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濤:付出真心 留下真情
————專訪第九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周濤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5日 16:46)
周濤,現任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製片人。還分別擔任全國青聯常委,中央國家直屬機關青聯常委、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全國慈善總會形象大使、國家綠色環保基金會形象使者、全國預防愛滋病形象使者等多項社會職務。今年周濤又獲得了第九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從事電視節目主持工作十幾年來,周濤先後主持過建國50周年天安門廣場大型慶典、建黨8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慶祝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慶典演出、98抗洪賑災義演、2O08奧運會會徽曉儀式等各種大型慶典文化活動600多場。她多次主動無償地到基層老少邊窮地區慰問演出,其中僅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的演出活動,她就參加了40余次。此外,周濤還連續10年擔任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
作為主持人,周濤為大家所熟知,熒屏上常見到她的風采,這風采背後卻飽含着許多艱辛和故事,那是周濤用敬業和刻苦寫下的履歷。從最初的一個還帶着青澀的主持人到現在一舉手一投足的成熟風範,周濤説自己的法寶是“笨鳥先飛”,“我可能不比別人條件好,但是我比別人做得多,就有可能比別人做得好。”周濤説自己不是那種絕頂聰明,凡事總能得第一的人,自己人生的每一個機會,每一次成功都是通過努力得來的。10年擔任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的背後就是10年不能與家人團聚在一起,周濤説起來卻很坦然。“春節晚會從綵排到播出,持續時間長,那時父母都在外地,既然一個人過年還不如跟大家一起熱鬧,何況在臺裏還有盒飯吃(不用自己做飯)。”話裏是一份輕鬆,話外卻是一份認真和敬業。一次在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赴河南的慰問演出過程中,現場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主持節目時周濤不慎滑到在舞臺上,為了保護手中昂貴的話筒,她用手指先支撐在舞臺上,結果造成手指骨裂,膝蓋也被摔得鮮血直流。俗話説“十指連心”,走下舞臺的周濤,疼得直哭。大家都勸她先去醫院看看。周濤堅決表示要堅持到演出結束。她説“觀眾大老遠地來看我們的演出,而且還冒着大雨,他們都沒走,我怎麼能走呢!”説完,周濤擦去臉上的淚水,強忍着疼痛,又笑容滿面地出現在舞臺上。在後來播出的畫面上,細心的觀眾看到了周濤的手上多了一塊臨時包紮手指的白手帕。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分汗水,一分成績。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使周濤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不斷得到提高。近年來,她先後榮獲第16屆“星光獎”最佳主持人,第四屆“金話筒”最佳主持人,第二屆播音主持作品一等獎(政府獎),全國百佳電視工作者稱號,導演作品《真情無限》曾兩次獲中宣部、廣電總局、國家林業總局等六部委頒發的“保護森林”文藝作品一等獎。此外,她還獲得由德國國家電視臺頒發的“金皇冠”最佳主持人獎。
作為一個國家級新聞媒體的主持人,周濤知道,她的形象並不僅僅代表她自己,某種意義上,她代表着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更深層的意義上,她也代表着新時代的中國女性形象。因此,她無論為人還是處事,不忘以自尊、自立、自強,作為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原則,時時處處把自己對工作和生活的態度,當成是提升自己思想意識,充實自己人生內容,完善自己理想人格的生命過程。周濤努力做事,低調做人。不張狂、不炫耀、不做作,是周濤對自己主持風格和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對工作認真謹慎的同時,她對廣大電視觀眾充滿感情和真誠。在工作中,周濤非常注意傾聽社會各界和廣大觀眾對電視節目的反映和要求。觀眾大多希望能看到那些正面、陽光、先進的節目,能感受到節目和觀眾之間的真誠交流,能得到相應的知識和信息。周濤努力把這些要求和希望變成自己工作中的追求和標準。周濤認為“電視主持最好的狀態就是親切自然”。為此,她始終不人為地追求火爆刺激的場面,也不刻意捧星煽情,更不嘩眾取寵地在外在包裝上下功夫,而是扎紮實實地從節目的基本功做起。而且在此基礎上,精心策劃和設計每一期節目,調動一切電視手段,力爭讓觀眾愛看、想聽,還能參與。這一份份榮譽裏都是周濤對節目和觀眾付出的一片片真心。
2001年,周濤激流勇退,主動從名牌欄目《綜藝大觀》中撤出,並親手創辦了中央電視臺唯一的以社會公益事業為核心內容的電視文藝欄目《真情無限》。三年間,邀請了社會各界人士200多人參加到節目中,為社會各項公益事業募集善款達人民幣500余萬元。
一般地説,社會公益內容的電視欄目,大多都是費力而不叫座的,創辦和主持《真情無限》欄目,有人説她是自找苦吃甚至是自尋煩惱。周濤卻認為,社會公益欄目,社會需要,群眾需要,中央電視臺也需要。這樣的欄目做好了,也會為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談到節目創辦的初衷時,周濤説,“這個想法由來已久,在主持《綜藝大觀》後期就有了。當時節目很受觀眾歡迎,會接到大量觀眾來信,寫給我的來信裏有80%卻都是求助、求學的。一些觀眾的境遇深深觸動了我,我開始自己寄錢或者提供幫助給他們,但是能力畢竟有限。”周濤為此陷入了思考,“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寫信向我求助呢?在我看來向素不相識的人開口求助應該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周濤認為一是因為自己主持的節目接近觀眾和生活,觀眾感覺到自己可親可近;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自己背後有中央電視臺這個巨大的平臺,許多人是出於對中央電視臺的信任和期望而又不知道如何反映,最後只好寫信給自己熟悉的主持人。由此,周濤就想到了在中央電視臺辦一個社會公益節目,通過節目帶動更多的人來關注,造成更大的影響力,給更多人提供幫助。
為了辦好這個欄目,周濤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僅策劃最初的方案,周濤就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很多參與過這個欄目工作的人,大都是被周濤的真誠與投入所感動,從而也全力以赴地支持和參與到這個欄目中來。“辦電視節目,不能只講經濟效益,同時也要講社會效益。此外,社會公益事業,反映的是一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道德水平,呼喚的是人間的真情和良知,體現的是一個民族優秀和高尚的風骨。也許開始會有困難,但一個好的電視欄目是可以培養觀眾的。況且,社會公益欄目不會沒有觀眾。因為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需要真情,同時也擁有真情。我們所做的不過是將它尋找、表達和傳遞出來。”周濤曾對朋友説:“如果我創辦的欄目能讓社會和人心變得更美好,那我所有的付出都是最有意義的,我個人的工作也就最有價值。”
繼去年王志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今年周濤也有幸獲得了這一榮譽,他們已經成為中央電視臺的優秀代表,代表了一個國家電視臺的風範和精神。對於自己的獲獎,周濤説:“這是對我四十歲以前工作的一種肯定和褒獎,更多的是節目帶給我的榮譽,我希望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同時多多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發揮自己形象大使應有的作用,希望再過一個10年能獲一個那個年齡段的獎。”(CCTV.com記者李恩泉)
責編:李恩泉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