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頭畫的傑出成就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6日 14:30
指畫又名指頭畫,它的創始人是清代畫家高其佩。潘天壽發展了這一畫種。指頭畫是用指頭、指甲蘸墨作畫的。指頭畫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即局限性。其缺點是:不能把線畫得很細,很粗,很長,因指頭,指甲不能蓄很多墨水。要畫一條長線,只得連續不斷地蘸墨和水,由短線接成長線。作畫也不便於渲、染、皴、擦,然而,指頭作畫的上述缺點是與其優點相聯絡的。其優點如:用“食指半指半甲側下”畫出的線條,可以産生圓厚古拙的天然效果。指頭畫中的形象,“每每似正確非正確,似規則非規則,似生非生,似拙非拙,似精能非精能,易得意到指不到,神到形不到的超脫境界”。每條線條的畫成,往往似斷非斷,似續非續,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或粗或細,如錐的畫沙,如蟲的蝕木,如蝌蚪的文字,如屋漏的痕跡,特具一種凝重古厚的意味。潘天壽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指頭畫的優點。他的指畫是指頭畫史上最傑出的成就。
潘天壽之所以喜愛畫指頭畫,是因為這種技法正適合於他那剛直倔強和深沉質樸的性格。以粗放取勝的指頭畫,可以充分表現他胸中的浩然之氣。他所喜愛的題材——古松、梅、磐石、鷹鷲、荷葉,都正好適宜用指頭畫去表現。
《松鷹》(1948年)、《江洲夜泊》(1953年)、《江南水滿》(1953年)、《小憩》(1954年),《初升》、《雄視》、《晴霞》、《欲雪》(1962年)、《耕罷》、《鷲石》(1968年)、《蒼松》(1964年)、《梅月圖》(1966年)是潘天壽的指頭畫代表作。
《松鷹》一圖是潘先生解放前所作,現藏北京中國美術館。鷹的全身由淡墨點成,但卻把豐潤的羽毛的質感表現出來。停在松枝上的鷹的俯視的姿態神俊不凡,生氣勃勃。畫幅左下有一尖角岩石,與鷹的姿態相互呼應。右邊空白的面積很大,給人以寥廓的感覺,似乎為雄鷹創造了“天空任鳥飛”的典型環境。在《小憩》一畫上兩隻禿鷲目光閃閃,雄踞石上,有睥睨一切之慨,把兩隻威武的鷙禽當成力的象徵來塑造,達到了“氣韻兼力”的境界。《無限風光》是一幅丈二巨軸,把勁松、險峰、暮色、亂雲表現得淋漓盡致,那棵勁松是畫中的主體,不僅“柯如青銅根如石”,而且連松針也仿佛由鐵鑄成,是力和美的高度結合。再配之以巉岩的山石,迂迴的山徑和淙淙的流泉,襯托出高遠的險峰,産生了雄奇壯闊的氣象和境界。畫幅右下方有“偶作指畫,氣象在鐵嶺清湘之外矣”的題跋,實是對自己作品的評價,可見畫家自認為此幅是自己的得意作品,《梅月圖》是他晚年指畫的傑作。畫中古梅掀天拔地,右盤左旋,忽然高聳,有“龍跳天門,虎臥鳳閣”之勢。古梅雖然飽歷風霜雨雪,卻鍛鍊成鐵石般的氣質,充滿倔強、旺盛的生命力。幾朵殷紅的梅蕊,在新枝上獨俏春風,此畫可以説是對崇高晚節的讚歌,也是畫家剛毅不阿的品格的表現。
楊成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