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2003年08月11日 10:15)
作者 張迅
每一種媒體都有利用自身優勢發揮自身特色的表述方式(復述和描繪客觀真實)和表達方式(抒發主觀感受和意願),我們都籠統的把它們稱為語言,如電視的畫面語言,廣播的聲音語言等。網絡作為各種傳媒的新生力量,必然也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環境。掌握並研究網絡語言的語詞、語法和語言習慣,對於引導和規範網絡語言乃至網絡秩序都是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的。
一、網絡語言的本質和基本特性
首先我們需要肯定,在網絡上的一切用於表述和表達的符號都可以歸為網絡語言的範疇。假如是這樣,網絡語言將是人類歷史上最豐富多樣的語言方式,因為它包含了人類有史以來幾乎所有的語言形態,涵蓋了語言、文字、圖像、畫面等等各種形式。
那麼這種如此豐富的語言其本質是什麼呢?很多人會想到超文本語言HTML等等之類,我們今天要説的不是這個角度的定義。按照大眾傳播學的觀點,人們利用各種簡單符號方式,如字母、數字和語言來表達目的、意願或意義,這一過程都可以稱之為編碼(encoding)。按照這種理論我們就不難歸納出,網絡語言實質也是一種編碼,只不過這種編碼是在綜合其他各種編碼基礎上産生的,更複雜一些。
既然本質是一樣的,那麼網絡語言也脫離不了語言的基本特性:
1、 語言是靜態的,真實是動態的。我們的世界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即使網絡的刷新速度再快,也不可能與事物發展完全同步,更不可能描述出所有變化的每一個細節;
2、 語言是有限的,真實是無限的。我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即使網絡的鏈結再多,資料再豐富也無法完全準確的告訴我們一切,更別説那些我們未知的;
3、 語言是抽象的。所有的抽象都意味著選擇和捨棄,儘管網絡是相對更民主的語言環境,但是它仍然只是一部分人的一部分理解;
4、 語言存在假定。網絡語言基於它的特點,必定包含著更多的幻想和隱含。
或許由於語言本身的豐富和神秘,普通語義學是使用語言的不良因素來歸納語言的特點的。我們因此可以通過語言本身固有的缺陷來發現網絡語言的不足之處。當然我們也看到,與以前的各種語言相比,網絡語言無論在快速、豐富、客觀和準確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這可以證明我們的語言是在不斷進步的。
二、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除了上面説的這幾條網絡語言本身固有的無法克服的缺陷外,我覺得網絡語言再使用過程中還有這樣幾點影響著這種語言的規範和使用。
一是語言的誤用問題。語言的幾個特點決定了語言在使用過程中很可能出現誤用,影響著信息的有效傳播。普通語義學已經為我們明確的指出了它們,常見的有:固定層次抽象、指認不當、二元價值觀判斷和無意識投射。我們在實際使用和理解網絡語言的過程中稍加注意就可以發現這些誤用的存在,我就不一一細説了。
二是網絡語言的易讀性。網絡是否必須要採用人們更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為什麼會有人認為“最民主公平”的網絡加劇了知識溝的産生?現在的網絡語言是更通俗易懂還是特別陽春白雪?有沒有一個專對網絡語言的合適的測量公式?這都涉及到網絡語言的易讀性的研究。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很值得研究討論。
三是網絡語言的控制權到底在誰手裏?又應該在誰手裏?這個“誰”已經不僅僅代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了,它還代表了是使用者還是經營者,這是其他媒體語言並不存在的新問題。
三、網絡語言發展的影響
網絡語言的出現給整個社會帶來哪些影響呢?話還要分兩頭説。
很多人認為,網絡語言通過鏈結改變了傳統知識結構,整合優化了原有語言習慣,豐富了原有文化和語詞,甚至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交流方式,提高了效率;對其他媒體語言會産生適當的衝擊和壓力,但是相互學習和補充,最終會産生共贏的效果。多數學者都持這種樂觀觀點,是主流。
但是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網絡語言現在還是一種很不成熟的語言方式,品位、道德和法律體系尚未建立,誹謗、虛假和垃圾資料等現象很嚴重,而且導致人們心態上的浮躁情緒和現實生活中孤僻、人際關係的失衡。也有學者提出,由於存字數量、輸入法限制、打字速度等等限制,導致人類許多靈巧的語言方式將逐漸喪失,語言缺乏創造力而變得蒼白。這些觀點未必被更多的人接受,但是這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誰也無法準確預測未來。盲目悲觀和盲目樂觀都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快速發展。
網絡作為一個新鮮媒體,對我們的五千年的文明既是一個補充豐富,也是一個衝擊挑戰,如何把握這個機遇,迎接這個挑戰,是關係到民族文化復興,關係到本世紀中華民族話語權的回歸的重大問題,是值得每個中華兒女關注的。
責編:費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