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首頁 > 正文

徐善衍:建小康社會須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7日 17:18

  人民網人民大會堂3月8日訊 今天上午,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大會。會上,徐善衍委員代表中國科協作了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發言。發言全文如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中共十六大明確提出,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近期, 中共中央又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這一系列要求, 既強調了人力資源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作用,又體現了對人的素質提高和全面發展的高度重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教育事業和社會化科普工作的發展,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但仍遠遠不能適應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要求,狀況令人堪憂。主要表現在:

  一、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嚴重影響我國的綜合競爭力。2003年開展的最新一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達到公民科學素質標準的人口比例近2%,美國2000年就達到17%;近期進行的一項同日本、美國、歐盟15國的比較調查,我國公眾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了解程度均為倒數第一。據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2003-2004》,中國的成長競爭力指標在102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44位,其中經濟方面的指標排列較靠前,而體現公民素質的指標拖了後腿。

  二、發展很不平衡,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的發展存在諸多不平衡。如,農村居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僅是城市居民的1/6;性別差異明顯、男性具備科學素質的人數比女性高出1/3;再如,年齡越大,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越低。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的嚴重失衡,成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制約因素,將會導致人群間、地區間發展差距的加大。

  三、愚昧迷信、偽科學氾濫。近年來,社會上修墳建廟,看“風水”、算卦、占卜、求籤、相面盛行。 2003年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我國公民中半數人相信“求籤”;約1/4相信“星座預測”、“周公解夢”; 1/5相信“相面”。與此同時,現代迷信也以各種面目滋生,偽氣功、偽科學氾濫,乃至出現“法輪功”等邪教。

  四、諸多不科學的觀念和行為普遍存在於社會生産和生活當中。在發展中,因不尊重自然規律、不講求科學方法而事與願違的情況時有發生;在生活中,不健康、不科學、不文明的觀念、習慣、行為隨處可見。具體事例不勝枚舉。

  面對令人憂慮的現狀,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狀況也並不樂觀。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主要涉及學校教育、社會化的科學技術普及以及大眾傳媒的科技傳播等,雖然近年來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問題不少。特別是科普和科技傳播,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多數地方沒有制定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中長期規劃。全國科普經費無論是人均還是佔GDP的比例都很低,約1/3的地區,省、地市、縣三級財政的人均年科普經費不足兩毛錢。服務於公眾的科普場館和設施非常缺乏,在美國平均每41萬人擁有一座科技博物館,日本38萬人,我國台灣省26萬人,而我國大陸地區是540萬人。根據2003年調查,在我國,超過90%的公眾通過電視、接近70%的公眾通過報紙獲得科技信息,但目前大眾媒體科技傳播方面的節目、作品數量不足,質量不高,信息量不大,不能滿足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需求。甚至科技界對科普的積極性也不高,近期的一項對科技工作者的調查顯示,認為科普是科學家的分內事、同科研一樣重要的只佔 39.1%,認為如果有時間和精力可以支持一下、科普低一個層次、科普是科協及基層的事的共佔到了59%。

  當今時代,國際社會非常重視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美國1985年就制訂和開始實施“2061計劃”,目標是到2061年使全體美國人具備科學素質;2001年歐盟正式制定了“科學和社會行動計劃”,以進一步提高歐盟國家公眾的科學意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從根本上説是知識的差距,人才和勞動者素質的差距。”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高全體中國人的生活質量,需要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這是實施科學發展觀、加強“三個文明”建設的基礎。為此,我們建議:

  1.儘快出臺和實施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國家長遠計劃。近年來,我國先後制定實施了“全民健身計劃”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和健康素質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目前尚未出臺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的計劃或綱要,制定和實施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國家長遠計劃已成為當務之急。目前,中國科協等14部委、群團、機構正在研究制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建議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這一計劃的制定,把其納入經濟社會及科技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加以實施,從根本上解決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長期存在的缺乏規劃、缺乏系統集成、缺乏各方協調、缺乏全民參與、缺乏有效評估及監督等問題。

  2.積極推行12年義務教育,大力改善繼續教育落後的局面。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提高公民科學素質中的基礎作用,加快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步伐,加強和改進學校的科學教育;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在各類教育中要注重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3.堅決貫徹《科普法》,加大科普工作的力度。嚴格執法,保證各級政府和相關組織、單位嚴格履行《科普法》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有效發揮各級政府在科普中的主導作用,加大投入,優化科普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制定更多的有利於科普事業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以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加強科技館等科普設施建設,使科普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縮小地區間的差距;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引導企業、科研機構和大學圖書館、實驗室等向社會開放,使其成為面向大眾的科普陣地;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和現代科技手段,加強科學技術的傳播,制定相關的法規政策,對媒體在科技傳播方面的責任義務做出規定,同時,對媒體創作生産優秀的科普産品給予多方面的支持。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