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文化頻道 > 中國語文觀察——漢語的尊嚴和方向 > 大學語文何去何從? > 正文

反思:大學語文課可有可無?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7日 16:42

  廣州日報 記者 邱瑞賢 實習生 肖歡歡

  “你怎麼還在教大學語文呢?”近日,某高校一位老教授聽到了這種帶點驚訝的詰問。高校面向非中文系學生開設的大學語文課程,在高校課程改革的推行過程中,在各類人文課的興起中,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使其正成為當今大學生心目中最“可有可無”的一門課,甚至有了“罷黜”大學語文課,以“大學人文”代替“大學語文”的呼聲。

  “沒新意”學生不愛學

  “沒地位”老師不愛教

  記者在廣東多所高校採訪發現,雖然是除中文系以外所有學生都要學的基礎公共課目之一,但是大學語文已被公認為“文科生不屑學,理科生不愛學,老師難教學”的一門。

  大多數高校中,目前都在新生入學第一年為非中文系學生開設大學語文課。某高校學計算機的小李告訴記者,大學語文課上得很沒意思,他沒興趣、也不願花時間在這門“無關緊要”的課程上,“反正以後找工作用人單位也不會考察學生在校期間的大學語文成績。”

  學法律的小胡也坦然回答:“語文課從小學上到高中,早就學膩了,現在大學語文課也沒什麼新意,感覺像‘高四語文’。”

  該校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大學語文教師也一臉無奈:學生不愛學,上語文課興趣不高,很難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們一般都把大學語文課作為硬性學習任務來完成。“我也覺得挺沒意思,感到低人一等似的。”

  記者發現,在一些理工類大學中大學語文的處境反而要稍好一些,像華南理工大學把大學語文作為全校學生的必修課。不過,該校人文學院長期從事大學語文教學的黃鶴教授也坦言,確實有很多理科生對大學語文不感冒,把學習大學語文作為一種負擔。

  原因一:大學生認為文字能力是“天生”的———“學大學語文找工作用不上,而且人的語言文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中山大學學經濟的小韋説,實用主義觀點對大學生的學習態度産生重要影響,尤其是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不得不作出讓大學語文為專業課“讓路”的決定。

  原因二:教材無吸引力———自1978年全國高校設立大學語文課來,大多數高校一直使用統編教材,普遍老化。至於有大學生提出用“大學人文”代替“大學語文”,黃鶴表示大學語文和大學人文屬於兩個不同的領域,操作起來有一定難度,用“人文”代替“語文”只會使其大而不當,顧此失彼。

  原因三:師資缺乏堅強後盾——教授大學語文的老師不僅在科研上不受重視,就連申報“精品課程”,也無法同專業課“同等待遇”。

  語文是人生重要工具

  關鍵要突破老套束縛

  大學語文真的可有可無嗎?從當今大學生對中文的駕馭能力、對文學的品鑒水平來看,並不樂觀。“抗非勇士”鐘南山曾語重心長地提醒:語文是學習一切的根本。

  大學語文應該如何走出當前的尷尬處境?這方面的共識是———在任何高校課程改革中,文學乃至傳統文化的普及應該得到強化而不是削弱。有高校正在醞釀用更加細化的課程代替現有的大學語文課,武漢大學就正在計劃設計多達50門的人文素質教育方面的課程供學生選擇。

  黃鶴提出,要走出困境,首先教授者“觀念要時尚”,能夠適當突破傳統的語文教學的束縛,不要拿應試教育那一套來教。其次,要準確把握學生的需要,應其所需,不能教與學兩張“皮”。大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大膽改革,如變換講課內容、講課方式等。大學語文的教材內容要合理,課本編排前應考慮徵求學生的意見。(來源:廣州日報)

  >>>>>>進入文化論壇,發表您的觀點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