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頻道 > 農業播報 > 正文

[中國財經報道]:記者見證看中部—— “播種”市場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4日 16:48)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財經報道,從今天起我們推出特別節目 “記者見證———看中部”,通過深入中部地區採訪的資深記者的親身感受,為您講述“中部崛起”過程中的小人物、大故事。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三個故事主人公,一個是種菜大戶、一個是蔬菜經紀人,還有一個是曾經在城裏收破爛為生的農民,如今他要回家鄉投資了,講講他們故事,説説村裏的變化,現在先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記者的講述。

  劉先琴,《光明日報》高級記者,這次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型系列主題採訪活動中部採訪組副組長,以她的親身感受講述着中部地區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變化。

  劉先琴 《光明日報》高級記者:“ 在這個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農副産品加工,拉長這個産業鏈方面,河南也有非常成功的例子。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經營冷凍食品的三全集團。三全集團它現在的食品,冷凍食品是佔全國市場的60%。我在我的這個,採訪回來,在我的這個發出的新聞稿裏邊有一個比較生動的描述,就説是一個普通的上海人他早上端起來他的早餐,如果説是一碗熱騰騰的三全凌湯圓的話,這一枚美食,這一個湯圓昨天可能還在三全的生産線上滾動,還在高速公路三全二百輛冷藏專用車,在它的冷藏車裏邊運輸,與此同時,還有數不盡的列車源源不斷地給三全提供它的産品原料。稻米、花生、芝麻。這些農副産品應該説是帶動了不計其數的農民一起發了三全財。他們的這種工業這個收入裏邊是有相當一部分反哺了農業。”

  河南省鄭州市蔬菜經紀人竹衛平:“去年咱大傢伙兒菜都種的不錯,三全食品公司把咱的菜款送過來了,咱現在開始發錢。孫小偉,5520元。”

  正在給菜農們發錢的是蔬菜經紀人竹衛平,種了七八年菜的竹衛平沒有想到自己的命運會和三全公司聯絡在一起。

  河南省鄭州市蔬菜經紀人竹衛平:“以前都是自産自銷,菜都非常難賣。半夜兩三點鐘就得起來去市場上佔地方賣菜。有時候拉一車菜一天還賣不完,都爛掉了。無論春夏秋冬、颳風下雨,天天都是這個樣子。沒辦法,我就找到三全食品公司,問他們要不要咱這個芹菜。”

  三全食品公司採購部經理朱文麗:“當時騎着這麼大一輛三輪車,上面百十斤的西芹,我看了看挺新鮮,長的也挺好,我就讓質檢看看,覺得還可以就收下了。”

  從此竹衛平家種的菜有了穩定的銷路。天天送菜的竹衛平發現:這家公司每天要收幾十噸鮮菜,於是他又開始向鄉親們組織貨源。短短幾年,曾經只有七八戶菜農的新莊村如今全都種起了蔬菜,成了三全公司的無公害蔬菜基地。竹衛平也變成了蔬菜經紀人,發展了周圍兩個鄉4千多菜農為會員。

  河南省鄭州市蔬菜經紀人竹衛平:“現在好多了。現在廠裏給咱們下訂單。廠裏需要啥菜咱種植啥菜。”

  竹衛平告訴記者,自從做起訂單農業,菜農一年少説也能收入五六萬元。村裏樓房多了、汽車多了。如今三全公司不僅吸納了兩萬三千多農村剩餘勞動力,還直接帶動周圍40多萬農民轉向高附加值的訂單農産品生産。通過開發高附加值的農産品深加工,三全公司也迅速作大作強,成為佔據國內速凍食品20%多市場份額的大企業。

  河南省農業廳總經濟師魏仲生:“我們河南用工業化理念抓農業,依靠河南農業大省的優勢,發展高附加值的農産品精深加工,帶動農民走向市場,努力實現河南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跨越。”

  依靠拉長産業鏈條,提高産品附加值,去年在兩千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下,佔河南農戶總量43%的838萬農戶進入市場,平均每戶增收89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增幅首次超過城鎮居民。

  主持人:河南省把農業的産業鏈條從田頭拉到了餐桌,努力打造農副産品深加工基地,使廣大農民既從種養殖業的生産環節增加了收入,而且又從加工環節分享到利潤,增加了收入,在推進農業産業化發展方面,農業大省安徽又有什麼新招呢?

