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普通高校招生考試

<特別關注>新生入學------生活自理能力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30日 13:15

  嘉賓:賈曉明 北京理工大學 教授

  鄭 寧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副教授

  主持人勝春:親愛的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各位繼續收看《當代教育》的系列節目《高考大諮詢》,我是勝春。新生馬上就要入學了,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之後會碰到很多生活上的問題。生活上的不適應和不習慣。那麼面對這樣的情況,新生應該怎樣去做呢?在今天我們的節目當中,我們就特別請來了兩位嘉賓,來跟大家談一談這方面的情況。

  兩位嘉賓歡迎你們來到我們的演播室。説到這個新生入學之後確實會碰到很多生活上的問題。兩位能不能給我們列舉一下,大體會遇到什麼樣的新問題呢?

  鄭寧:有的同學可能從小到大,就沒有過過集體生活。那麼一面對這樣的宿舍,有的是四個人,有的是六個人,有的同學就感覺到很不習慣。另外很多學生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就是比較弱,尤其現在我們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

  賈曉明:你知道有的人請保姆嗎?每星期來給他洗衣服,不會自己洗。

  主持人勝春:確實我們在一些報紙上也看到過這樣的情況。

  賈曉明:其實學校有洗衣房的,他可以拿到洗衣房,但即使這樣,他要每星期有一個人來幫他洗。

  主持人勝春:當然這也是一種,生活上不適應的一種表現。

  賈曉明:我覺得第一個就是生活整個環境的不適應。比如説,來到北京-----這個大都市,這個環境,有同學告訴我,他自己不敢出門。他怕出租車不知道會把他拉到什麼地方,這種不安全感一定有。有一個家長,他坐飛機送女兒來。為什麼呢?就想給女兒佔一個好床位。

  鄭 寧:尤其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對孩子過度地撫育,什麼東西都包辦,甚至於這孩子跟什麼人接觸,別人應該怎麼對待他,他都要去過多地干涉。這樣反倒使孩子自我生活的能力、交往的能力都沒有了。

  賈曉明:他只會唸書了。

  鄭 寧:再有我覺得還是人際的適應。就是你完全遇到新的同學、新的老師。那以前的朋友、同學父母都在外地了。所以你怎麼辦呢?但很多人沒有這種能力。另外,加上宿舍可能有城市來的、有鄉村來的、有本地的、有外地的,大家的文化不一樣,性格不一樣,生活習慣還不一樣。實際上宿舍相當一個家庭。大家都這麼你碰我、我碰你地生活在一起。有的時候很難免會出現一些互相地不適應。那麼怎麼來解決這些矛盾?解決這些問題?有些學生他不太會。比如有的學生常常是忍,壓抑自己。壓抑到不能壓抑的時候,就突然爆發,然後就發生爭執。尤其我們現在有些獨生子女,他往往不善於跟別人去交流,去探討一個互相協作,互相理解。

  主持人勝春:咱們應該換一個角度去考慮。作為一個新生來講,集體生活給我們創造了一個集體生活的環境。因為將來我們大學畢業之後,畢竟要走入社會的,跟更多人去打交道。那麼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可能我們要把它利用起來,作為一個學習的機會。

  賈曉明:對一個事件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問題,這個我覺得把它當作一個適應。我覺得在宿舍真的要學習的事情是怎麼交流。各種人的性格,習慣不同,怎麼去協調,甚至妥協。

  主持人勝春:可能我們剛才説到這種心理的變化。也都是由於自己生活能力不是很強,或者遇到一個突然的情況,一時適應不了。但是有一點,大家要用積極的心態面對。面對的同時,要嚴格自律。因為畢竟是一個集體的環境,集體環境每一個個體來共同創造,來完成。這點其實非常重要。

  鄭寧:因為在集體生活當中,要考慮到自己,但更重要的也得考慮到別人。所以説在集體生活當中,經歷一段時間以後,大家就意識到這一點了,自己的行為實際上關係到別人的利益。他如果有這個意識,可能就比較容易理解別人,也比較能夠相處。

  主持人勝春:比如説我們剛才説到的,我們眾多碰到的這些生活上的不適應、生活上的變化。有沒有可能導致一些學生的心理上的問題呢?

