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言論 爭鳴

口味與品位(河北電視臺《讀書》欄目主持人兼製片人周曉麗)

------創辦《讀書》欄目的嘗試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1日 14:47

  媒體必須考慮受眾的口味。一個不合受眾口味的欄目,是不會受歡迎的。新聞媒體應該把群眾標準作為工作的一個重要標準,把群眾滿意不滿意、喜愛不喜愛、歡迎不歡迎作為主線,貫穿採、編、播全過程。也只有這樣,我們的報道才能更有效地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更充分地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因此,辦出符合受眾口味的欄目,是我們電視從業者的首要工作標準。河北電視臺《讀書》欄目創辦3年來,在辦出品位與適應讀者口味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

  摸清口味,才能找準定位

  三年來,一個問號幾乎是天天懸在我的腦海裏———《讀書》欄目是辦給誰看的?毫無疑問,答案是明確而肯定的———給文化人看的。

  其實,這個問題的提出比答案本身更重要。對《讀書》欄目而言,“文化人”則是指讀書人、寫書人和出書人。從全國範圍來看,電視讀書類節目處於低潮,讀書類欄目已所剩無幾,但從河北電視臺《讀書》欄目開播以來的情況看,社會大環境仍然有利於文化類、知識性節目的成長。

  一方面,全民讀書的氛圍正日漸形成,逐步升溫。人們對知識的渴求、對文化的嚮往、對書本的鍾愛空前熱烈,為讀書類欄目的誕生提供了廣泛的社會基礎。

  另一方面,閱讀需求的激增,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寫作者的積極性,一大批體裁不拘一格,內容涵蓋面大,裝幀日趨精美的書籍,涌入書店書攤,走進千家萬戶的案頭、枕邊。這些書籍對社會生活,對人們的精神生活正産生著深刻的影響。從一定意義上説,正是這些寫書人,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産品,在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同時改善了社會的人文環境。如何表現、展示這些寫書人豐富的內心世界、豐富的精神成果,成為擺在我們《讀書》欄目面前的課題。

  我們經過分析,把《讀書》欄目的標準定位在以下兩個方面:通過對讀書、寫書、出書現狀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把鏡頭的焦點始終落在讀書人、寫書人、出書人之間,讓這三者互為觀眾、互相溝通。根據這一定位,《讀書》欄目的觀眾對象就有了其特定性。首先,必須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目前,我們國家人民生活已經從整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文化消費佔日常消費的比例正在逐步上升。其次,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全國的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國民文化水平普遍提升,讀書人勢必越來越多。第三,必須有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慾望。社會文明程度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質在提高,各種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的多元化,決定了人們對自我生活方式選擇的自由度在加大。這些因素的存在,為讀書》欄目提供了龐大的觀眾基數。

  在對基本受眾情況進行了解的基礎上,《讀書》欄目提出了自己的理念,即“四堅持,四句話,四個性”。

  “四堅持”就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高尚的文化品位,堅持積極的社會效果,堅持一流的藝術追求”;“四句話”就是“發現好書,推介好書,引導觀眾,服務讀者”;“四個性”就是“思想性、知識性、新聞性、藝術性”。在節目製作中遵從這一理念,是《讀書》欄目辦出符合受眾口味節目的重要保證。

  精雕細琢,才能做到色香味形俱佳

  《讀書》欄目是一個談話類節目,如何在當今談話類節目較多的情況下獨樹一幟,引人入勝呢?《讀書》欄目編導人員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由書及人”、“由書裏到書外”,從書自身談到人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即“透過書本看社會”。這樣,就形成了對書自身價值的再度開發和深加工,增加了書本的分量和縱深感。我們將這一共識貫穿在節目選題、策劃、採訪、製作的全過程。

  選題:節目的首要環節。“題好一半文”,書目的選題至關重要。那些遠離讀者、遠離社會生活的書,觀點有問題、思想不正確、內容不健康的書,以及粗製濫造的書,都是《讀書》欄目的“天敵”,決不能選用。思想性強、權威性高、內容健康、藝術水準高,反映時代特色、社會走向、能擊中社會心弦的書,則是我們宣傳的重點。2002年6月起,為迎接黨的十六大,《讀書》欄目推出“紅色系列”,製作了幾期主旋律節目,社會反響很好。例如我們採訪了《毛澤東之路》的作者、毛澤東的兒媳邵華將軍,請她講述在沿著偉人足跡尋找偉人風采的過程中,所回憶、所感悟到的親人毛澤東的形象,情真意切,誠摯感人;採訪了徒步重走長征路的經濟日報常務副總編羅開富,請他回憶在重走長征路的過程中發現的當年紅軍感人的一幕幕壯舉和珍貴的史料;採訪了身殘志堅的張海迪,請她暢談在輪椅上寫就長篇巨作《絕頂》的心路歷程。這三期節目播出後,觀眾反響強烈,紛紛來電來函表達心跡,中宣部、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廣電局對節目給予肯定和表揚。

