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雙年展策劃委員會委員簡介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15日 15:00
丁寧 1960年生於浙江寧波。1988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93年赴英從事博士後研究,1998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美國哈佛大學作短期研究。1989年至2000年執教於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美術史論係,教授、系主任。2000年起任北京大學藝術學系教授、副主任。
主要著作有《接受之維》、《美術心理學》、《綿延之維——走向藝術史哲學》、《藝術的深度》等,譯著有《傳統與慾望——從大衛到德拉克羅瓦》、《畢沙羅傳——光榮的深處》和《注視被忽視的事物——靜物畫四論》等。曾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五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研究類)一等獎。
水天中 1935年生於甘肅蘭州。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炎黃藝術館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油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漢畫學會秘書長。
著有《中國現代繪畫論評》、《中國現代藝術品評叢書》、《穿越四季》、《20世紀中國美術文選》(與郎紹君合編)、《歷史 藝術與人》、《20世紀中國油畫》(第一卷)等。曾主持和參與評審中國油畫年展、美術批評家年度提名展、中國山水畫和油畫風景展、20世紀中國油畫展、“世紀之門”現代美術展等展覽。主持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學術年會、全國美術理論學術研討會、林風眠藝術研討會、新時期美術創作理論研討會等多次學術研討會。獲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
王仲 1944年生於重慶。196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92年調《美術》雜誌,現任中國美協《美術》雜誌社負責人。
擅版畫、中國畫,長期從事文藝理論研究和評論。版畫代表作有《昨夜大雪》、《烈日下的中國農民》、《馬踏飛燕變奏曲》等。黑白木刻作品曾參加全國美展並獲獎,收入中國當代美術全集,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三人作品聯展。美術理論文章《畫家的天職是畫好畫》、《呼喚藝術的健康與陽光》、《重振人類追求真善美統一的偉大審美理想》等在美術界、文藝界引起反響並展開討論。曾主持、策劃召開“世紀回眸 全國美術理論會議”等全國大型美術理論會議。
王春立 1941年生於河北唐山。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美術家通訊》主編、藝術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畫、版畫作品曾參加“第九屆全國美術展覽”、“中國版畫百年展"等重要展覽並獲獎。作品發表於各大報刊、收入多種畫集,赴美國、日本、荷蘭、丹麥、德國、意大利、韓國及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展出,多件作品被海內外收藏。1995年至1997年,為台灣麥克出版公司20卷本的《巨匠與中國名畫》叢書著《齊白石》卷、《李苦禪》卷、《關山月》卷。曾出版《年畫與剪紙》(編著剪紙部分)、《人民的藝術——王春立美術論集》。2001年發表長篇論文《挺直民族的脊梁——關於中國畫現代化的思考》。
王明明 1952年5月生於北京,山東省蓬萊縣人。1978年考取中央工藝美院,未入學,同年調入北京畫院從事專業創作。現為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北京市美協副主席,北京市美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委會主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
自幼酷愛繪畫,兒童時代作品曾到三十幾個國家展出,曾獲世界兒童畫比賽特等獎、一等獎。七十年代求教於吳作人、李苦禪、蔣兆和、劉凌滄、盧沉、周思聰、姚有多等諸名家,打下堅實的繪畫基礎。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大型畫展,還曾在新加坡、日本、香港、台灣、加拿大等地舉辦個展及講學,出版多種個人畫集。
王璜生 1990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史論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廣東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特聘教授。
1986年起在《美術思潮》、《畫廊》、《江蘇畫刊》等刊物上發表關注當代藝術的文章。1992年參與組織“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1998年策劃“南方語境——當代中國藝術家邀請展”,1999年參與策劃“進入都市——中國實驗水墨展”,2000年策劃“與摩爾對話——中國當代雕塑展”,2001年參與策劃“中國水墨實驗20年”、“虛擬未來——中國當代藝術展”、“中國當代雕塑、陶藝展”、“符羅飛——關於人民的素描”專題展;2002年參與策劃“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
