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文化頻道 > 中國語文觀察——漢語的尊嚴和方向 > 大學語文何去何從? > 正文

大學語文,究竟該何去何從?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7日 14:39

  近段時間,在全國各高校面向非中文系專業學生開設的大學語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在大學裏,學生們因為考研和找工作的需要,學習難免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在這種情況下,相比具有相當權威性的政治思想課和擁有四六級考試那樣的“尚方寶劍”的大學英語,大學語文似乎顯得越來越不重要。以致于出現了這樣一種局面:外語尤其是英語已成為學生們學習的主要課程,而作為使用中國本土語言教學的課程——大學語文已逐漸被打入“冷宮”!

  這一帶有戲劇性的現狀不得不讓人重新思考一連串的問題:大學語文對中國大學生來説到底有沒有用?這門課程究竟是沒有繼續向非中文專業學生開辦的必要還是教學方式和內容需要進行改革?國語就真的沒有外語重要?或者説大學生的中文水平已經達到不用學習的地步?

  有人認為,大學語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簡單重復,戲稱其為“高四語文”;在人文課陸續登陸大學課堂之後,不時有媒體發出以“大學人文”取代“大學語文”的呼籲;在不少高校,大學語文正在為各種專業課“讓路”,課時被不斷壓縮;而僅在各高校較為“流行”的《大學語文》教程就有數百種之多,“各自為戰”似乎讓大學語文本身少了些權威感,也讓講授大學語文的教師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種危機。

  談到開設大學語文的必要性問題,我們有必要回溯當年設立大學語文課程的初衷。1978年,在時任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和復旦大學校長蘇步青的倡導下,全國各高校開始設立大學語文課程,目的有四點:一是提高大學生漢語水平和運用能力;二是傳承傳統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四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影響世界。在今天看來,這四點仍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而目前,隨著高校擴招,入學生源的語文素質令老師們十分擔憂。“我曾經要求學生寫一篇千字文章,不得出現錯別字或語句不通順的情況,結果,95%的學生做不到。”一位老師這樣告訴記者。“有的學生連假條都寫不明白” 。

  大學語文,究竟該何去何從?

  (武漢理工大學學生記者 柯小平 綜合報)

  >>>>>>進入文化論壇,發表您的觀點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