  實踐證明,只要選題正確、巧下功夫,主旋律作品同樣可以做到聲情並茂,叫好叫座。

  策劃:節目的實施關鍵。策劃既是對選題的充分闡釋,又是對採訪過程的前期準備。書目選定後,我首先花大量精力和時間通讀原作,隨手記下讀書筆記,構思策劃提綱,初擬解説詞,列出採訪嘉賓時的提問。然後與編導們共同探討採訪中可能出現的閃光點,觀眾可能出現的興奮點,歸納出觀眾未知、欲知、應知的問題。

  策劃過程中,我們始終注意做到既要保證宏觀上整體把握的準確,又要做到具體細節的精彩;既要做到主動引導,又要讓嘉賓自由發揮,所以設計的問題既有封閉型的,又有發散型的;既深入淺出,又説理透徹。

  主持:節目的中心環節。所有的前期準備工作都要圍繞這一過程來展開,靠這一過程來展現,觀眾的目光也集中在這裡。

  節目的中心,實際上就集中在主持人身上,靠主持人的具體操作來調控現場氣氛。由於《讀書》欄目選擇的被訪嘉賓,或者是書作者,或者是某一方面權威人士,與他們交流對話,必須有一個良好的氛圍。作為《讀書》欄目的主持人,應該把握以下幾點:一是談吐儒雅清新,頭腦冷靜清醒。在遣詞造句時體現出與讀書環境相和諧的語言風格,不粗俗隨意、不故作高深。同時要對訪談走勢進行清醒的把握,適時引導話題;二是形象端莊穩重,舉止大方得體。

  主持人應該做到不卑不亢、收放有度。每次出鏡的服裝,均以素雅為主,營造平等融洽的對話氛圍,在主持人、文化名人和觀眾之間,搭起一座平等、通暢的橋梁;三是提問平實明了,對話隨和活躍。提問時儘量做到語意表達完整、準確,注意鋒芒內斂,既善於啟發,又時有交鋒,有利於進一步發掘被訪嘉賓的內心世界和真實狀態;四是靈活運用採訪技巧,話題隨機應變。現場採訪時有時會閃現意想不到的精彩場面,主持人要善於發現被訪者思想的閃光點,因勢利導,不能帶著框框採訪。主持100多期節目的實踐告訴我,現場採訪這一環節是最需要事先準備,又是最沒法事先準備的,是最省事又是最費時的,所以我一直對此給予高度重視,不敢掉以輕心。

  剪輯:節目的質量保障。後期製作是為節目的播出提供質量保障的重要環節。節目包裝得好,會讓前期所有工作保質、升值,反之便會明珠暗投、糟蹋題材。實踐證明,豐富的背景資料,多種技術手段的表現形式,對主題的深刻領悟和智慧靈感的發揮,采編者的審美水準,等等,都體現在這一過程中。讀書的高品位決定了需要高水平的製作技巧,欄目的文化氣息決定了需要高水平的製作藝術。我們在後期製作中,總是盡可能多地運用藝術和技術的多元表現手段,營造濃厚的電視藝術,包括鏡頭剪輯、背景音樂、畫面選擇等。例如《重走長征路》一

  期中,我們使用了紅軍長征的歷史鏡頭和《長征組歌》作背景,藝術地再現了歷史真實。《跨過厚厚的大紅門》一期中,在表現章含之懷念喬冠華一幕時,我們用特寫定格在章含之深情地撫摸大紅門門扣時的表情和淚眼,並加入小提琴曲《梁祝》中的《化蝶》作為背景音樂,真切展示了主人公當時的心情。

  全過程的精雕細琢,全方位的藝術表現,是節目色香味形俱佳的保證。

  把好關口,才能在符合口味中提高品位

  符合口味不等於迎合口味,一味地迎合只能使節目走向低俗。因此,如何提高節目品位,讓觀眾在喜聞樂見中受到教育,接受高質量、高價值、高營養的文化信息,是《讀書》欄目孜孜以求的目標。