  薛志偉,《經濟日報》高級記者,長期從事三農報道,在這次主題採訪活動中深入中部六省採訪農民兄弟。

  《經濟日報》記者薛志偉:“安徽這幾年感覺最大的變化就是在傳統的種糧之外,走出了一條發展特色農業的路子,我們這次採訪了宛西大別山區的金寨縣和霍山縣,這兩縣都處在大別山的腹地,自然條件比較差,農民的人均耕地比較少。他們因地制宜,在這幾年發展過程中,發展起了一些具有山區特色的特色養殖,比如説金寨縣目前它的板栗已經是全國第一的産量,達到了每年2300萬噸。現在發展特色養殖以後,農民的增收在這幾年可以説是飛速發展。”

  曾經是下崗失業工人的汴國慶,外出打過工、從事過不少行業,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幹農業這一行,兩年前他開始投資農業,種植蔬菜後從中嘗到了甜頭,今年他改變了傳統的種植方式,使用大棚栽培反季節蔬菜。

  蔬菜種植大戶汴國慶:“跟以前那種種植方法一樣,露天栽培,那這個搶抓市場的話就形成不了多少效益,大棚栽培的話,它首先就是講,第一個就是説,産品出來得比較快,進入市場比較早,相對來講價格也比較高。”

  今年汴國慶承包了100畝土地,投資30多萬元,種植大棚蔬菜,汴國慶之所以敢這樣大膽地進行投資,是因為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優惠。他所在的銅陵市今年出了新政策對農業種植大戶進行專項補貼,推進農業規模經營、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和致富&&人。扶持農業産業化專項資金比去年增加了20%,引導農業向種植養殖大戶集中。

  安徽銅陵市農業委員會主任葉根林:“我們在年初制定這些政策,就是要把中央一號文件真正落實到位。在全面取消農業稅的同時,把公共財政資金更多地投入到農村去,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安徽的農民們在2005年的確得到了更多的實惠。

  《經濟日報》記者薛志偉:“在金寨縣,我們發現了一個新的東西,一個新的現象, 現在他們財政局推出了一種涉農補貼一卡通,就一個簡單的銀行存摺,但是把以前涉及到4個部門近22項財政補貼都統一到財政局來歸口管理。它把所有的補貼一年分四次直接打到農民卡上,這樣農民就坐在家裏面,足不出戶,就可以領到所有的這些補貼。同時還配備了一張農民涉農補貼的一個‘明白卡’,農民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這一年中能有哪些補貼,什麼時候可以拿到,這個金額是多少。”

  安徽:僅免除農業稅一項,預計安徽農民今年將減免稅收19.2億元,人均減負約40元。用於糧食直接補貼的資金則增加到8.65億元,比去年增加1.85億元。新增補貼資金將重點向糧食主産區傾斜,平均每畝補貼水平由原來的11.3元提高到14.2元。

  河南:2004年河南省生産總值首次達到8815億元,人均生産總值首次突破一千美元。城鎮化率首次接近30%。農業人口正在以每年150萬的速度轉化為城鎮人口。河南綜合經濟實力位居中西部地區首位。

  主持人:産業化經營、集約化生産讓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走出黃土地的農民們邁向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外出打工,城市賦予了他們一個新的名字“農民工”,而在一些地區農民工形成了一種被稱作“勞務經濟”的強大動力,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光明日報》高級記者劉先琴:“在這次採訪,6省採訪當中給我留下比較深的印象的是在河南省的固始縣。固始是河南最偏遠的一個縣。農業人口也最多。但是我們在固始的大街上走過的時候,感覺他這個縣城非常繁榮。另外還有一個景致吸引了我們,就是説在他的大街上,在最繁華的大街上矗立着一些非常醒目的大幅的人頭的照片。這些照片上不是偉人,不是官員,是誰呢,是當地的農民工。在“三農”問題上整個這個固始,還有固始所在的信陽市破解“三農”問題的一個很好的做法,就是勞務經濟。他們的勞務經濟已經在全國率先實現了“三級跳”,這“三級跳”,一跳就是從農門跳出到城市去打工,解決溫飽問題。第二跳,就是在打工的過程當中,這些農民工變成了老闆,變成了管理者。第三跳,就是他回來投資,變成了創業者。當地政府為了實現這三跳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當地這個當地信陽市市委書記劉懷廉的話説,就是我們要把農民工捧得高高的,舉到天上,讓他回來投資,覺得無上榮光。”

