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愛上博物館 > 正文

敦煌莫高窟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1日 14:43)

  遠在中國西北荒漠中的敦煌,正以另外一種方式迎接著人們的到來。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熟悉的敦煌,然而也是一個陌生的敦煌。敦煌在許多人眼裏總是以輝煌、燦爛、博大精深聯絡在一起。因為它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秦漢之前就有人在這裡遊牧。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得這裡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之處。它還以另一種形式保存了一個完整的古代社會。這些文獻、壁畫和彩塑使得敦煌研究成為世界性的顯學。

  敦煌為世人所關注是因為這兩個人,19世紀初來自法國的博惜和和英國的斯坦因,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探險家和學者,對敦煌寶藏採取的手段也相似,騙。看守寶藏的王道士無論如何鬥不過學貫中西的大學問家,有人説斯坦因博惜和是強盜,有人説他們是學者。

  這些照片是斯坦因等人來到敦煌時拍攝的,那時的敦煌就像一個破舊的堡壘,地面殘破,四週荒涼。而這些壁畫和雕塑的線條比現在要清晰流暢,一些現在已經不存在的細節在那時候還清晰可見。時間僅過去了一百多年,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裏看到它的變化就有點觸目驚心了。

  目前莫高窟各種洞窟有將近500個,在各個洞窟裏面,不同程度的存在有各種壁畫的病害,許多壁畫跟它所附著的崖壁産生脫離,直到最後壁畫脫落。還有一些壁畫和彩塑的顏色已經脫落,有的整片整片脫落,顯得斑斑駁駁。這些神界中人,或神情寧靜,或姿態安詳,但文物工作者的心裏面卻不那麼輕鬆了。敦煌研究院從未間斷過對敦煌壁畫進行搶救性的保護工作,這包括大量的臨摹,拍攝壁畫,直到現在的數字化保護計劃。數字化保護計劃是敦煌研究院最新的一個洞窟保護計劃。它跟傳統的保護手段最主要的差距在於所有的信息都是用數字化的形式保存下來的。這樣做難道只是為了更方便快捷的閱讀敦煌和它的文化嗎?

  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説,從前遊客來了被直接引入洞窟,但今後不打算這樣做,可以先把遊客引到虛擬展示中心,這樣可以縮短遊客在洞窟裏的時間。等到數字化手段更加成熟之後還要把製作出來的洞窟漫遊上網,使不能到敦煌的人在網上也如同真實遊覽一樣。樊錦詩説,如果敦煌能永垂不朽,即使只剩下一個遊客又有什麼關係呢?

責編:木鐸金聲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