  鄭寧:新生普遍的一個現象,就是比較有孤獨感。因為在高中時期,大家都奔著學習。所以更多的忙於高考。到大學以後,尤其是隻身在外的外地的學生。他往往缺乏跟別人的交流和溝通。我曾經碰到一個學生,他告訴我他很孤獨、很苦悶。我問他,你有沒有什麼朋友?他説沒有。我説你高中有朋友嗎?他説高中有好朋友,但是大學沒有。後來我問他,你大學裏邊班裏邊有多少同學?他説有40多個人。 一個專業經常在一起上課有80多個人。我説這80人裏邊,有沒有你認為可以成為朋友的。他説老師我認真地去看了每一個人,我覺得沒有一個可以。我説為什麼?他説他們都特別俗。我説那你自己呢?他説我其實也挺俗的。這就反應了大學生在這個狀態。在新生入學以後,自己的心態上有一些問題,就是過於求完美。

  主持人勝春:缺少包容性。

  鄭寧:對,缺少寬容性。

  賈曉明:我覺得上大學可能不適應,還是有一個挫敗感。然後緊接著導致自卑感。因為生活的事情是全方位的。曾經有個同學跟我講,他在宿舍裏只要有北京同學説話他不講話的。

  主持人勝春:因為他的口音有方言。

  賈曉明:我們知道北京人的特點,能説、能侃。天下事無所不知。所以他説根本不敢張口。他説就像傻子一樣。好像全世界的事他都不知道。

  鄭寧:外地同學,特別是農村同學,就是進入到大學以後,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宿舍同學在交談的時候,他們插不上嘴。所以引起他們感覺到自己特別自卑、很孤獨、很苦悶。

  主持人勝春:我覺得同樣在大學校園裏生活和學習,為什麼我會跟你們差那麼多呢?

  賈曉明:對,我做過一些調查的。這個學生有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都有。他們對自己怎麼看?有自卑感的覺得自己不行的學生佔有一半以上。他不知道怎麼去打車,不知道怎麼買東西。曾經有個女生告訴我,她要買蛋糕,什麼三塊多錢一斤,她給她媽打一個電話。三塊多錢貴不貴呀?她媽説不貴,可以買,她才去買。然後説她吃什麼東西,這個可以不可以,可以她才去。所以你看她這種生活自理能力差。我們從外批判她,對她一個評價。説她能力差。但是你可以想,她自己也有一個評價的。她會看到很多同學,那麼應付現實生活的時候,她就覺得自己不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感覺。

  賈曉明:另外我覺得就是無助感。他們會發覺他們好多事情他們沒有辦法。比如説我們也談到過學習問題。一入大學,除了給他必修的課程的之外,我們有選修科的。選不選呢?選什麼呢?他們拿不定主意。還有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可能他不知道怎麼去解決。這種無助感,這些東西有的時候,我們説這些情緒,其實所有人都有的。我們應該叫正常的情緒。

  鄭 寧:在生活適應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文化的適應。比如説北京有北京的文化,西安有西安的文化,上海有上海的文化,所以對於外地到本地來上學的學生,他有一個文化的融合。因為新生進入學校之後,確實由於各種各樣的變化,會産生很多的問題。

  主持人勝春:那面對這種問題,兩位作為過來人有沒有什麼經驗之談?我們可以怎麼去解決它呢?