王鏞 1945年7月生,北京人。1967年北京大學東語系本科畢業,1981年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印度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1983年至今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主要從事印度美術史與中外美術交流史研究,參加國際藝術展覽和研討會活動,1987至88年在印度國際大學藝術學院進修。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著作有《世界美術史 印度美術》、《走近大師羅丹》等,主編兼撰稿有《中外美術交流史》、《藝術博物館》,譯著有《印度雕刻》、《印度神話》等。曾策劃中國美術批評家提名展(水墨畫、油畫)、參與策劃2003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方案。
孫克 1938年生於天津。195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8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1982年起任《中國畫》雜誌編輯、編輯部主任、副編審,1986年起任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史兼職教師,1993年被聘為《美術》雜誌社副主編、編委。現為中國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秘書長,《美術》雜誌社編委,解放軍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
擅長美術史論、書法。論文有《惲南田研究》、《中國人物畫的復興》、《一代人的生活與思考》等。
許江 1955年生於福建永春。1982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係,1988年至1989年赴德國漢堡美術學院研修。現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
1988年起在德國、美國、香港、台灣舉辦個展,作品應邀參加“巴西聖保羅國際藝術雙年展”、“首屆亞太地區現代藝術三年展”、“美術批評家提名展”、“首屆上海雙年展”、“世紀風骨 中國藝術50家展”等海內外展覽,並獲“魯迅藝術獎”、“97中國藝術大展”金獎等。參與組織策劃“生活在此時——中國當代藝術展”(德國柏林)等展覽和藝術活動。出版有《中國現代藝術品評叢書 許江》等多種畫冊和專著,作品被中國美術館、香港中文大學美術館等收藏。
劉曦林 1942年生,山東臨邑人。1958年至1963年就讀於山東藝專(今山東藝術學院),1978年考取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碩士研究生,1981年起,於中國美術館從事美術理論研究兼事書畫創作。歷任中國美術館副主任、主任,現為中國美術館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美術》雜誌編委。
著有《藝海春秋-蔣兆和傳》、《詩畫論》、《20世紀中國著名畫家蹤影》(與水天中合作)、《中國畫與現代中國》、《郭味蕖傳》等。主編有《1949-1989中國美術年鑒》、《中國現代美術全集 中國卷》、《20世紀中國美術-中國美術館藏品選》等。書法擅長行草書,繪畫以花卉見長。
鄒文 1987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史論係並留校, 1996年獲美術學博士學位。曾任《裝飾》編輯、副社長,《雕塑》雜誌副主編。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協雕塑藝委會秘書長。
1996年策劃併發起“誠信藝助”活動,1998年參與主持“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20周年”之“中日美術聯展”。2001年執行策劃“亨利 摩爾的啟示”國際研討會。發起組織或執行策劃的大型展事還有“1997香港回歸慶典 中國當代藝術設計大展”、“雕塑主題展”、“中國西部風雕塑巡迴展” 等。專著有《工藝創造學》、《第三類美術批評》、《公共藝術概論》、《美術闊論》等。發表論文近100萬字;完成裝幀設計1000余種。
邵大箴 1934年生於江蘇鎮江。1955年在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藝術學系學習,1960年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術研究》、《世界美術》主編,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列賓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大學兼職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著有《現代派美術淺議》、《傳統美術與現代派》、《西方現代美術思潮》、《歐洲繪畫簡史》(與奚靜之合著)、《霧裏看花——當代中國美術問題》、《西方現代雕塑十講》、《藝術格調》等。譯著有《論古代美術》(德.溫克爾曼著)等。1999年獲俄羅斯聯邦政府文化部頒發的“普希金獎狀”。2001年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二等獎,2002年因主編與參加撰寫《圖式與精神》獲教育部優秀教材一等獎。
李中貴 1939年生於河北保定。195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畢業時被評為優秀生,保送中央美術學院繼續深造,1964年畢業於中國畫係。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秘書長。
擅長中國畫人物畫。在校期間曾受葉淺予、蔣兆和、李可染、李苦禪等教誨,系統地研究了中西繪畫傳統,練就了紮實的造型功底,代表作品有《紅旗譜人物繡像》、《我們是共産主義接班人》四條屏、《開絞盤機的姑娘》、《上臺階》等,其中《紅旗譜人物繡像》被評為獲獎作品。曾率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赴日本、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立陶宛、比利時、泰國等國家及香港、澳門等地區舉辦展覽及作學術交流。
