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中華文明》並無意擔當影像編年史的功能,它只關注實物,並希望穿透它們,去遙視一個消逝的時代。它用戲劇性的情節來重現部落爭鬥,想想看,即便是沒有強烈的混響效果,那些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又是多麼慘烈啊!殺戮和被殺,呑並與被呑並,就在那種充滿柔情的光影中發生了,戰爭使一些部落消失了,戰爭也使另一些部落成長.壯大直至輝煌。是誰留存下來了?讓我們回頭看看,那些桶形器是做什麼用的?是誰告訴我們龍的來由?是太陽還是飛鳥在昭示我們?
在“涿鹿之戰”中,黃帝打敗了蚩尤,導致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都成了炎黃子孫,而事實上中華民族不僅僅只是黃帝子孫,也是蚩尤和他的八十一個兄弟的子孫,是所有不知名的祖先們共同的子孫。
即便是戲劇性的處理,我們並沒有看到一個完整的戰爭場面。即便是三維動畫的重現,我們也無法看清那些桶形器究竟是否祭天之用。《英雄的時代》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它引導我們的想像力,引導我們的血液沸騰,同時又讓我們理性地思考,那個遙遠的英雄時代。或許,英雄是指那些創造歷史的人;那些改變歷史的人。當我們重新面對歷史和祖先,它是否也完成了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