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聖筆顏魯公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06日 13:38
|
|
|
《祭侄文稿》 |
書學在唐代為鼎盛時期,凡及楷書,言必稱虞、歐、褚、顏。顏真卿即是其中最富革新精神的大書家。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他出身名門,是著名學者顏師古的五世孫。顏真卿為人篤實鯁直,向以義烈聞名于官場,曾為四朝元老,宦海浮沉,不以為意,後奉命招撫謀反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為李所殺。
蘇軾曾雲:“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顏真卿,字清臣,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唐代傑出的書法家。曾為平原太守,人稱顏平原。安史之亂,顏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代宗時李希烈叛,宰相盧杞“銜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勸諭,為希烈所留,忠貞不屈,後為李希烈縊殺。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于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
|
|
|
《多寶塔碑》 |
顏真卿為瑯琊氏後裔,家學淵博,五世祖顏師古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範。顏真卿的書法淵自家學,但其得以變革的啟迪者,乃吳郡張旭。由於他能兼取百家,自如取捨,留下大量書帖足可見其功力。史學家範文瀾在著述中每及于唐書,皆稱“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朝新書體的創造者”。顏的楷書,反映出一種盛世風貌,氣字軒昂;而他的行草,使宋代米芾也心儀斯書,原因是那些書帖往往是在極度悲憤的心境中走筆疾書的,讀者可從本文中領略個中滋味。情溶于藝,藝才生魂,歷史上大凡優秀的藝術,均不違背此一準則。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在書學史上以“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顏魯公書法既以卓越的靈性係之,境界自然瑰麗;既以其堅強的魂魄鑄之,境界自然雄健;既以其豐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闊大。歐陽修曾説:“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讚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後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後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著有《吳興集》、《盧州集》、《臨川集》。他的傳世書跡極多,《顏勤禮碑》《元次山碑》、《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傳世墨跡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