週一,蔡老師的班裏從農村新轉來一名衣衫素舊怯生生的小女生,由於當地教學質量差,功課拉了許多,外語就要加個“更”字了。頭堂課下來,蔡老師已觀察到小女生課聽得很吃力,甚至連最起碼的課堂用語都聽不懂。老師把情緒十分低落的女孩叫到了辦公室,與其制定了一份詳細的補課計劃,並送給她本、筆和紙張,還鼓勵她只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就一定會有好成績的。從那後,無論是寂靜的清晨,喧鬧的午休,還是疲憊的下班後,都能見到那對兒極投入的幫學身影。蔡老師除了備好每天兩個班的教案外,還專門為她一個人準備了特補教案與練習。一句句地講,一題題地練,春去秋來,一紙重點校的錄取通知,送到了小女生的手中,且外語成績高出了班平均。蔡老師卓有成效的業餘補課始終分文未取,僅僅收下了那深深的一鞠躬。

  據現中醫醫院一位她的高足回憶,那年初三畢業復習的緊要關頭,他患了急性肝炎,病休了兩個多月,返校後,蔡老師馬上找到了正在極度焦慮中的他,一番熱誠的激勵,一套裝訂完整的自他休學期間同學們練過的各類卷子,一個謹嚴的補習計劃,一系列省時高效的切磋,甚至蔡老師想出了從家裏帶來多本折好頁的詞典,解答昨日的難題,以節省翻閱時間的點子,這些細緻週到的做法,撫慰了一顆好勝而受到了重創的心,保證了他中考獲勝。這事雖已過去了多年,但每當回憶起蔡老師雪中送炭補課的情景,他的心中總充溢著一種熱乎乎的感覺。

  蔡老師的女兒清楚地記得,有一年,爸爸正在農村下放勞動,一家的生活重擔都要一肩挑的媽媽工作又特別忙,冬天來得還格外早,氣溫驟降,弟弟因為沒有取暖的棉褲,再加上屋裏沒有爐火,凍得大哭起來。無奈的姐姐,用弟弟的兩條舊單褲,中間夾上一層棉花,稚嫩的大針腳連成了一條簡易的棉褲,至今,小弟的雙腿還落下了難以治愈的病痛。媽媽一提起此事,內心總有一種無法抑止的痛楚。

  有個學生就要支邊的頭天晚上,媽媽拖著疲憊的雙腿走進家門,她雙手提著大卷兒的棉花與布料,飯沒吃,話沒説,就走進了裏屋。第二天一大早,厚厚的新棉被、褥拿在了手中。她告訴家人説,支邊的女生家裏生活太困難了,孩子就要到天寒地凍的地方去了,可什麼也沒準備。“這下學生不會受凍了”,她看了看手中的大包裹。這一瞥很溫暖很慈祥。當她把這溫暖送給支邊的學生時,大概這溫暖會一直傳達到其內心,並且會到永遠吧。

  多少年了,常常浮現在蔡老師家人眼前的,是她徹夜通明檯燈下備課、批改作業忙碌著的身影;是時代需求的五十歲才開始的俄語改英語的業餘學習和那四年中換了六副花鏡苦讀的百餘冊書以及取得了優異成績時的欣慰;是那件拆了洗,洗了拆,褪了色的小藍花棉襖;是多少次面對海外親友出國勸説,她那堅定的直言相拒。

  多少年了,留在同仁們心中的蔡大姐的形象永遠是一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但卻總把溫暖、榮譽、方便留給他人;工作熱情特別高可又挺講究方法的人。

  多少年了,留在學生們記憶深處的是,一個風雪交加異常寒冷的清晨,路上的積雪結成了冰,鏡面似的路上摔倒了一位位小心翼翼的行人,可家住體院北、離校二十多裏的蔡老師,居然能于早七點三十分之前迎候在教室門口,一句句噓寒問暖的話驅走了大家身上的寒意。一打聽,老師是從五點鐘即開始長途跋涉的。

  一九八八年的年末,積勞成疾的蔡老師因肝癌晚期就要走到生命盡頭了,臨終前,她囑託丈夫把自己積攢的一萬元錢捐給學校,作為教師獎勵基金用。那是家裏僅有的錢數,是她每日早晨啃幹饅頭就白水,從牙縫裏擠出來的,是她長期勤儉持家一分一分地積蓄起來的。聽到這個消息,孩子們才真正明白了媽媽對自己對家人在物質上嚴格要求而近於苛刻的原因;校領導及師生們對艱苦樸素、為國分憂,不求索取,一心奉獻的蔡老師高尚的思想情操發自內心的敬佩。

  這就是一位平凡而又充滿了高尚“愛”的人,留給我們這些曾有幸和她工作和生活在一起者的片段記憶。願這記憶也留給我的讀者一些。

(編輯:英子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