  提高品位,需要堅守品格追求,不媚俗、不趨利。出版物浩如煙海,難免良莠不齊。圖書市場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少數充斥個人情調,內容粗劣甚至低俗的作品,以及兜售隱私等類書籍並不鮮見。

  還有的出版物實際上就是廣告文學,以文化的外衣包裝其商業目的。一些書作者、策劃者、出版商通過各種渠道找到我們希望“炒作”一下,有的甚至以利相誘,在此情形下,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讀書》欄目不是筐,不能啥都往裏裝,要以河北電視臺的社會聲譽為重,以《讀書》欄目在觀眾心目中樹立的良好形象為重,以讀者的精神需要為重,堅守我們的心靈園地,對不適宜宣傳的書籍,一一拒絕。如果不加甄別,降格以求,就會誤導讀者,貽害社會,背離《讀書》欄目的編輯方針。因此,把住關口,至關緊要。

  提高品位,需要正確引導觀眾,不盲從、不炒作。一段時間以來,子女教育問題成為全社會的熱門話題,一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急切地尋求所謂教子“秘方”,不少人趁機用“剪刀+漿糊”的方法拼湊了所謂的“教子指南”、“秘方”等,更有甚者,一些人不失時機地推出所謂的經驗、體會,一時間“哈佛小子”、“牛津天才”滿天飛。針對這一現象,《讀書》欄目及時採訪、製作了《我家走出四個博士》、《中國的勃朗特三姐妹》等作者專訪,這幾本書的作者均是教子有方的母親,她們從養兒育女的艱辛歷程中,總結出“素質教育比什麼都重要”、“要注重孩子心靈的滋養”、“品格的培養是第一位的”等經驗,生動、具體、説服力強。節目播出後,迅速産生較大的反響,觀眾來電來函,希望能夠重播。

  針對觀眾提出的比較關心的問題,我們又製作了一期節目,請幾位母親就同一問題發表感想。通過這期節目,我們充分體會到,輿論對熱點問題及時引導的重要性,充分體會到在符合觀眾口味的同時提高節目品位的重要性。

  提高品位,需要嚴格把好政治關,不跟風、不獵奇。“官場小説”的出現和氾濫,是近年來出版界的一大怪現象,其中一些作品樂於描寫當今官場的權力鬥爭、腐敗現象、官員隱私,美其名曰揭露、批判、寫實,實際上是暴露、渲染、誤導,容易使讀者對黨和政府産生懷疑,對社會喪失信心。針對這一現象,《讀書》欄目及時製作介紹了陸天明的長篇小説《省委書記》、何建明的長篇報告文學《根本利益》等節目,播出後産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果。

  觀眾來信説,“《省委書記》為我們塑造了黨的高級幹部的正面形象,看到了他們的可敬、可親、可愛。”山東教師劉霞給《讀書》欄目寫來一封長長的信,她説:“《根本利益》通過百姓書記梁雨潤的形象,讓人們看到了正義的力量,看到了光明與希望。”通過這幾期節目,我們的體會是,面對一哄而起的相同題材書籍,我們要保持清醒、把握導向、正確分析,決不人云亦云。

  三年來,《讀書》欄目採訪了近200位名人,如王蒙、馮驥才、唐浩明、二月河、范敬宜、余秋雨、賈平凹、梁曉聲、張平、劉震雲、邵華、于光遠、何祚庥、張海迪、陸天明、羅開富,等等,他們接受我們的採訪,是對《讀書》欄目的器重和厚愛,也提升了《讀書》欄目的品位和檔次。全國各地的出版社不斷把出版的好書向我們推薦,使欄目的源頭從不枯竭。遍佈全國各地的觀眾朋友、讀者朋友時刻關注、關心著我們的欄目,給我們的工作提供了不竭的動力。特別值得一説的是,燕趙大地這方歷史文化氣息濃厚的沃土,給《讀書》欄目這棵幼苗以豐富的滋養,是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廣電局、河北電視臺對《讀書》的呵護、培養、打造,才使她沐陽光而生,吮雨露而長。

  (作者是河北電視臺《讀書》欄目主持人兼製片人)

  《新聞戰線》  〔2003年  第04期〕

(編輯:小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