  張祥權, 河南固始人,1992年懷揣60塊錢離開家鄉的他,從哥哥手裏接過一輛三輪車,和同鄉們一樣從收廢品幹起,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史。回想起當年的打工生涯,張祥權説,那不能叫作“生活”,而只是“生存”。

  河南固始人張祥權:“那時候每天可以這麼説每天我們説,收入基本上只能維持自己每天的生活吧。可以説只能做到飽腹的狀況。反正非常艱辛的。”

  從走街串巷到開攤點、 辦貨場,靠着精明和堅韌,張祥權通過廢品回收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十多年下來,張祥權成功了,他把家安在了北京,購買了小轎車,開辦了自己的公司。今年春節,張祥權回了一趟固始老家,他説現在家裏的變化真的很大,尤其是投資方面環境和以前大不一樣了。

  河南固始人張祥權:“簡直是跟我十年前走的時候,我都不認識了,好些路,我自己打小兒跟那兒長大的,我都找不找路了。出來的時候感覺到那地方我們再回去是非常窮的了,現在感覺到那個地方正是我們要發展施展才能的一個根據地。”

  張祥權説回家鄉投資一方面是出於回報家鄉父老的良好願望,而最吸引他的還是現在家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父母官們服務理念的轉變。

  河南固始人張祥權:“你從當地的投資環境來説,我們的縣委書記也説,你去了,我們在我們的原則下給你大開綠燈,我們今天一天能辦的事情絕對不拖到兩天、三天。硬體條件,如果你達到了,他幾乎在幾天之內給你辦齊,沒有一個就是説,中間環節非常少。不會像那個多頭管理那種很少。可以採取跟咱們現在中關村似的,一站式服務,一站式服務。我們也感覺到每年他對我們的非常熱情,邀請是真心地邀請。地區的,就是市裏面的和縣裏面的領導直接就是一把手,二把手直接過來邀請。很尊重。”

  張祥權説,他打算參加今年5月份在信陽舉辦的茶葉節,希望能夠發揮他們做匯展的優勢,把一些國際客商介紹到家鄉去。同時還想和人合夥投資家鄉的一個建材城,已經初步達成了意向。其實,像張祥權這樣的打工者在固始還有很多,而越來越多的打工者開始把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投向了家鄉,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光明日報》高級記者劉先琴:“信陽本身就是距離河南省會最遠的一個地區。固始又是全河南省最偏遠的一個縣,最窮的一個縣,國家級的貧困縣。但是你到固始看看,沿途走過去村村都有別墅。錢從哪兒來,就是打工。現在他回鄉,去年他是純粹就是説是打工銀行存款已經超過了六十億。他這個縣委書記郭永昌算了一筆賬,就是這六十億,它的財政收入只有不到十億,我印象,他這個六十億如果折合成GGP的話,要二百個億,就是説他要有這麼多的,農民要有這麼多的收入的話,要發展工業的話,必須有那麼大的這個規模才能有這麼高的收入。”

  主持人:我國中部地區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六省地處神州腹地,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近年來,中部地區依託各自優勢、承東啟西、接南進北,正在踏上中部崛起之路。歡迎您明天繼續關注我們的系列報道《記者見證———看中部》, 明天我們將帶您去山西和江西,共同探討循環經濟的話題。感謝您收看今天的中國財經報道,請您繼續關注中央電視臺第二套節目經濟頻道的其他節目。

  《光明日報》高級記者劉先琴:“中國的工業化在中國的工業化進程當中破解“三農”問題是一致的,是不矛盾的。”

  中央電視臺記者王小節:“在河南來説我認為深切地感受到勞務經濟對於河南來説就是破解它這種根節的問題的良方。”

  《經濟日報》高級記者薛志偉:“中部地區具有很大的潛力。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也可能我們下次採訪,包括我們今年要去好幾次,每一次採訪可能都會發現新的變化。”

  記者:胡旭萍 寇宇紅

  《中國財經報道》播出時間:

  周一至周四:22:05——22:25(首播)

  周五: 23:05——23:25(首播)

  周一至周五:09:38——09:58(重播)

責編:肖闊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