易英 1953年出生於湖南芷江縣。1982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美術系,198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研究生班,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任中央美院學報編輯部主任,《美術研究》雜誌社社長,《世界美術》雜誌副主編。
專著有《西方現代藝術美學文選 造型藝術卷》、《中國當代油畫家個案研究——劉小東》、《學院的黃昏》等,譯著有《帕諾夫斯基與美術史基礎》、《當代藝術家的油畫材料與技術》、《藝術與文明》等。主持的重要學術活動有1998年中國當代美術理論研討會、2000年深圳何香凝美術館第三屆現代雕塑年度展、2002年“新視線新媒體”中國當代藝術研討會等。
范迪安 1955年生。198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
主要從事美術研究、藝術評論與展覽策劃,著有《當代文化情境中的水墨本色》,主編《中國當代美術:1979—1999》、《世界美術院校教育》、《當代藝術與本土文化》等叢書。策劃“水墨本色”、“第25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中國館、德國柏林漢堡火車站“生活在此時——中國當代藝術展”、克羅地亞“金色的收穫——中國當代藝術展”等展覽。擔任“都市營造——2002上海雙年展”主策展人,“第五十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策展人,中法文化年“20世紀中國繪畫展”、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中國當代藝術展”中方策展人。
郎紹君 1939年生,河北定州人。1961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1981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在院美術研究所工作,研究員,近現代美術研究室主任。
主要著作有《論現代中國美術》、《現代中國畫論集》、《重建中國精英藝術》、《齊白石》、《從寫實到荒誕》、《守護與拓進》、《郎紹君美術時評》、《齊白石的世界》、《林風眠》、《陶冷月》等;主編或合作主編有《中國名畫家叢書》、《齊白石全集》、《中國書畫鑒賞詞典》、《中國造型藝術辭典》、《中國現代美術全集 山水卷》、《中國大百科全書 美術卷 近現代分支》等。曾主持“93美術批評家提名展”,參與主持“世紀之門--1976-1999年中國藝術邀請展”。
袁運甫 1933年生於江蘇南通。1949年至1952年在杭州國立藝專(今中國美院)學習,1953年轉學中央美院。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在藝術教育方面,主張“大美術”的教育思想,曾獲得北京高校藝術專業教學成果一等獎。出版專著《有容乃大——論公共藝術、裝飾藝術、美術與美術教育》。近年來完成了大量的中國畫創作,完成了國家一系列公共藝術創作任務,如北京國際機場的壁畫《萬里長城》,人民大會堂山東廳的壁畫《泰山攬勝》,故宮的超大型編鐘禮器《中華和鐘》的總體美術設計及中華世紀壇的《中華韆鞦頌》壁畫、《日月光華》大型金柱群、《宇宙星空》光導纖維的總體美術設計。
翁劍青 1957年生於上海。198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1994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藝術系,獲 “平山鬱夫獎”。1999至2000年赴日本訪問研究傳播學及公共藝術現狀。200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1995年起執教於北京大學藝術學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長期從事繪畫、綜合材料的藝術創作和視覺設計,其間多次參與國內外藝術展覽及策劃。學術研究方向為公共藝術歷史與發展、中外裝飾藝術比較。主要著述有《城市公共藝術論》、《公共藝術的觀念與取向》、《廣告文案與創意》、《改革20年焦點論爭》(與他人合作)等,發表有關當代藝術和設計的研究論文20余篇,另有諸多美術作品發表、獲獎。2000年獲北京大學“十佳教師”榮譽稱號。
陶勤 1963年生於四川成都。1979年至1983年就讀於四川大學外文系日本語言文學專業,1986年至1987年留學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專攻東方美術史,獲研究生結業證書。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論文有《宋元繪畫對日本的影響》、《談新時期的中外美術交流》《關於當代日本畫》、《佐藤忠良與日本當代雕塑》(與楊成寅合作)、《訪日散記》、《感受匈牙利》等,譯著有《西洋繪畫名品集——16至20世紀》、《關於夏爾丹與弗拉戈納爾的風俗畫》、《尋求自我》、《雲崗石窟第二卷》、《亞洲的共同課題——現實主義》、《日本“洋畫”的展開與未來》、《中國當代年畫的特徵》、《埃爾米塔什博物館》、《畫家瑪格利特》、《今日的日中美術》、《生存的話題》等。
常寧生 1955年生於江蘇南京。1984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美術史專業,1991年獲美術學博士學位。1994年至1996年由國家教委公派赴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史係做博士後研究,並講授中國當代美術史課程。2001年度再次公派赴英國倫敦大學考陶爾德學院做藝術史學理論專題研究。現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藝術史教授,美術史系主任。
主要譯著有《反叛與超越:現代西方繪畫藝術》、《權力與榮耀》、《國外後現代繪畫》、《歐美當代繪畫藝術》、《現代藝術的意義》、《藝術史的終結》、《當代西方藝術史哲學文選》和《西方藝術教育史》等,另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
董小明 1948年生於香港,曾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和版畫係。現任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廣東省美協副主席,深圳畫院院長,國際水墨畫雙年展執行主席。
