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網友視點

可能的出路:文化、科技、自然聯手(10視新鬼刀)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1日 18:03

  幾天前説過文化類欄目的處境比科普類還好,但確實也不算太火,算是難兄難弟吧。

  總覺得央視的文化類、科技類、自然類欄目分屬不同部門管轄,把每個欄目的範圍限制得太小,這樣欄目做不大,觀眾群也很受局限,收視率、影響力當然上不去。像《探索發現》、《綠色空間》、《家園》這樣實力很強的欄目都被定為“文化類”,開始還播過一些自然科學方面的內容,但後來搞得幾乎全是一些名勝古跡、人文地理之類的東西;雖然反響還不錯,但如果欄目內容廣泛一些影響會更大。而自然類的《人與自然》、《動物世界》幾乎只能從野趣、自然生態的角度播記錄片(還是進口的,自己沒實力),科技類的《走近科學》幾乎只能關注技術研究、應用方面的東西。當年《探索發現》和《走近科學》都雄心勃勃地聲稱要作中國的《Discovery》,但如果他們只是被局限在目前的定位下,要實現這宏偉目標簡直是空想。《Discovery》正是因為其全面性才有如此輝煌的。

  讓一個欄目一班人馬天文地理歷史文化無所不搞當然也不太現實,但可以通過品牌下的子欄目形式,在同一面大旗下分工合作,觀眾各取所需,這樣不是很好嗎?《東方時空》的各個板塊如果變成互不聯絡的幾個欄目,影響力肯定會遜色許多。而把同樣收視面較窄的文化、科技與自然類欄目合在一起,既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各欄目的專業化優勢,又可以憑藉品牌效應在央視獲得更高地位、吸引更多觀眾。

  其實文化、科技與自然三者本來就緊密結合密不可分,有關欄目的編導也都發現受歡迎的好節目往往是三者有機融合在一起的。單個拿出來分析,絕大多數此三類欄目的力量地位在央視都不算什麼,但合在一起就不一樣了。以他們的能力,獨自生存下去並不是太難的事(因為央視肯定要保留此類節目),但要想更好的生存,甚至立於世界強手之林,可能就只有合作一條路了。

  一個多月前對科技類節目就提出過這個建議,這對文化類節目應該同樣適用。

  另外,對《讀書時間》、《子午書簡》、《電視詩歌散文》這類欄目確實沒什麼好説的,他們能做成今天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個人認為這種欄目終究不會成為主流而只能是一種高雅溫馨的小點綴。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