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徐州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8日 09:58)
位於江蘇省西北部的徐州,是蘇北最大城市和由蘇、魯、豫、皖邊區組成的淮海經濟區的中心。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幹線在這裡交匯,作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自古便為兵家必爭之地,素稱“五省通衢”。全市總面積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963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876萬,其中市區人口150多萬。轄雲龍、鼓樓、九里、泉山、賈旺5個區,新沂、邳州2個縣級市和銅山、睢寧、沛縣、豐縣4個縣。
徐州古稱彭城,具有4000多年的光輝歷史,這裡歷來就是鐘靈毓秀、藏龍臥虎之地。中華意經和養生學的鼻祖彭祖,漢代開國皇帝劉邦,人傑鬼雄項羽,一代文豪蘇東坡,都在徐州留下了他們的痕跡。彭城大地上留下的文化遺産和名勝古跡不勝枚舉,其中尤以“漢代三絕”--漢兵馬俑、漢墓、漢畫像石為代表的兩漢文化最為奪目,極具藝術欣賞和考古價值。以雲龍山水、泉山森林公園為中心的風景區風光怡人,美若西子,秀比江南,兼有北雄南秀之美。名勝古跡掩映其中,與之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
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也是其發跡之地。公元前206年4月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經過四年多楚漢戰爭,于公元前202年10月劉邦在定陶行皇帝禮,初都洛陽,後徙長安。此時,強大的漢王朝與西方的古羅馬帝國遙相響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兩漢四百年間,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個彭城王,應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實還不僅如此,東漢時期,在現在的徐州行政區域內還分封過一個下邳國,有四位下邳王嬗遞。這些國王的陵墓猶如地下宮殿般的華麗,國王生前喜好的珍玩和國庫的積蓄,盡都填充于墓室中。徐州漢墓中的王陵墓葬,構成了徐州兩漢文化的“三絕”之一。
徐州漢代十八陵經考古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獅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馱藍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龜山第六代楚王墓、東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東漢彭城王陵等。徐州西漢楚王陵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北洞山楚王陵、龜山楚王陵和獅子山楚王陵。以“精”“奇”“雄”各領風騷。
被譽為徐州文化三絕之一的獅子山兵馬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繁多,顯示出豐富的內容:有博袖長袍的官員俑、冠幘握兵器的衛士俑、執長器械的髮辮俑、足登戰靴和抱弩負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種。獅子山兵馬俑既是漢代的藝術珍品,又是徐州作為軍事重鎮的歷史見證,不僅對研究漢代雕塑藝術有極高的價值,對於研究漢代社會性生活、喪葬制度、軍制戰陣都有著同樣的價值。
西漢時期徐州地區流行的是崖洞墓,東漢時期,墓葬形制發生了變化,盛行的是漢畫像石墓。漢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禮堂裏的雕刻壁畫。漢畫像石雕刻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的集中分佈地之一,目前徐州地區出土漢畫像石700余塊,收藏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的畫像石500余塊。徐漢畫像石同蘇州園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並稱為“江蘇文物三寶”。
除漢墓、漢俑、漢畫之外,徐州的兩漢文物精品,在中國的兩漢文化中也是獨領風騷,引人囑目,北洞山楚王陵出土的220余件彩俑;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鐵鎧甲、玉棺、玉豹;小龜山楚王墓出土的水晶帶釣、劉注銀、火山漢墓出土的銀縷玉衣;土山漢墓出土的鎏金獸形硯;睢寧劉樓漢墓出土的銅牛燈等珍貴文物,皆屬國寶。
“佳處未易識,當有來者知”,徐州兩漢文化景觀中還有許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勝跡,諸如戲馬臺、泗水亭、霸王樓、歌風臺、拔劍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處景點,都有一段動人的歷史故事,使人聯想到的是楚漢戰爭的硝煙風雲。戲馬臺的高臺秋風,可使你概見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雄風;歌風臺的大風歌古碑,能讓你領略漢高祖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的千古絕唱;子房祠的晨鐘暮鼓,會令你對“張良吹簫散楚兵”的傳説浮想聯翩。所有這些,又為徐州的兩漢文化平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一位歷史學家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研討會上這樣説:“象徐州這樣的城市,薈萃兩漢文化如此豐盛的內容,在中國的歷史名城中是絕無僅有的。”“兩漢文化看徐州”名副其實。
徐州的工藝技術歷史悠久,著名産品如柳琴、皮毛畫、玉雕已贏得國內外聲譽。徐州地方風味名菜歷史悠久,如沛縣狗肉,東坡回贈肉、八大錘清燒魚丸、糖醋四孔鯉魚、珍珠鴨子等傳統名菜名揚海內外。
每年10月初的漢文化國際旅遊節期間是遊覽徐州的最佳時節。
責編:徐建委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