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文化頻道 > 中國百年文學講堂 > 首頁 > 正文

未名湖,與文學相遇

------文/蒙木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9日 15:41

德齋、才齋于未名湖畔

  翻開《北大文學講堂》,我感到非常熟稔而溫馨,嚴家炎腦門亮亮的,很自得地談武論文;樂黛雲聲音非常清脆,鈴聲似的,在課堂的每一個人都感到她的大大的眼睛的關懷;錢理群非常忘我,非常動情地説魯迅説沈從文,震耳欲聾……這些課題凝聚著他們幾十年的研究和體悟,是他們得意一生的講述,當初我在北大讀書時大致都親耳聽過,激動過。彈指十多年,這些給我文學啟蒙的老師,現在都退了,此後如此強大的講課陣容即使北大也不會再有。所以閱讀該書的上編我深味秋葉飄飄底河水東流。

  錢理群説魯迅,用自己的人生經歷來説,用自己的境遇來詮釋什麼是“無物之陣”、什麼是“看客”,我們發現魯迅不朽,我們發現自己總是遭遇魯迅的困境。錢理群説讀書,要進得去,要出得來。他承認自己進入了魯迅,但並沒有出得來,他説他與魯迅是生命的相遇,緣在生命之初,緣在生命之終。我想,這書,于我也是生命之緣。我在懵懂憧憬的大學一年級,遇到這些名師,他們讓我和20世紀的大師及其經典在北大課堂相遇;而今寄跡書業,有幸逢著溫儒敏和姜濤整理該講課的2002年版,我在社會上相遇故舊,再次相遇文學。

  這課本名《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研讀》;在北大的文學類課程中,它是一門十分特殊的課程。它針對的並不僅僅是文學專業的學生,還包括廣大非文學專業的學生,目的在於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激發廣大學生對文學的興趣,提升學生基本的文學閱讀、感悟能力。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它在內容安排上別具一格:不著重現當代文學“史”的源流辨析,對文學流派、思潮、理論也不多做介紹,而是強調“原典”的接受和理解,選取20世紀中國文學中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指引閱讀的門徑,點撥鑒賞的方法。在授課方式上,這門課程改變了一人授課的慣例,而是採用“名教授共抬”的“拼盤式”講法,由相關專業的教師集體承擔,輪流講授,同時還邀請一批退休的資深教授加盟。這樣一來,在同一個講臺上,既有教齡幾十載、造詣深厚的名家,也有初出茅廬、思想新銳的青年教師;每人雖然只講一次,但可以根據各自的專長,選擇最拿手的題目,展示出研究的精華。這種課程設計,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一方面,淡化專業界限、注重“原典”講解的定位,適合於一般文學愛好者的求知需要,為他們打開了一個豐富的文學世界;另一方面,也為年輕學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可以在一門課上大開眼界,領略到不同的授課風格、治學理路,與眾多名家近距離接觸。此課課題長新,年年開設,年年受到熱烈歡迎。

  《北大文學講堂》匯集的十五篇講稿,內容涉及魯迅、周作人、鬱達夫、茅盾、沈從文、錢鐘書、穆旦、張愛玲、汪曾祺、王蒙、海子等經典作家;授課教師中既有嚴家炎、樂黛雲、錢理群、孫玉石、洪子誠等退休的名教授,還有溫儒敏、陳平原、商金林、張頤武、韓毓海、孔慶東、吳曉東、王風、姜濤等資深或新銳的學人,是北大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名師的一次集體亮相。閱讀本書,可以身臨其境地于北大的課堂現場,通過文字領略到名家的博雅和風采,享受一次難得的精神盛宴。

  《北大文學講堂》的編者也煞費苦心,他為每一講都脈絡性地標注了各級標題和提要題,同時機動設計了非常豐富活潑的小欄目:包括作者和作品介紹、主講者簡介、拓展閱讀、原文片羽、註釋、精彩標注等。這樣讀者即使一時沒有時間閱讀名著原作,也可以理解該講稿的好處來;而拓展閱讀則為興趣者更深地體味經典、更進一步地探究話題提供了必讀書目;言簡意賅的註釋,屬於查漏補缺,講解了胡適、朱自清、聞一多、林語堂、廢名、王瑤等,還包括尼采、易卜生、卡夫卡、泰戈爾、艾略特諸位影響深遠的大家,都是中國現當代文學不得不提的大人物,是課堂來不及展開的。所以,閱讀本書可以大致把握現當代文學的脈絡,可以感受北大名師激揚講壇的魅力,可以學習理解文學名著的不同方法,可以體味文學帶給人生的啟示和陽光。

  本書同時收藏了不少珍貴的照片,既包括北大校園的風光,也有不少名家或者課堂的照片和紀念品。

  “光”、“影”、“音”與“書香”——這是一條美麗清冽的河,相信每一位來訪者都可以從這裡滿腹而過。(來源:中央編譯出版社)

(編輯:蔡麗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