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ctv.com/')">
>> 和你説説花鳥畫

中國畫的用水技法演變與發展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2日 19:00


徐悲鴻 《馬》

  中國畫自古以來講究筆法、墨法,其實還有水法,中國畫又稱水墨畫。當然,用“水墨”這個詞來概括中國畫是不盡完整的。因為中國畫還有工筆,沒骨等其它形式,而且中國畫的原生狀態就是工筆重彩,水墨興盛只是唐代以後的事情,故荊浩説:“水暈墨章,興我唐代”。何謂“水暈墨章”?即將墨汁溶化在大量水分之中,藉以暈成各種不同的層次,並由之産生美麗而濃淡各異的“文章”,亦即由水墨暈成的斑瀾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以氣氛的變化和精神的深趣。在中國畫對筆法與墨法,歷來論述已不少。早在南北朝時,謝赫於“六法”論中就提到了“骨法用筆”的理論。至五代,荊浩在《筆法記》的“六要”中,不但提出了“筆”,而且提出了“墨”,從此筆、墨並提,畫家也以此並重。為當今人們所説的看畫,首要看其筆墨功夫的祖論。“水暈墨章”、“要帶水使重墨”是畫論中首提用水的鼻祖。


張大千

  事實畫家運筆作畫,離不開水。實踐證明畫家自用筆用墨,同時也就有了用水,只是沒有把用水,作為繪畫技法進行總結,提煉出來作為一種技法,進行推介。

  中國畫的三要素,筆、墨、紙無不是依賴着水而運作。水是中國畫産生的要素之核,水注入畫筆,墨則雨潤,彩則露鮮,能使畫家盡情表達對自然的感受,充分表現春夏秋冬季節之態。中國畫,特別是寫意花鳥畫主要是畫在生宣紙上,筆墨中濃淡運行的筆觸,痕跡在宣紙上産生的效果都是得用水作媒介才會産生出來。在現代寫意花鳥畫中,人們為了有效地表達花鳥畫的情趣,更好地發揮筆墨韻味,所以注重花鳥畫水的運用,刻意將水用足用好用活,變水介質為繪畫重要構成因素。《溪山煙雨卷》中説:“作畫無水,如舟擱灘,劃不得一槳”。《林泉高致》説:“筆跡不混成謂之疏,疏則無真意;墨色不滋潤謂之枯,枯則無生意”。石濤曾言“水不變不醒”。可見用水跟用筆,用墨一樣重要,是寫意畫的成敗關鍵,值得我們認真探索和思考。


張大千《荷花》

  中國畫對於水之為用有兩種情況,一是把水作為工具,猶如顏料、紙張、筆、墨等;二是作為畫法,猶如筆法、墨法等。

  中國畫的創作大多數畫家都是在畫案上進行的,畫案是畫家繪畫的必備工具,作畫時必備一盂水。對於這盂水,不能把它看作是茶水或白開水。畫案本身是個特定環境,在這個特定環境裏所置的水,在沒有作畫之前,是清凈的,但經過作畫之後,通常就可能變為污水、或帶墨、或帶色。所以我們在討論繪畫中所提到的水,就是指畫案中所置的水。畫家所備的水,由於各自習慣與作畫方法不同,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用意。如明代董其昌,作畫時非常愛乾淨,只要筆洗水一污,他就換掉,儘量保持盂水清凈。而黃賓虹,平時硯中宿墨纍纍,盂中水色渾渾,他非常喜用筆洗水,進行畫面點染。這都是作畫習慣不同的然故。可知畫家要用什麼水,不必強求一致,根據各自習慣和畫作的需要,任其表現,自由處理。

(編輯:孫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