  賈曉明:我覺得先接納這種不適應。其實不適應是你成長髮展的一個契機。你把

  一個不適應變到適應了,其實你個人就成長髮展了。比如海南來的同學,他説不好普通話。因為大家都講普通話了,你在這個環境當中,你就説得好了。慢慢可以練習。你就把一個不適應當適應。你就有一個發展。

  鄭 寧:對。我覺得賈老師講的很重要。要用一種平常的心態來面對這種不適應感。這個是每一個大學生進了大學以後,大家都面對共同的問題。它一定要有個過程。

  賈曉明:對。其實很正常。特別特別正常。因為我們剛説有心理問題,就是他誇大了這種不適應,誇大了這個問題了。第二個我覺得強調主動。因為學習要主動。其實生活也要主動。比如説北京,你怎麼適應這個環境呢?你就必須在這兒去生活,去體會它。我覺得北京是一個文化古都。我甚至給很多同學提過建議。你在大學四年的時間裏,是不是把北京所有的博物館都走一遍。這是歷史文化給你特有的東西。很多人要千里迢迢來北京旅遊,你就在這兒,可以看到很多東西。所以這種北京的適應,包括你到什麼地方覺得不安全感 ,你不敢去。只有去了你才知道。但有一點你不要自己去,你可以跟同學一塊去,你甚至可以交一個北京的朋友。你跟他一起去,讓他帶著你去。這樣你慢慢就會適應。

  鄭 寧:還有一點,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這是很重要的。我曾經碰到一個家長,説他的女兒在大學期間,生病了以後,宿舍同學去幫助。他説多虧了這些好同學。我覺得這個家長講的可能是大學當中,發生的很正常一件事情。

  賈曉明:其實我也有一個特別有趣的例子。我們知道男生説話,有的時候他們會帶臟字。但有一兩次可能偶爾你還覺得可以。但是如果你宿舍裏有一個人整天説話帶臟字,怎麼辦呢?所以有個同學他説,他簡直沒法在那兒住了。覺得這個同學不可救藥,一點修養沒有。這個男同學很有意思,宿舍同學生病了,老愛説話帶臟字的同學,特別關心那個同學,背著上醫院,幫著去看病,回來幫著照顧。他發現什麼?他身上會表現多層面的。那以前可能看問題就是絕對的。這個要不就是好人,要不就不好。發現原來人有這麼多層面。所以他多了一份理解,我認為這就是成長。

  主持人勝春:就是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長處和優點。

  賈曉明:對 所以你包容的時候,你就有條件包容。包容我覺得是一個大概念。

  鄭 寧:我曾經碰到過一個學生,他也碰到過人説話老帶臟字。他採取一種什麼方式呢?有一次在他説話的時候,他用一個錄音機給他錄下來了。之後找一個機會就放給全宿舍聽。大家聽完以後,大家哈哈大笑。他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所以以後在他自己説話的時候,他就會克制一些。所以我們説在如何去表達?如何去溝通?在方式上,確實也需要慢慢地去掌握。其實也是教會我們的新生,學會處理自己生活上的一些事情。這也是一種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主持人勝春:剛才我們説道,這個新生入學之後,肯定會遇到一些生活上不適應,甚至這種不適應會造成一些心理上的問題。那一旦這些問題發生了之後,假如説我自己不能解決的話,有沒有什麼途徑來幫我們解決?

  鄭 寧:現在一般的學校裏面都有心理諮詢的中心,另外也有輔導員。比較直接的其實還是心理諮詢中心比較合適。

  賈曉明:遇到困難的時候,你還可以學一種能力,叫怎麼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這是適應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為很多事情你不可能都做好,你都懂。所以我們社會資源包括我們説你上街,不知道什麼地方買什麼東西。你可以找一個當地的同學。這就是一個社會資源的一個利用。還有比如説學習遇到困難,是不是找高年級的同學,去找老師,這也是很重要的能力。再有就是心裏的疙瘩解不開,不知道怎麼跟誰講。那我們像我跟鄭老師,我們都在學校諮詢中心工作。現在基本上大學基本都有。心裏疙瘩解不開,有困惑的時候,就去找老師去談這這樣一個問題。

  主持人勝春:好。感謝兩位。我們衷心地希望我們的新生入學之後,能夠學習好、生活好。感謝各位收看我們這期的節目,咱們下期節目再會。

(編輯:英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