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ctv.com/')">
>> 中國審美地圖列表頁

清初四僧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07日 09:42

  清初有四個著名的和尚畫家,他們是朱耷、石濤、*<殘和弘仁。

  朱耷(1626—約1705),字雪個、個山等,江西南昌人。他是明朝皇室後裔,明滅亡後,不肯事清,滿懷悲憤,削發為僧,改名八大山人,他用“八大山人”四個字在作品上落款,故意分作上下兩組(豎寫),寫成草字,很像“哭之哭之”。他顯然是藉以隱晦地表達國破家亡的切膚之痛。朱耷是一位極富個性的畫家,他打破明代慣於摹倣前人的的長規,用簡練的造型,豪放的筆墨,象徵的手法,創造出概括性很強的富有獨特風格的藝術形象。他強調物象的內在精神;形象誇張,蒼勁狂放,信筆橫涂,逸氣橫生。他畫的魚、鳥等動物個個桀傲不馴,他畫的景物也都是荒山怪石,松枝敗葉,給人以殘山剩水,地老天荒之感,表現了他孤獨、冷峻、高傲,對現實不滿的情緒。

  石濤(1641—1710?)原姓朱,名若極,更名元濟、道濟等,自稱苦瓜和尚,別名很多。他是廣西全州(今全縣)人。他和朱耷一樣也是明王室後裔,入清後作了和尚。他早年過著僧人云遊四方的生活,遊覽了許多名山大川,在山水畫方面成就卓著。他特別重視寫生,主張“搜盡奇峰打草稿”。因此,他畫的山水有千情萬態,有真情實感。他因屢畫黃山,對黃山懷有深厚的感情,他説“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反映了他以自然為師的藝術觀。所以他畫的《黃山圖》準確地把握了黃山的特徵,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石濤的畫墨氣淋漓,運筆酣暢流利,方圓結合,秀拙相生。他一生勤於創作,據記錄和所見的作品畫跡,有六百多件。石濤畫論專著《苦瓜和尚畫話錄》對明清之際畫壇上的復古主義、形式主義進行了批評,主張筆墨當隨時代,是富有創建的。

  髡殘(1612—1692)俗姓劉,字石溪,號白禿,自署石道人,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因字石溪,故與石濤並稱“二石”。他也是在“甲申之變”(崇禎上吊的日子)削發為僧的。髡殘為人剛心不阿,為世人所敬重。他對人物、花鳥、山水皆能,以山水為最精。他畫的《層岩疊壑圖》軸,景致繁複,層層深入,使觀者有可遊可居之感。他的作品于平中求奇,畫風凝重幽深。他留下的傳世作品較少。

  四大名僧中還有一位弘仁(1610—1664),俗名江舫,字鷗盟,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明朝滅亡後入武夷山為僧,經常雲遊名地,往來于黃山、白岳之間。因以畫黃山為著,是安徽“新安畫派”的重要人物。作品有《黃山天都圖》,《內海松石圖》,《疏泉洗硯圖》等。

  這四大名僧畫家都是明朝遺民,他們在政治上對清統治者持不合作態度,反對清王朝貴族的繁褥作風。他們利用傳統藝術形式,面向自然、面對人生,抒發心胸志向,表達真情實感。他們也重視筆墨情趣,並尋找超然、寧馨的樂土,以撫慰曾經遭受過折磨、煎熬的心靈。他們的創作與同一時期另一派畫家的藝術追求截然不同。後者以“四王吳惲”(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吳歷、惲格)為代表,不重視所表現的內容,只重視承傳臨摹的功夫。固然他們在筆墨技巧上都極為成熟,也有很高的藝術格調,但客觀上加大了藝術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四僧畫家則是對他們藝術傾問的積極矯正。

(編輯:徐建委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