擅版畫、水墨畫和兒童文學插圖,近年致力於傳統水墨畫的革新。其布上水墨,是對傳統表現手法的新探索。2001年於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董小明墨荷展》、2002年於香港大會堂舉辦《董小明水墨展》。作品入選 “油畫風景、中國山水畫展”、“二十世紀百年中國畫展” 和歷屆全國美展,入選多項國際水墨畫展和巴塞羅那、貝爾格萊德、漢城、蒙特卡洛等國際性展覽,為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深圳美術館、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多次組織、策劃國際水墨畫展。
詹建俊 1931年生,遼寧蓋平縣人。1948年入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學習,後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係,完成本科及研究生的學習。1955年入蘇聯專家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1957年起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現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主席。
長期從事油畫專業的創作、教學及主持學術工作,領導、主持全國油畫藝術的展覽、評選及研討活動。代表作有《狼牙山五壯士》、《回望》、《高原的歌》、《潮》等。《起家》獲世界青年國際美術競賽銅質獎章,《潮》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金獎。出版有《詹建俊畫集》、《詹建俊詞典》、《第三代中國油畫家研究詹建俊》等,多件作品為海內外收藏。是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薛永年 1941年生,北京人。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本科與研究生班,獲碩士學位。現任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美術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術》、《美術研究》、《美術史論壇》(韓國)編委。
著有《書畫史論叢稿》、《橫看成嶺側成峰》、《江山代有人才出》、《揚州八怪與揚州商業》、《華喦研究》、《王履》,編有《中國繪畫的歷史與審美鑒賞》等,合著有《中國書畫》、《中國美術簡史》等。獲國家圖書一等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二等獎、北京市文聯文藝評論一等獎,獲文化部優秀專家稱號,享受政府津貼,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曾應邀到美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地訪問講學。
戴志祺 1952年生於上海,畢業於北京大學,1984年至1986年於中央高級黨校培訓部學習,研究生學歷。先後在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聯工作,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擅長政治經濟學理論、文化藝術管理、文學評論、文物鑒定。曾發表評論文章,改編電影劇本,參與文藝界重要文章的起草。《梁曉聲與他的北大荒創作》發表於《文藝報》、選入人民大學資料彙編;參與策劃並組織實施全國第七、八、九屆全國美展,第一、二屆中國油畫展,第三、四、六屆全國水彩 粉畫展,2000、2001、2002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國際電腦藝術設計展,跨世紀中國山水畫展,深圳99中國畫拍賣等活動。編輯或主編十幾本畫冊。
盛楊 1931年生於江蘇南京。1956年至1961年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現任中國美協雕塑藝術委員會主任。
1959年任中國軍事博物館正門群雕《國防軍與民兵》創作組副組長。1976年受國務院之命任毛主席紀念堂雕塑組組長。1979年與劉開渠率領中國雕塑家代表團赴意大利、法國訪問考察。1984年在北京首創中國的雕塑公園——石景山雕塑公園。1999年參加北京盧溝橋的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的工作,主創《搶救傷員》、《支援前線》等四座雕塑。主要雕塑作品還有《民兵》、《教育家徐特立》、《屈原》、《作家巴金》、《革命元老吳玉章》、《愛國將領馮玉祥》、《科學家嚴濟慈》等。著有《雕林漫步》和主編《20世紀中國城市雕塑》等。
魏小明 1977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986年獲奧地利維也納美術學院獎學金赴歐留學,1987年獲該院碩士學位。1992年起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
1986年至1992 在歐洲各國舉辦個人畫展,並從事大量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1993年至2000 設計並完成多項雕塑。策劃並組織多次國際雕塑研討會。作為策劃及組委會藝術總監組織完成“2002中國北京——國際城市雕塑藝術展”。出版個人畫冊《抒頌生命的讚歌》。曾獲奧地利國家文化科研部部長授予“傑出藝術貢獻獎”,全國第四屆書籍裝幀展銀獎,“張光宇藝術基金”創作獎,置於上海外灘的青銅雕塑“夸父逐日”榮獲法國軒尼詩“95創意與成就青年獎”。
海外策展人 溫琴佐 桑福
國際藝術策展人,於某出版集團擔任了11年的編輯出版藝術畫冊的主編,共出版了300多冊藝術圖錄。
在都靈和羅馬建立了意大利文化中心,任該中心主席。參與了很多重要的國際藝術活動,並從1988年起開始參與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和威尼斯電影節的策劃。
2001—2002年他發起並組織策劃展覽“畢加索白與黑”,巡展於中國4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